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4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森林资源
分类号: F307.2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据2001年森林分类区划调査结果,临潭县林业用地面积29021公顷,均为防护林 ,亦为公益林。林业用地面积29066.7公顷,国有10866.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39%;集体1820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62%。其中有林地面积5733.3公顷,国有1533.3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6.74%;集体420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3.26%。灌木林地面积8200公顷,国有4133.3公顷,占灌木林地的50.41%;上限与高山灌丛相接,下限形成冷杉与云杉混交林。临潭县森林资源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北部3乡(镇)森林面积为10200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35.09%,覆盖率19.37%;东南部地区森林面积。全县森林平均覆盖率为10.04%。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独木成林,古朴沧桑,枝繁叶茂,长期生长于山顶,实属罕见。
关键词: 林业管理 森林资源

内容

一、林种结构及面积
  据2001年森林分类区划调査结果,临潭县林业用地面积29021公顷,均为防护林 (水保林和水涵林),亦为公益林。
  二、各类林地结构及面积
  林业用地29066.7公顷,有林地5733.3公顷,占林业用地的19.72%;疏林地1133.3.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3.89%;灌木林地820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8.21%;未成林造林地160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5.51%;苗圃地0.9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003%;宜林地1240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2.66%(2001—2002年调査资料)。
  三、林地权结构及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29066.7公顷,国有10866.7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39%;集体1820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62%。其中有林地面积5733.3公顷,国有1533.3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6.74%;集体420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3.26%。疏林地面积1133.3公顷,国有266.7公顷,占疏林地的23.53%;集体866.6公顷,占疏林地的76.47%。灌木林地面积8200公顷,国有4133.3公顷,占灌木林地的50.41%;
  第一节森林资源结构—、森林资源分布规律
  海拔2300-2600米是以云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或阔叶林带,以次生林为主。主要建群种为桦类、山杨,组成杨桦林、白桦林,也有小片纯林。白桦、红桦是组成临潭县森林的主要阔叶树种之一,水平分布在冶力关、八角、羊沙、石门、三岔、术布、王旗等乡,垂直分布在上限海拔2800米左右的山杨林,多为天然林,分布范围广,连续性不明显,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多是云杉、冷杉的次生植被。海拔2200~320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主要建群树种为云杉、青杠,上限与冷杉混生,下限与杨、桦类混交。水平分布在术布、冶力关、羊沙、八角、三岔等乡(镇)。海拔2200~3000米为高山杂灌次生林带,主要有沙棘灌丛、高山灌丛和低山灌丛三类。生长在半阳坡、阴坡或林缘区,呈片状分布,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海拔2700~3600米为高山暗针叶林带。主要建群树种为岷江冷杉、洮河冷杉。上限与高山灌丛相接,下限形成冷杉与云杉混交林。分布在术布、羊沙、冶力关、八角、三岔等乡(镇)。海拔3400~3600,米为高山灌丛带。形成高山暗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主要建群种有杜鹃、高山柳、高山绣线菊、鲜卑花、小麋等,间有圆柏、剌柏、金露梅、银露梅等呈群落出现。低山灌丛,分布在浅山、近山及中低山地带的河谷地段阴坡及半阴坡,主要建群种有柳、榛子、箭竹、珍珠梅、蔷薇、小檗、忍冬等,覆盖度60%-80%,高约1米~4米。
  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临潭县森林资源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北部3乡(镇)森林面积为10200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35.09%,覆盖率19.37%(不含省属国有林);东南部地区森林面积
  第二节森林资源分布
  集体4066.7公顷,占灌木林地的49.5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00公顷,国有733.3公顷,占未成林造林地的45.83%;集体866.7公顷,占未成林造林地的54.17%。苗圃地0.9公顷为国有。宜林地面积12400公顷,国有4200公顷,占宜林地的33.87%;集体8200公顷,占宜林地的66.13%。
  四、主要树种组成
  林地结构多为复层异龄林,结构一般分4层,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也有3层结构的,为乔木层、灌木层、苔藓层或乔木层、草木层、苔薛层。乔木层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杨树、桦等;灌木层主要树种有金背杜鹃、忍冬、高山柳、高山绣线菊、箭竹等;草本层主要为细叶苔、酢浆草、珠芽蓼、草莓等,种类多,覆盖度为10%-65%;苔藓层常形成5厘米~12厘米厚的毯状覆盖,覆盖度为80%-90%左右。有云杉、桦、杨树等纯林,也有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多为纯林。14133.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48.62%,覆盖率为27.60%;中西部地区9个乡(镇)森林面积仅为4733.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6.29%,覆盖率仅为9.33%。全县森林平均覆盖率为10.04%。
  第三节资源面积及蓄积
  临潭县林业用地面积29066.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733.3公顷,疏林地面积1133.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820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00公顷,苗圃地面积0.9公顷,宜林地面积12400公顷。
  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10.7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7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65.4%;散生木蓄积3.7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的34.6%。
  第四节动植物资源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2001年12月)和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资料反映,全县有高等植物122科、443属、1300种;有野生动物251种,其中鸟类151种。仅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就有植物种类分属90科、346属、74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20种,被子植物87科、338属、725种;鸟兽类动物隶属于6目、17科、35属、45种;两栖类有2目、4科、4属、4种;爬行类动物隶属于2目、2科、2属、2种;鱼类有5种,隶属1目、2科。
  二、野生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植物资源
  1.野生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临潭县境内鸟兽类中属国家I级保护种类的有:雪豹、白唇鹿、斑尾榛鸡、雉鹑、金雕、胡兀鹫、白肩雕,共7种;属国家II级保护种类的有:豺、石貂、黄喉貂、兔狲、猞猁、林麝、马麝、马鹿、苏门羚、斑羚、岩羊、蓝马鸡、血雉、雕鸮、四川林鸮、鬼鸮、凤头蜂鹰、秃鹫、兀鹫、苍鹰、褐耳鹰、雀鹰、黑鸢、毛脚鵟、棕尾鵟、普通鵟、猎隼、红隼、游隼、蓑羽鹤等。
  2.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4年公布的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和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临潭县境内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0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胡桃科的胡桃,罂粟科的红花绿绒蒿(草本),毛茛科的星叶草(草本);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松科的秦岭冷杉和垂枝云杉、小檗科的桃儿七(草本)、毛茛科的紫斑牡丹、木樨科的水曲柳、豆科的野大豆(缠绕草本)和黄蓍(草本)。三、古树名木
  秦岭冷杉常绿乔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600米以上山坡或山谷中有野生,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为中国特产稀有植物。
  垂枝云杉常绿乔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500~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有野生。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
  水曲柳落叶乔木,是第三纪的残遗类群,分布于河边沟谷地带,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胡桃落叶乔木,生长于海拔2000米左右山坡、路旁、地畔及河边等地,主要产于莲花山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紫斑牡丹落叶小灌木,分布于海拔2100-2500米的山坡灌丛中或栽培于群众庭院中,是中国特有野生花卉,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细叶黄杨落叶乔木,栽培于莲花山保护区村民、单位庭院内,是名贵木雕材种。八郎寺小叶朴落叶乔木,栽培于八郎寺群众庭院,仅有两棵,是稀有名贵树种。
  东山顶古杨在石门乡草山村东山社山顶生长着约300年左右的古杨树,胸径达1.5米,树冠东西8米,南北12米,树高12米。独木成林,古朴沧桑,枝繁叶茂,长期生长于山顶,实属罕见。
  新站古杨在三岔乡高楼子村新站社生长着一棵300年以上的古杨树,胸径达2米,冠幅南北16米,枝叶繁盛,是当地群众聚会纳凉之所。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