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28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服务与管理
分类号: F590.3
页数: 6
页码: 76-81
摘要: 从2002年开始先后制定了《冶力关景区旅游车辆管理制度》、《冶力关风景区停车场管理制度》、《冶力关风景区马匹出租管理办法》。2005年6月,临潭县冶力关风景区特制定了《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后《风景区安全防范制度》、《景区消防安全制度》、《冶力关风景区护林防火管理制度》、《景区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制度和措施》、《景区安全巡査制度》、《景区危险地带安全防护措施及制度》随之出台。2005年8月下旬,制定出台了《冶力关景区游船管理办法》、《景区餐厅卫生管理制度》、《冶力关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景区厕所管理制度》等。使景区行业管理有效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基本达到了国家AAAA级景区行业管理标准。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服务

内容

从2002年开始先后制定了《冶力关景区旅游车辆管理制度》、《冶力关风景区停车场管理制度》、《冶力关风景区马匹出租管理办法》。2005年6月,临潭县冶力关风景区特制定了《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之后《风景区安全防范制度》、《景区消防安全制度》、《冶力关风景区护林防火管理制度》、《景区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制度和措施》、《景区安全巡査制度》、《景区危险地带安全防护措施及制度》随之出台。
  2005年8月下旬,制定出台了《冶力关景区游船管理办法》、《景区餐厅卫生管理制度》、《冶力关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景区厕所管理制度》等。在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全县旅游系统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冶力关风景管理局工作制度》、《临潭县冶力关风景管理局员工守则》、《管理局服务效能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等。使景区行业管理有效走上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基本达到了国家AAAA级景区行业管理标准。
  景区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风景管理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管理局职工培训制度》、《旅游投诉制度》、《景区导游服务管理制度》、《旅游统计工作制度》、《冶力关艺术团管理制度》、《艺术团演出与集训排练制度》、《“农家乐”管理办法》等。在环境与保护工作中,还特别制定了《临潭县景区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使生态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利用,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最佳效应,并取得了甘南州环境保护局的合法证照。宣传方面,印制了景区、景点图案的门票、旅游画册,设立旅游纪念品发放点和咨询台,发放旅游宣传折页、纪念品、画册。
  邀请专家学者考察了景点和旅游线路,以莲花山“花儿”会为载体,宣传莲花山自然风光、旅游景点、临潭县人文景观,组织本县知名人士编写并出版了《洮州花儿集锦》、《冶力关景点荟萃》、《洮州名俗大观》系列旅游丛书。
  在各大报纸、刊物上撰写宣传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加盟“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网站,开通了 “临潭冶力关旅游网站”。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临潭县县歌、冶力关风景区区歌。挖掘整理编辑有关冶力关的神话、传说、故事,撰写导游词,创作宣传冶力关景点的歌曲。制作《神奇冶力关》光碟。
