卷九 水利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423
颗粒名称: 卷九 水利电力
分类号: F407.9;F407.61
页数: 16
页码: 183-198
摘要: 临潭县水务水电局在2002年机构改革和水利一体化改革中,原临潭县水利电力局更名为临潭县水务水电局,属县政府常设机构,政府序列局之一。内设防汛办公室、水政监察大队、抗旱服务队、水电工作队和水土保持工作站5个机构。原所属的企业除供电公司所属权归州电力公司外,其余所属企业在2005年企业改革中全部进行了改制。至2006年,全局共有行政、事业编制干部职工39名,其中局长1名,支部书记1名,副局长2名,行政干部9名,技术人员20名,工人6名。
关键词: 临潭县 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

内容

第一章水利
  第一节机构
  临潭县水务水电局在2002年机构改革和水利一体化改革中,原临潭县水利电力局更名为临潭县水务水电局,属县政府常设机构,政府序列局之一。内设防汛办公室、水政监察大队、抗旱服务队、水电工作队和水土保持工作站5个机构。原所属的企业除供电公司所属权归州电力公司外,其余所属企业在2005年企业改革中全部进行了改制。至2006年,全局共有行政、事业编制干部职工39名,其中局长1名,支部书记1名,副局长2名,行政干部9名,技术人员20名,工人6名。
  水土保持工作站成立于1986年,当时为股级单位,属原水利电力局下设股室。1995年升级为副科级单位,属原水利电力局统一核算单位。1999年9月升级为县政府统一管理的一级序列局——临潭县水土保持局。2002年8月因国家机构改革,撤销水土保持局,恢复原来的水土保持工作站,隶属水务水电局下设科室。
  第二节人畜饮水工程
  1996年后,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人畜饮水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建成了一大批人畜饮水工程。1995—2001年,先后投资64.4万元修建供水点22个,解决了7108人、1039头(匹、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城关供水工程6年投资318万元,新城人畜饮水工程两次投资123万元;以入户为主的截引工程3处(羊永太平、术布普藏什)。2002年以来,人畜饮水解困和氟病改水工程项目的实施,解决全县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2002-2006年实施国家人畜饮水解困引水、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和国家人畜饮水氟病改水项目57个,投资1855.328万元(国家补贴1161.794万元,地方配套693.534万元),共解决全县50299人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国家人畜饮水解困引水工程项目26个,投资1056.608万元(国家补贴633.984万元,地方配套422.624万元),解决了28700人用水困难问题;国家人饮氟病改水工程项目10个,投资359万元(国家补贴242万元,地方配套177万元),解决了10606人用水困难问题;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21个(11项截引工程,1项电提工程),投资439.72万元(国家补贴285.81万元,地方配套153.91万元),解决了10993人饮用水困难问题;对项目实施村独生子女和两女户补贴100-200元,减少50%的义务工。抗旱应急人饮工程项目1个,投资30万元,应急解决540人饮用水困难问题。
  临潭县2002-2006年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情况统计表
  第三节电力提灌工程
  1991—2006年临潭县累计建成机电提灌工程24处,架设10千伏线路22.59公里,安装50千伏安变压器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00千伏安变压器4台、80千伏安变压器1台、75千伏安变压器2台、50千伏安变压器12台、30千伏安变压器3台。安装管路3996米,投资559.5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8915亩。投放到各乡镇的移动式喷灌机150多台(套),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增水浇地面积3750亩,保灌面积3000亩。但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缺乏,不能及时维修,运行状况不良,均为带病运行。
  临潭县1991-2006年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统计表(电力提灌)
  第四节防洪工程
  临潭县境内暴雨频繁,局部暴雨(强降雨)和大面积连续性降雨时常引发洪涝灾害。道路、农田、桥梁、房屋毁坏,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据不完全统计,1991—2006年,全县累计因暴雨引发的山洪及泥石流带来的重大灾害20多起,死亡7人,失踪4人,重伤1人,轻伤17人,毁坏公路47.933公里、河堤17758米、房屋1103间、农田377.6亩、人畜饮水2处、人饮管道11724米、农电线路8400米、高压输电线路100多米,公路塌方3处,水渠道塌方32处,毁坏桥梁6座、涵洞14处,死亡牲畜5103头(匹、只),形成泥石流约14.888万立方米。水涝灾害已成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2003年5月26日,石门乡因百年不遇的暴雨引发山洪,造成失踪1人,重伤1人,轻伤17人,冲毁民房169间、道路2200米、农电线路400米,冲走羊78只、猪1口;7月29日冶力关因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死亡7人,失踪3人,冲毁房屋534间、耕地817.6亩、河堤15公里、道路37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0.2公里、桥梁6座、涵洞14处、农电线路800米,冲走牛1083头、羊2401只、猪323口。这两起重大灾害引起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先后投入大量资金修筑防洪工程,加大了对洮河19条一级支流险段的治理力度,先后投入1190.8万元,修筑防洪河堤27处,21451米,保护群众3316户15256人,护地7009亩。
