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3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农技推广
分类号: F302.2
页数: 11
页码: 121-131
摘要: 同时在新城中心乡站试验基地、扁都村、羊沙新庄村、冶力关洪家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基地建设成为全县农业科技典范,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试验,使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旱形响,产量造成减产。临潭县坚持把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燃料,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来抓。
关键词: 农业管理 农田灌溉

内容

1991-1996年临潭县农技中心承担省、州、县的重点农业科技项目有:《甘肃省高寒阴湿少数民族贫困粮油药丰收工程》、《优质油菜综合丰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马铃薯良种更新工程》、《甘南州藏区青稞基地临潭县项目区建设》、《临潭县冬(春)小麦综合增产集成技术推广项目》、《马铃薯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课题》、《十五万亩粮食作物整乡科技承包项目》、《临潭县野生地道药材秦艽、羌活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甘南州万亩优质藏(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优质豆类、油菜、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推广项目》、《蚕豆新优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推广项目》、《农村能源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地膜温饱工程》、《种子工程》、《高产高效示范田工程》、《菜篮子工程》、《药材基地建设》、《蚕豆基地建设》、《青稞基地建设》、《马铃薯产业》、《油料产业》、《豆类产业》、《药材产业》、《水地粮食千斤田工程》、《青稞产区》、《蚕豆产区》等项目。同时在新城中心乡站试验基地、扁都村、羊沙新庄村、冶力关洪家村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基地建设成为全县农业科技典范,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试验,使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潭县1996-1999年蚕豆、骨棵产区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统计表
  单位:亩、公斤
   完成数示范技术培训配方施肥套种及带田宽窄行种植
   面积单产村数面积期数 (期)受训人数印发资料 (份)
  199624150175.2121675210166624922269025465625
  19972358479.6121650190157345036587023302415
  199823629167.012201815182171062881037813275
  199926000171.6121413250925018898881023568700
  第一节农业科技项目续表
   完成数示范配方施肥深施化肥技术培训
   面积单产村数面积期数 (期)受训人数印发资料 (份)
  青稞产区199650000154.712140016807519333620001250714250
  199746666113.11214001039414682219245821293626593
  199846673152.01215002069034350290269241983230586
  19992500148.08800212502250012101810001100
  临潭县1998-2000年高产高效示范田1W况统计表
  