  组织冶力关艺术团、洮河林业局艺术团、州歌舞团、兰州黄河艺术团等艺术团体举行了大型文艺演出宣传活动。
  举办了临潭县冶力关风景摄影作品展。
  第二节旅游宣传
  第三节旅游服务
  冶力关游客服务中心是临潭县旅游业服务的主要机构,隶属于临潭县冶力关风景管理局,组建成立于2005年初,服务中心自成立至2006年底,共配备干部及工作人员20名,导游8名,讲解员40名,文艺演职人员30名。此前的旅游服务由1996年成立的临潭县旅游责任有限总公司承担。向旅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要求。冶力关游客服务中心联系、协调本县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公司、旅行社及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单位、机构,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服务项目主要有展示旅游景区景点,为游客代订“农家乐”及宾馆客房住宿、代理各类交通票务和景区景点门票,推介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团体、散客旅游跟踪服务,展销旅游纪念商品,受理旅游投诉,提供旅游救援帮助,预订“农家乐”及商务、餐饮,提供景区景点导游服务,提供文艺娱乐演出和礼仪接待演出等多项事宜。
  2005年后以旅游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其他配套机构和设施,陆续建成。其中,2005年8月竣工建成野林关大酒店,以及旅游接待中心、娱乐中心、冶力关艺术团、商贸城、商业一条街等。各类宾馆、酒店共有18家,其中星级宾馆、酒店7家,别墅5幢,日住宿接待能力为1800人。另外,景区建有“农家乐”300户,其中星级“农家乐”183户,日接待能力达6000人。民间经营服务项目有骑马、游船、餐饮、娱乐、购物、车辆出租等为游客提供诸多方便。除冶力关游客服务中心外,野林关旅行社也是旅游服务主导机构,该社是经甘肃省旅游局批准,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一家国内旅行社,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以从事旅游接待及旅游产品开发为主,并在省会兰州市设立了野林关旅行社兰州接待中心,专门从事兰州及全省各地旅游市场的开发。野林关旅行社主要从事来临潭、来景区旅游团体、散客的接待工作和组织省内外客人外出旅游。同时承办各种会议、学术、考察,各种旅游车辆出租,代售民航机票、火车票,代订全国各地酒店等业务。
  野林关旅行社隶属临潭县冶力关风景管理局,在经营服务过程中,与铁路、民航、宾馆、旅游车队及各旅游景区景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伙伴关系,拥有演艺中心、接待中心、旅游车队等旅游接待设施,其中“农家乐”42户,接待中心设各类客房48间,可同时接待游客400多人。旅游车队有金龙、金杯、帕杰罗等大中小豪华旅游车辆数台,特色浓郁的冶力关洮州风情艺术团为旅客奉献出精彩的文艺节目。
  第四节旅游线路
  一、冶力关景区景点细则分布路线
  1.东峡景区:冶力关镇约5公里一东峡一冶木河一喜泉飞瀑一老虎嘴——线天一赵大桥一赵大峡一睡美人一五彩坡。
  2.西峡景区:冶力关镇约12公里一西峡一冶木河一姊妹峰一黑河一通天松一攀岩场所一连珠桥一石头城一古城堡一骆驼峰一聚宝盆。
  3.亲昵沟景区:冶力关镇4公里一镇关雄柱一阳石一阴石一亲昵沟宾馆。
  4.冶海景区(环形线路):冶力关镇2公里一池沟村一池沟河一虹鱒鱼养殖场一冶海山门一冶海停车场一(左)马行道(800米)一(右)冶海石阶一(右)石门坎一 (左)饮马泉一放帐石一冶海一(左)白石山一(右)桦树崖一冶海北岸一庙花山一常山庙一录麻拱北一牙扎坎一东峡一冶力关。
  5.赤壁幽谷景区:冶力关镇5公里一赤壁幽谷50米一山门一四屏风一观音伏蟒一龙盘一双龙洞一妖魔泉一妖魔洞一大佛滩一虎踞一喇嘛洞一石和尚一玉净瓶。
  6.黄涧子景区:冶力关镇14公里一黄涧子一(1公里)香子沟一飞鹰崖一三叠飞瀑一双桥一常爷晒靴一神掌峰一月亮湾一香子沟一香子沟停车场一栈道入口一吉祥麻呢磨一苔藓保护区一小瀑布一原始森林一圆满嘛呢磨一鹿鸣苑一黄涧子山巅一鹤鸣湖一黄涧子宾馆。
  二、临潭县冶力关景区旅游线路
  1.”花儿”风情游
  线路:冶力关一冶木峡一莲花山一冶力关。
  内容:穿越冶木峡观赏景色,在莲花山头天门对“花儿”,欣赏“花儿”,了解当地风情民俗;武家庵观赏石雕,观山景,欣赏“花儿”;玉皇顶观林海云涛,用望远镜远眺茫茫景色;在舍身崖“蹦极”;推测莲花山是怎样形成的,然后了解相关知识;在唐坊滩野营,参加“花儿”篝火晚会。
  2.高山湖泊游