  临潭县1991-2006年河道堤防工程统计表
  第五节引水灌溉工程
  临潭县引水灌溉工程主要分布在“三河”(洮河、冶木河、羊沙河)沿岸及部分洮河支流沿岸。1990年以来临潭县先后投入资金365.78万元,恢复和新修水渠11条,渠道全长49240米,渠道浆砌27860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54亩。但由于管理资金不足,得不到及时维修,均为带故障运作。2004年引水灌溉工作由县农业开发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负责。
  临潭县1991-2006年农田水利(水渠)项目建设统计表
  第六节抗早防汛
  临潭县抗御干旱的能力比较差,且分布不平衡。能够抗御干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洮河、冶木河、羊沙河部分支流沿岸。引水灌溉工程可抗御10000多亩的旱情,电力提灌工程可抗御8000多亩旱情,移动式喷灌可抗御3000多亩旱情。在其他节水面较大公路沿线开挖集雨节灌水窖10023眼,可灌溉面积约2000亩。持续干旱期间,很多支流河道不产生水流,塘坝集雨水窖没有水源补充,利用率不高,只有“三河”沿岸的水利设施发挥作用。1999年全县持续干旱时间较长,下拨抗旱资金20万元;2000年春播时间全县降水量偏少,持续高温干旱,下拨抗旱资金20万元。
  常年6月份以后,临潭县逐渐进入汛期。局部暴雨或持续强降雨时常造成洪涝灾害。主要采取的防汛措施是:1.全面开展汛前、汛期大检查,落实各项预防安全措施,实行值班预报制度。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强防汛工作领导。2.开展河道清淤除障工作,对重点河道进行清理。3.全面做好抢险工作,完善防汛度汛抢险预案。4.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5.及时进行灾区河道、行洪道清理和防洪堤抢修加固。6.论证防汛工程项目和灾后重建工程项目。
  2003年5月26日、7月29日,石门、冶力关等乡镇分别发生的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灾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省、州、县先后下达灾后重建工程项目资金137万元,其中:防汛资金130万元,抗旱资金7万元。于11月中旬全面完成了石门乡梁家坡水毁河堤重建工程380米,完成投资17万元;冶力关镇青崖沟小河重建河堤873米,板夹沟重建河堤1141米,恵家庄水渠维修7800米,清淤渠道14316立方米,共完成投资120万元,保护受灾区4个村、5711人和1919亩耕地。
  第七节水务管理
  一、水政管理
  临潭县水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汛法》、《水土保持法》、《水政监察条例》和省、州县有关办法、条例等文件,开展水政执法管理。依法査处:未经审査许可私自取用地下水、地表水和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未经审査许可私自开发利用土地、乱开荒、垦地和挖砂取石,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利工程损毁、水源枯竭;破坏城乡供水工程、管道、水渠、提灌、水库、集雨水窖、堤防、电站等水电设施;影响安全的水事纠纷。
  2001年成立了水政监察大队,配备专职人员12名。
  二、水务管理
  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理塘坝。主要工作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政监察条例》和省、州、县有关办法、条例以及有关方针政策;负责水利水保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审批许可全县总投资在20万元以下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全县各类用水单位取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方案、用水计划及保护措施;全县各类矿业、建筑工程对水土利用、植被保护、控制水土流失、节约用水等方案和计划;全县其他建筑工程有关防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方案和影响评价。依据评审结果给予许可或不许可批复。
  依据《国家水土保持法》、《水政监察条例》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办法》,依法进行收费。1.各类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勘察、项目管理费按工程总投资的6%收取。2.水资源费:即生活用地表、地下水0.03元/立方米,工业及建筑业用地表、地下水0.06元/立方米,行政事业单位用地表、地下水0.03元/立方米,餐饮、服务业(含普通理发)用水0.05元/立方米。3.水土保持补偿费:依据占地面积和破坏地貌、植被面积、每平方米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0.5-1.0元;不宜按面积计算的,按每立方米1~3元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4.供水公司水费:依据州价发(2001)078号文件,居民生活用水(含水资源费)0.9元/立方米;工业及建筑用水1.20元/立方米;行政事业单位用水1.10元/立方米;经营服务用水(含普通理发)1.30元/立方米。
