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5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植树造林
分类号: F307.2
页数: 3
页码: 142-144
摘要: 云杉、青杆、冷杉分布在海拔2600~3600米之间,在冶力关、术布、羊沙、八角等乡镇有纯林或混交林分布,林内木60~70年结籽,林缘木20~30年结籽。油松主要分布在洮河林区,海拔2000~2800米地带的山坡,15~20年开始结籽,30~40年进入结籽盛期,种子年周期为2~3年,在冶力关有分布。沙棘全县均有分布,5年生以上结实。桦类主要在羊沙、冶力关、八角、石门等乡海拔2800米以下的阴坡、半阴坡有分布。1990-1999年实施工程造林面积2192.3公顷,由于管护不力,仅有少数保存完好。早酥梨成熟早、皮薄、含糖量高、耐贮存,果品销售快,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群众自发引进品种俗称洋李子,有红宝石、布郎李。
关键词: 林业管理 植树造林

内容

一、主要造林树种种源分布
  云杉、青杆、冷杉分布在海拔2600~3600米之间,在冶力关、术布、羊沙、八角等乡镇有纯林或混交林分布,林内木60~70年结籽,林缘木20~30年结籽。
  油松主要分布在洮河林区,海拔2000~2800米地带的山坡,15~20年开始结籽,30~40年进入结籽盛期,种子年周期为2~3年,在冶力关有分布。
  沙棘全县均有分布,5年生以上结实。
  桦类主要在羊沙、冶力关、八角、石门等乡海拔2800米以下的阴坡、半阴坡有分布。
  二、育苗
  1990年以后只有县属国有三岔苗圃,固定苗圃地面积0.9公顷。所育苗木有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沙棘、杨等树种,1996年前年出圃苗木在100万株左右,2000年后育苗甚少;也有群众自发培育的酸梨、白杨、沙棘、花椒、早酥梨等苗木,数量可观。1990-2006年底,全县累计培育各类苗木面积122.5公顷。
  三、良种引进
  1990年以后,继续营造引进实验成功的华北落叶松林,造林面积达2100多公顷,至2006年底保存面积有1000公顷,该树种成活率高、生长快,但受落叶松球蚜和红澳球蚜危害严重。自1990年开始引进岷县大红袍花椒在东南北部各乡(镇)栽培,栽培面积115公顷,该品种颗粒大、产量高。同时从临夏康乐引进早酥梨系列品种,主要栽培在东南北部各乡(镇)村,至2006年底累计栽植271.1公顷,该果品成熟早、品质优良、产量高,深受群众喜欢。
  第二节重点工程建设
  一、工程造林
  1990-1999年实施工程造林面积2192.3公顷,由于管护不力,仅有少数保存完好。
  二、退耕还林工程
  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06年底累计退耕还林工程面积4126.8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935.2公顷,荒山造林3191.6公顷。
  三、般造林
  1990-2006年底,乡村集体造林1073.5公顷;薪炭林3767.5公顷。
  四、公路绿化
  自1990年以后,全县公路绿化达108.5公里。
  五、绿化点建设
  自1990年以来,全县各乡(镇)村建立绿化点146处。
  六、全民义务植树
  自1990-2006年底累计全县全民义务植树595.2万株。
  第三节经济林建设
  临潭县虽地势高寒,适生果木树种少,但境内群众历来喜欢栽培果木树种。自1990年以来,全县大量推广经济林,主要推广树种为早酥梨和花椒。早酥梨成熟早、皮薄、含糖量高、耐贮存,果品销售快,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花椒以大红袍为主,果大皮厚,味道香,亩产75公斤。也有群众自发零星栽培的其他经济果木树种。
  一、果树种类
  梨类乡土品种有软梨、木梨、沙梨、白梨、红梨、麻梨、蜜梨、长把梨、杜梨等。引进品种有苹果梨、巴梨、香蕉梨、早酥梨、通州白梨、日本梨等。
  苹果梨乡土品种有山定子、楸子、林檎等。引进品种有青香蕉、黄元帅、红元帅、国光、红星等。
  桃类人工嫁接的有山毛桃和樱桃。引进品种有蟠桃、红心桃、油桃等。
  杏类乡土品种有青禾杏、麦子杏、羊粪蛋、板杏、粘核杏等。引进品种有仁用杏和玉米杏。
  李子本地李子树果实小。群众自发引进品种俗称洋李子,有红宝石、布郎李。
  二、果树繁殖及栽培
  1990年以后果树栽培多用嫁接苗,很少用实生苗,群众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均栽有果树,树种杂,品种多,管理粗放,数量少,又不集中连片,终未形成支柱产业。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