  线路:冶力关一池沟民俗村一冶海一庙花山一牙扎坎一下峡一冶力关。
  内容:游观民俗村,体验农家乐,观赏水打磨,游览常爷庙;石门坎下饮“冶海圣水”;冶海边观景,欣赏“花儿”,演唱“花儿”;冶海边看藏胞的祭祀活动;冶海荡舟;观赏娃娃鱼;傍晩烧烤全羊,组织野炊活动;冶海湖畔合影留念,拍照录像;推测冶海形成原因;观赏下峡的老虎口、喜泉飞瀑、飞来石等;秋、冬季观赏冶木峡秋景和冶海冰图”。
  3.峡谷森林游
  线路:冶力关一黄涧子沟一香子沟一冶力关。
  内容:观山景,看秃鹫在天空翱翔;采摘蘑菇、柳花菜、木耳等山珍;大森林栈道翻越山岭,聆听林海松涛;访问藏胞村落,观赏石坊古磨;通过栈道翻越山岭,观赏原始森林景观;观赏森林动物园珍禽异兽;在小木屋处野炊,野营,参加“花儿”篝火晚会。
  4.生态奇观游
  线路:冶力关一亲昵沟一赤壁幽谷一西峡独石林一冶力关。
  内容:欣赏千年睡佛,早晨和黄昏观赏更是神态万千,呼之欲醒;观赏“镇关雄柱”,感受阴阳石神秘和羞涩的意境;在赤壁幽谷中漫步探幽,观山景,寻找观音圣像;在赤壁幽谷看当地妇女的祈雨活动;对赤壁幽谷进行科考,了解丹霞地貌的光怪陆离;赵大峡探险,攀岩,溶洞探险;观赏冶木峡喜泉飞瀑;登“独石林”远眺,呐喊,聆听回音。
  三、县际旅游线路
  1.县城一古战一鹿儿沟一县城。适宜周末假日旅游。能领略伊斯兰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观赏原始森林景观等。
  2.县城一新城一流顺一冶力关一县城。不仅可游览各景区,沿途还能欣赏到临潭的山水奇景。
  3.县城一古战一麻路一鹿儿沟一大峪沟一卓尼一新城一冶力关一莲花山一县城。此旅游线路,为临潭县休闲度假黄金线路。可将本县和周边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一览无余。
  第五节旅游效益
  临潭县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全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1990—1999年的10年间,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由初期的年3000人增加到1999年的2万余人,旅游累计收入1200万元。特别是2002年以后,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逐年增长,2002年旅游人数6.3万人,其中国内6.24万人,国外0.075万人,旅游收入624万元;2003年旅游人数5.9万人,其中国内5.9万人,国外0.003万人,旅游收入1514.4万元;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12.1万人(因受“非典”影响,无海外游客),旅游收入1765万元;2005年旅游人数16.9万人,旅游收入2467.4万元;2006年旅游人数43万人,旅游收入8500万元。
  2000-2006年国内外旅游客人数及收入统计表
  单位:万人万元
  临潭宾馆临潭宾馆为一星级宾馆,位于临潭县城关西大街北端,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宾馆为四层双面楼,交通便利,购物方便,设有餐饮部和客房部。客房有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等,卫生间、电视、电话、水、电、暖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内设大型会议厅。餐饮部名师主厨,南北大菜齐全,地方山珍尽有,特色浓郁,服务周到。
  野林关大酒店野林关大酒店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冶力关镇南滨河路西端,是一座集住宿、餐饮、娱乐、商务、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三星级宾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3万平方米,外观造型别致,四周环境幽雅。酒店设计时尚前卫,配套设施先进超前,拥有豪华套房40余间、总统套房1间、别墅5栋。所有客房均有国际频道闭路电视,独立控制的冷暖空调、冰箱及小型酒吧、保险柜、国际国内长途电话、国际互联网等,兼具旅游休闲度假和商务办公于一体。大酒店设有中餐厅、宴会厅、多功能会议厅、茶艺馆、酒吧、豪华演艺厅、风格迥异的豪华包厢,商务中心,洗浴中心,娱乐会所等多项服务设施。是集餐饮娱乐、洗浴消遣、旅游住宿、会议接待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的休闲场所。
  莲花山大酒店莲花山大酒店坐落在冶力关镇南滨河路东端,西临商贸城,背靠“将军睡千年”,前有临街铺面40余家,是旅游购物的中心区域。
