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口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30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口结构
分类号: C923
页数: 6
页码: 92-92
摘要: 临潭县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土家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15个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土族7个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全县总人口为141030人,其中汉族99887人,占总人口的70.8%;回族22245人,占总人口的15.8%;藏族18674人,占人口的13.2%;蒙古族52人,占总人口的0.04%;满族17人,占总人口的0.012%;东乡族38人,占总人口的0.03%;土族84人,占总人口的。第一节民族结构0.06%;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土家族、保安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33人,占总人口的0.023%。其中男性21909人,占总人口的15.53%;女性20352人,占总人口的14.43%。
关键词: 计划生育 人口结构

内容

临潭县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土家族、东乡族、土族、保安族15个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土族7个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全县总人口为141030人,其中汉族99887人,占总人口的70.8%;回族22245人,占总人口的15.8%;藏族18674人,占人口的13.2%;蒙古族52人,占总人口的0.04%;满族17人,占总人口的0.012%;东乡族38人,占总人口的0.03%;土族84人,占总人口的
  第一节民族结构0.06%;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土家族、保安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33人,占总人口的0.023%。
  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民族分布表
  单位:人
  第二节性别结构
  临潭县1991-2006年人口总数中,男性始终比女性多,男、女性别比在110左右浮动。临潭县1991-2006年户籍人口性别构成表
  单位: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0-14周岁儿童42261人,占总人口的29.96%。其中男性21909人,占总人口的15.53%;女性20352人,占总人口的14.43%。15-59周岁人口87347人,占总人口的61.94%,其中男性45368人,占总人口的32.17%;女性41979人,占总人口的29.77%。60周岁以上老人是11422人,占总人口的8.1%, 其中男性5182人,占总人口的3.67%;女性6240人,占总人口的4.42%。
  第三节年龄结构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人口年龄构成表
  单位:人
  第四节文化构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临潭县扫盲人口4693人,占总人口的3.33%,其中男性1252人,占总人口的0.89%;女性3441人,占总人口的2.44%。小学文化程度的58764人,占总人口的41.67%,其中男性35304人,占总人口的25.03%;女性23460人,占总人口的16.63%。初中文化程度的14364人,占总人口的10.19%,其中男性10820人,占总人口的7.67%;女性3526人,占总人口的2.5%。高中文化程度的4149人,占总人口的2.94%,其中男性3172人,占总人口的2.25%;女性977人,占总人口'的0.69%。中专文化程度的2039人,占总人口的1.45%,其中男性1443人, 占总人口的1.02%;女性596人,占总人口的0.42%。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744人, 占总人口的0.53%,其中男性584人,占总人口的0.41%;女性160人,占总人口的0.11%o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94人,占总人口的0.067%,其中男性91人,占总人口的0.065%;女性3人,占总人口的0.0007%。研究生文化程度3人,占总人口的0.002%,其中男性3人,占总人口的0.002%。
  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受教育人口分布表
  单位: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时,各行业从业人员81933人,占总人口的5&1%,其中男性42603人,占总人口的30.2%;女性39330人,占总人口的27.9%。
  第五节经济构成临潭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査行业人口构成表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