  第二章水土保持
  第一节水土流失
  1980年以前,临潭境内植被较好,天然林、人工林覆盖面积大。洮河19条一级支流两岸绿树成阴、水草繁茂,形成了绿色屏障。加之山体植被好,溪水长流,河水清澈。若遇暴雨或持续性强降雨才能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之后由于大量土壤被侵蚀,耕作层变薄,有机质流逝,加之森林植被减少,自然生态被破坏,许多溪水干枯,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灾害每年都有发生。
  一、水土流失典型
  临潭县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2006年底水土流失面积为1183.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其中:轻度流失449.8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8%;中度流失591.91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50%;强度流失118.38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10%;剧烈流失23.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2%。
  1992年新城镇党家沟因暴雨引发泥石流2万多立方米,毁坏耕地46亩,死牛72头、羊92只。
  1994年王旗乡马旗沟发生泥石流2.5万立方米,毁坏民房10间、耕地39亩,死牛18头、羊20只。1995年冶力关镇岗沟发生泥石流1.3万立方米,毁坏民房8间、耕地27亩,死牛12头、羊8只。
  2002年石门乡占旗河发生泥石流4万多立方米,毁坏民房16间、耕地42亩、道路3公里、护路护田河堤500米。
  2003年石门乡梁家坡发生泥石流4.2万立方米,失踪1人,重伤1人,轻伤17人;冲毁民房169间、道路2.2公里、农电线路400米,冲走羊78只、猪1口。
  2004年石门乡大河桥发生泥石流1.7万立方米,毁坏耕地60亩、道路1.5公里, 河堤800米。
  2004年王旗乡草场门发生泥石流2万立方米,毁坏耕地79亩、民房14间,死牛4头、羊26只、猪1口。根据发生泥石流的次数和造成的损失显示,临潭县石门乡、王旗乡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由于山高坡陡,植被破坏严重,稍下大雨,洪水沙石袭击河流两岸成灾,也给水利工程带来严重危害。
  二、山地灾害典型
  2005年古战乡甘尼山体滑坡,毁坏道路1000米。
  2006年城关镇达子沟山体滑坡,造成35间房屋毁坏,9户人搬迁。
  第二节治理
  水土流失灾害涉及全县16个乡(镇)⑷个村。王旗乡、石门乡、洮滨乡、羊沙乡等乡是水土流失发生最频繁地区。稍有大雨,泥石流就沿沟冲下,造成灾害。
  1990年以来,临潭县加大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从治理土壤侵蚀开始,大搞“三田”(兴修梯田、铺压砂田、建设沟坝地)建设。编制完成了《临潭县梯田建设“十五”规划》、《临潭县梯田建设长远规划》和《临潭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累计完成“三田”建设任务8万多亩,补贴架子车1100辆、推土机10台。同时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的可行性研究也相继展开。先后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黄土型沙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报告》、《黄河流域临潭县红河片区水土流失治理规划报告》、《临潭县黄河流域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水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临潭县城关镇西河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临潭县羊永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临潭县冶力关景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通过省水利厅专家组评审,于2004年上半年开始,当年结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平方公里;《临潭县冶力关景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总投资2400万元,通过省水利专家组评审,上报省发改委,并已转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临潭县黄河流域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临潭县城关镇西河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和《临潭县羊永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均已通过省水利厅专家组评审,但未实施。
  第三章电力
  第一节机构
  临潭县供电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28日,内设11个机构,即经理工作部、财务部、审计部、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督部、线路队、报表室、多种经营公司、库房;下设7个基层单位,即汽车班、城关供电所、城关变电所、新城供电所、新城变电所、冶力关供电所、冶力关变电所。
  第二节输配电工程