  年份完成技术措施技术培训
   面积单产间作面积间作套种根外追肥 '病虫综防期数 (期)受训人数印发资料 (份)
  199830000213.02529033504320241622991573614762
  19994000205.034430872014870334503011585025280
  20005000586.11563100319869032645
  临潭县1998-2000年水地粮食千斤田工程情况表
  单位:亩、公斤
  年份完成技术措施技术培训
   面积单产良种面积间作套种病虫综防期数 (期)受训人数印发资料 (份)
  19988100365.07110467062259625527280
  19991100462.01003050201025012287869300
  200011000440.21039746081005467124054560临潭县1996—1999年地膜覆盖"溫饱工程”情况表
  单位:亩、公斤
  年份 完成数 其中粮食作物 其他作物 农技培训 间作 套种
   面积 小计 小麦 亩产 青稞 亩产 洋芋 亩产 豆类 亩产 面积 小计 药材 受训 人员 印发 资料 (份) 期次 (期) 报 (次)
  1996 23260 22923 164 22726 33 337 337 11523 30621 81
  1997 45559 45559 23232 20276 2051 79652 29924 1051 93
  1998 5001 47972 20230 216.7 1454 231.2 23363 2305 2925 267.3 2039 984 1223 54905 31642 75 7605
  1999 23250 21350 7630 11850 2050 1720 56000 38000 364 145 20100
  高寒阴湿少数民族贫困区粮食作物丰收工程情况表
  单位:亩、公斤
  年份 1993—1996 年 基础 完成情况 比基础 增减 农技培训 示范村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单产 期数 受训人数 印发资料 单产 较基础 + -
  1996 106279 126.0 107983 157.9 31.9 158 20462 12117
  1997 132046 131.1 151870 102.9 -28.2 509 27956 17329 104.6 -26.5
  1998 106279 126.0 107983 196.5 70.5 285 29570 20100
  备注:1996-1998年分别在长川、新城、羊永、扁都、店子、陈旗、羊沙、冶力关乡镇实施
  临潭县1998-1999年马铃薯良种及配套増产技术课题情况表
  单位:亩、公斤
  年份 1995—1997年基础 完成 较基础 农技培训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 - 期数 人数
  1998 12310 165.0 5000 216.0 +51 13 606
  1999 26453 906 100 1346.5 +440.5 18 712
  备注:城关、古战、羊永、流顺、新城、扁都等乡镇实施临潭县1997-1999年15万亩粮食作物整乡科技承包项目统计表
  单位:亩、公斤
  旱形响,产量造成减产。
  临潭县2001-2005年四大产业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表
  单位:亩、公斤续表
  临潭县马铃薯良种更新工程
  单位:亩、公斤、期(次)份续表
  二、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农业部旨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区域农村能源短缺,解决农村用能结构不合理,遏制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战略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临潭县坚持把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农村燃料,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牧互补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力以赴来抓。2002年以前,全县仅有沼气池33 口,后在冶力关镇池沟村试建沼气池取得成功后,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实施了 《冶力关镇池沟沼气示范村建设项目》、《整村推进扶贫沼气项目》、《兰州电热二厂沼气 建设帮扶项目》、《临潭县2005年度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累计建成沼气池2258 口,其中2003年建成沼气池363 口; 2004年建成沼气池365 口 ; 2005年建成沼气池 210 口; 2006年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沼气生态能源模式户1320户。
   第二节 良种繁育推广
  1991年以来,临潭县良种引进频繁,主要引进品种有小麦:8540、8290、806、蓝 天3号、陇春15、86-85-26;青稞:北青3、4号,康青3号,良种繁育面积5300 亩。至2006年,引进、推广良种进一步增多,主要有小麦:8139、8715、8347、陇春 20、定西35号等;青稞:康青3号、北青2号、昆仑12号等;蚕豆:临蚕3、5号、 定豌3号;油菜:青油303、331、华协1号等,良种繁育面积增加到6500万亩。
  临潭县1996-2006年良种繁育与推广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亩、万公斤续表续表
  第三节综合技术推广
  一、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综合防治按照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搞好作物布局。引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1991-2006年,临潭县抗病虫品种每年引进小麦、洋芋、油菜、青稞等作物新品种,一些新品种较强的抗逆性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一定作用。
  利用机条播、深耕、伏耕和地膜覆盖等技术,较好地预防了农田杂草和鼠害的危害。
  化学防治利用三唑酮、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种子包衣剂等拌种,有效地控制了各作物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最常用的方法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克拌小麦种子50公斤,可预防小麦黑穗病、白秆病、锈病和白粉病,用60%甲拌磷拌油菜种籽可预防油菜跳甲。锈病发生时,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克~100克、20%三唑酮乳油60克~80克水30公斤喷雾。
  人工防治人工防治主要用于农田鼠害和杂草。鼠害常用弓箭射杀,草害则为人工拔除。
  二、地膜覆盖技术
  随着地膜温饱工程的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菜、中药材、蔬菜的栽培,尤其地膜油菜穴(点)播技术、地膜当归栽培技术、庭院地膜蔬菜栽培技术在全县大面积种植,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改良了土壤属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对提高各类作物产量作用很大。根据临潭县土壤普査结果,一般在麦类作物亩施2000公斤农家肥的基础上,培施磷酸二铵10公斤~15公斤、尿素5公斤~7.5公斤。洋芋亩施农家肥800公斤~1000公斤,培施二铵15公斤~20公斤。
  四、微肥应用(根外追肥)
  1991年后,临潭县施用和推广微肥的面积逐年增大,范围不断扩展。主要微肥有叶面宝、二氢钾、多元微肥等。主要应用作物有小麦、蚕豆、油菜。
  五、机条播技术
  大面积推广机械化耕作、旋耕技术,尤其是西路地区,提倡机条播种植,对降低成本、作物充分生长都有利。
  六、其他生产技术
  土壤处理技术、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技术、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效起了良好的作用。
  临潭县1996-2006年农业综合技术推广工作统计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