  莲花山大酒店是一星级酒店,设有总统套房、标准间、普通间共69间,可同时容
  第六节主要宾馆介绍纳350人住宿。酒店设有高档的清真餐厅、大众餐厅、娱乐房、会议厅,有独立的供电、供暖、供水系统。建有百辆车位停车场,服务功能齐全。
  森林宾馆森林宾馆也称黄涧子宾馆,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品牌宾馆之一,西距冶力关镇15公里。位于黄涧子山顶开阔的草坪上,前有鸣鹤湖碧波荡漾,四周亭阁玉立,草坪如茵。极目远眺,苍翠欲滴的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雾霭缭绕,千山万壑绵延不绝。置身山巅,确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森林宾馆是一幢现代建筑的双面四层楼,设有观景台、休憩亭等设施;内设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等高中低档客房,水、电、暖设施齐全,设有餐饮、购物、娱乐等诸多实惠、方便的旅游服务项目。是理想的避暑之所和天宝物华的旅游休闲之地。
  香子沟宾馆香子沟宾馆位于香子沟景区各沟系的交汇处,是景区旅游休闲娱乐活动中心。香子沟距冶力关镇5.2公里,处在环境清幽的黄涧子森林公园上端,内设有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等客房62间。有空调、太阳能洗浴设施,水、电、暖齐全。宾馆所属清真餐厅,可供200人同时就餐。另建有小别墅木屋10间,小桥流水,密林掩映,环境幽雅,在其间休憩,能体味到别样的山野情趣。
  亲昵沟宾馆亲昵沟宾馆位于冶力关镇南4公里处大岭山北麓青崖宫的阴阳石脚下,宾馆依山而建,绿树掩映。下榻宾馆,极目远眺,古关新镇尽收眼底。神奇的阴阳石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宾馆交通方便,道路笔直,虽距小镇咫尺之遥,但却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亲昵沟宾馆室内装潢别致典雅,内设套房、标准间、普通间共20间50个床位,水、电、暖、洗等多项设施齐全,并设有餐厅、商店、棋牌室、茶吧等,是集餐饮、购物、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场地,有40辆车位的停车场一处。
  连珠桥宾馆连珠桥宾馆是西峡石林景区中建造的一环保型星级宾馆,距冶力关镇12公里,位于黑河风景区入口处,冶木河、黑河、太河在此汇流。这里以雄、险、秀、幽、奇著称,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好。该宾馆的外形酷似藏传佛教布达拉宫阶梯形塔式建筑,共分四层,逐层收缩,上部斜山红瓦封顶,既有现代模式,又融合了藏族建筑风格,美观典雅。宾馆内设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等一条龙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是广大旅游者回归自然、野营探险、消暑度假等活动的理想空间。
  莲花宾馆莲花宾馆在莲花山头天门东侧平坦宽阔的草坪地上。离冶力关镇26公里。宾馆周围翠峰环绕,古树参天,花草芬芳,百鸟争鸣。莲花山宾馆是二星级宾馆,建筑融中西风格为一体,红瓦白墙,纵横交错,窗明几净,落落大方。设有套房、标准间、三人间、独居写生室。水、电、暖等设施齐全。经营大众、清真饮食。还配有旅客游览莲花山所需的登山、摄影、伞具等一条龙服务。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临潭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潭县志(1991-2006)》做到了把握原则、客观真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秉笔直书,客观记载,突出了详近略远,着重反映了1991至2006的16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脉络清楚,重点突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篇目有所创新,突出了地域和资源特点,彰显地方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使志书具备了很强的资料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学术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