  从1991年至2006年,特别是“十五”期间,实施农网改造和电气化建设。电网工程总投资7617万元,其他项目5.5万元,共建成110千伏线路1条84千米,110千伏变电所1座(新城),主变1台,容量16000千伏安,完成国家投资3400万元(由省上宜接施工建设);35千伏线路2条,59千米,变台4台,容量4000千伏安,完成投资1243万元;10千伏线路183条,344千米,变台292台,容量12550千伏安,完成投资1244万元;0.4千伏线路603千米,完成投资1730万元;电气化办公设备建设投资3.5万元,电气化宣传费投资2万元。通过农网改造和实施电气化建设,使临潭县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底全县建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主变1台,容量160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4座,主变7台,容量11500千伏安(其中,城关变电所主变2台,容量2500千伏安;新城变电所主变3台,容量6000千伏安;术布变电所主变1台,容量1000千伏安;冶力关变电所主变2台,容量2000千伏安);10千伏主变617台,容量27420千伏安。有110千伏线路1条84千米,有35千伏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为158.66千米(3511潭术线,长12.56千米,线径LGJ—70平方毫米;3512合潭线,长58.1千米,线径LGJT5平方毫米;3513新冶线,长55千米,线径LGJ—70千米;3514潭新线25.6千米,3515潭独线长7.4千米,线径LGJ—50平方毫米);10千伏线路11条,线路长度为612.9千米,0.4千伏线路总长984千米,配电变压器625台,总容量53600千伏安,无功补偿装量74台,总容量2320千瓦。
  一、城关变电所
  在县城南土毛滩,1978年建成,安装1000千伏安变压器2台,1987年进行扩建,安装120千伏安变压器2台,总容量是2500千伏安,2007年即将增容扩建,安装3150千伏安变压器2台,变压器总容量是630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有3条。
  111潭完线:线路长度为64千米,供电范围为古战乡、术布乡。112潭斜线:线路长度为52.7千米,供电范围为城关镇、卓洛乡。
  113潭长线:线路长度为78.5千米,供电范围为长川乡、羊永乡。
  二、新城变电所
  在新城乡东门外,1976年建成,安装630千伏安变压器2台,1986年进行扩建,安装1250千伏安和200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变压器总容量为325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有4条。2002年扩建,安装2000千伏安变压器3台,总容量为600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有4条。
  111新流线:至流顺乡,线路长度为39千米,供电范围为新城乡部分村和流顺乡。
  112新水线:线路长度为1.2千米,为水泥厂专用线,主供水泥厂生产用电。
  113新大线:至卓尼县大族,线路长度为130千米,供电范围为新城部分村及卓尼县大族村。
  114新维线:线路长度为80千米,主供扁都乡、龙元乡、陈旗乡。
  三、冶力关镇变电所
  在冶力关镇寨子村,2002年建成,安装1000千伏安变压器2台,变压器总容量为200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有4条。
  111池沟线:线路长度为2.5千米,为池沟电站上网专用线。
  112八勺线:线路长度为80千米,供电范围为冶力关附近村及八角乡、勺哇乡。
  113关𠅤线:线路长度为25千米,供电范围为𠅤家庄及附近村庄,黄涧子、月亮湾等旅游景点。
  114羊沙线:线路长度为60千米,供电范围为羊沙乡。
  第三节电力生产与供应
  1991年至2006年,全县16个乡、3个镇所在地全部通电,141个行政村通过率均为100%,34448户中通电户有33931户,户通电率达到98.5%以上。至2006年,全县年总用电量24300万度,是1990年的37.6倍,其中:县电网供用电量2430万度,占10%;大电网直供电21870万度,占90%。大工业用电8788.68万度,是1990年的114倍,占36.17%,比199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农业用电1513.92万度,是1990年的3.9倍,占6.23%,比1990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7930.4万度,是1990年的67倍,占32.64%,比1990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非居民用电663.06万度,占2%;商业用电612.58万度,占2.5%;农业提灌用电4969万度,占20.45%;非普业用电1384.59万度,占5.7%。非居民用电、产业用电、农业排灌用电、非普业用电等其他用电是1990年的120倍。年人均用电量是1990年的31倍(1990年人均用电量52度,2006年人均用电量1600度)。
  第四节电力管理
  临潭县电力公司为州代管企业,负责全县线路架设、维修、供电、收费等业务。现有职工263名,包括农电工、临时工,其中管理人员25名,工程师1名,助工50名,技术人员132名,企业固定资产934万元,用电收费通过“两改一通价”后,由供电公司下设单位供电所直接抄表收费,对用户实行两级计量,即由公司在变压器上安装总表计量,用户实行一户一表制,各供电收费营业所对用户按照分类电价对城镇居民、机关单位按各用户分表计量进行抄表收费,企业单位大用户由公司营销部直接收取。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机构

临潭县供电公司
相关机构
城关供电所
相关机构
城关变电所
相关机构
新城供电所
相关机构
新城变电所
相关机构
冶力关供电所
相关机构
冶力关变电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冶力关镇
相关地名
石门乡梁家坡
相关地名
石门乡
相关地名
王旗乡草场门
相关地名
临潭县石门乡
相关地名
王旗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