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绒山羊基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9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绒山羊基地建设
分类号: S827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山羊养殖在临潭县历史悠久,以产毛、食肉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县畜牧局组织人员曾从宁夏中卫地区引进中卫山羊250余只,投放到羊沙、石门、冶力关等地,通过适应性观察饲养,其适宜于临潭县放牧、舍饲条件,至今在羊沙等地中卫山羊的后代或改良代随处可见。
关键词: 临潭县 绒山羊 基地建设

内容

山羊养殖在临潭县历史悠久,以产毛、食肉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县畜牧局组织人员曾从宁夏中卫地区引进中卫山羊250余只,投放到羊沙、石门、冶力关等地,通过适应性观察饲养,其适宜于临潭县放牧、舍饲条件,至今在羊沙等地中卫山羊的后代或改良代随处可见。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畜牧业的日益发展及农牧民增收的需求,根据临潭县实际,县上决定发展绒山羊基地建设。1999-2002年先后从内蒙古鄂托克旗引进白绒山羊5539只,投放到适宜于养殖的新城、石门、扁都、陈旗、店子、新堡、总寨等乡镇进行纯繁饲养,并为养殖户配备梳绒器械390多套,以便适时抓绒。畜牧技术部门加强了对绒山羊的饲养管理,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工作,在梳绒季节,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养殖点指导、培训养殖户,同时积极与外地羊绒收购商联系,支持其到临潭县收购羊绒,解决当地羊绒价格偏低和出售难问题。据统计,至2006年底,临潭县绒山羊饲养量达到9470多只,平均每只产绒0.5公斤,2006年产绒4860公斤。1998年为配合小尾寒羊的养殖从陕西引进关中奶山羊424只,投放到小尾寒羊养殖区域城关等地。
  绒山羊基地历年引进数量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潭县
相关地名
内蒙古鄂托克旗
相关地名
宁夏中卫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