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大辞典》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237
颗粒名称: 建设环保
分类号: X324
页数: 23
页码: 793-815
摘要: 甘南基本建设,截至2008年,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25.79%,编制完成8个建制镇80个乡175个村庄的规划。2012年,全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26.04亿元,完成投资13.6亿元。改造和建设全州县城一级城区道路和休闲广场、公共绿地、专业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城区供水、供热、垃圾填埋、污水处理、水冲式公厕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到2012年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为81%,同比增长了5.97%;全州液化气普及率为58%,同比增长了3.9%;污水处理率为52.66%,同比增长了5.12百分点;全州设计日处理垃圾370吨,实际日处理垃圾为320吨,全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同比增长了8.3百分点。全州深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对297栋建筑物进行了民族特色化改造,改造总面积达39.8万平方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三化”草场和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农牧村基础建设方面,一批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农网改造、人饮安全、农村沼气、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农牧村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设完成。
关键词: 甘南地区 环保建设

内容

甘南基本建设截至2008年,全州城镇化水平达到25.79%,编制完成8个建制镇80个乡175个村庄的规划。2012年,全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26.04亿元,完成投资13.6亿元。改造和建设全州县城一级城区道路和休闲广场、公共绿地、专业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城区供水、供热、垃圾填埋、污水处理、水冲式公厕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到2012年年底,城市供水普及率为81%,同比增长了5.97%;全州液化气普及率为58%,同比增长了3.9%;污水处理率为52.66%,同比增长了5.12百分点;全州设计日处理垃圾370吨,实际日处理垃圾为320吨,全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同比增长了8.3百分点。全州深入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对297栋建筑物进行了民族特色化改造,改造总面积达39.8万平方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三化”草场和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农牧村基础建设方面,一批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农网改造、人饮安全、农村沼气、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农牧村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设完成。
  城建机构全州城市建设工作最初由计划委员会基建科管理。1973年,州计委基建科下设城市建设队,业务包括合作城区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自来水铺设及维修。1981年,州城市建设局成立。1983年年底,州城市建设局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合并,成立甘南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改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处,下设合作市政公司、合作给排水公司、合作房管所、合作环境监测站。199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处改为城乡建设保护局。1998年,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分设,成立州建设委员会。2003年,建设委员会改为建设局,是政府管理全州建设工作的综合行业和行业管理的职能机构。
  城乡规划全州7县1市把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认真部署,积极推进。目前,《甘南州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已经由省政府批准并实施,合作市、碌曲、玛曲、迭部、临潭5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已得到批复并进入实施阶段,8县(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审批并实施。全州8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全部完成,664个行政村已编制规划175个。新城镇、冶力关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乡镇、村都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
  综合建设规划1989年7月,在甘南州人民政府主持下,召开了合作城区详细规划会审会议。在此次会审规划当中,合作市作为甘南州的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建设规划体现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团结共荣,具有草原特色和风貌,力图把合作市建设成为环境清洁优美,地方、民族特点突出的中心城市。全州7县1市城区总体规划分别于1983年至1986年期间完成,部分县城的详细规划已被批准实施。各县城规划突出了各自的地域特点和自然优势,充分体现了当地民族及地方特色,避免重复建设。
  城镇管理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使全州城镇管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任务进一步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为了做到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环卫设施建设审查验收和市容环卫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制度,在城镇管理中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整洁、优美、有序”的要求,从严查城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占乱停及治理“白色”污染等方面入手,开展经常性执法监督活动,使城镇管理进一步规范。
  城镇建设投融资近两年,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累计借款33670万元,确保了合作市集中供热工程、玛曲县城区供水工程、卓尼县柳林镇道路及给排水工程、桥南道路及排水工程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的顺利完成。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召开以后,结合开发性金融合作实际,及时与国家开发银行加强沟通,提出优惠政策建议,初步确定了7个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协调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订了支持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协议涉及支持甘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84个项目,贷款资金达55亿元,内容涵盖教育布局调整、医疗卫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高原特色种植、循环经济园区等方面。
  建设用地截至2008年,全州建设用地总面积24.7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19.4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2万亩、建制镇1.3万亩、农村居民点14.7万亩、独立工矿用地1.7万亩、特殊用地4917亩;交通运输用地4.9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688亩,其中水库水面2765亩、水工建筑用地923亩。
  城区民族特色化改造及“五化”工程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州7县1市坚持以人为本,把高起点推进民族特色化改造和城区“五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净化)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行动,想方设法多方筹资。城区民族特色化改造及“五化”工程建设在各县市全面铺开。截至2012年,共完成投资约1.85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面貌整体得到较大改善。
  舟曲“8・8”灾后恢复重建2010年8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舟曲视察抢险救灾工作时指出,要“建成一个让全国人民放心、让灾区人民满意的新舟曲”。年底,舟曲“8・8”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灾区建设按照预防自然灾害、疏散旧城人口、功能配套齐全、建设宜居城镇的思路,在兰州市秦王川、舟曲峰迭分别建设两个居民安置区,并全面改建老城区,三地重建同时起步。省委、省政府在舟曲县设立省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和省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舟曲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重建中,中组部定点帮扶舟曲县,规划设计由甘肃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承担,省内实力最强的甘肃省建筑投资公司、中国八冶等建设单位参加建设。建设采取代建、援建和自建等多种方式。实行领导包抓项目、前期工作倒计时制等责任制,建立灾后重建监督检查责任体系,从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众代表中聘用了31名群众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工作。截至2013年1月,老城区19栋农村居民重建住房全面竣工;峰迭新区80栋城镇居民住房竣工;由兰州市负责代建的投资1.67亿元、安置1150户约4500人的兰州秦王川新区舟曲受灾群众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竣工。在此前后,由省卫生厅负责援建的总投资1.04亿元的13个卫生项目全部竣工;由省教育厅负责援建的总投资2.16亿元的5个教育项目全部竣工。省直援建、自建单位实施的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白龙江和沟道整治、地质灾害治理等42个项目和州县实施的城乡居民住房、封山育林、水源地保护等64个自建项目全面完成;州县实施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县乡村道、巷道整治、民俗风情改造、荒山造林等46个自建项目基本完成,投资完成率达到90%以上。4000多户受灾群众在灾后两周年陆续迁入新居。江苏省无锡市和宜兴市完成了培训舟曲县的县级和科级干部工作任务。舟曲县委和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10月,在峰迭新区召开了灾后重建项目竣工及由建设单位向舟曲县人民政府移交仪式。2013年1月,在兰州举行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表彰大会。2月9日(农历除夕),温家宝总理到舟曲视察了灾后重建工作,看望了受灾群众并查看新房安置情况。
  保障性住房建设自2008年启动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以来,我州累计争取到位中央、省级保障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19.152亿。同时,州、县市两级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安排落实财政预算资金1.992亿元,严格落实提取土地出让金总额的5%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共计提取343万元,提取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金216万元,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回收资金3.54亿元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免收各项行政性事业收费、免缴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免等。2008-2012年,省上共下达全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45360套(2008年1077套,2009年3551套,2010年16244套,2011年15078套,2012年9410套),全州实际开工建设45780套,现已累计基本建成36370套,累计竣工36100套,累计分配34717套,共计34717户住房困难家庭入住。12.15万人入住保障性住房,其中通过廉租住房解决22378户,7.8万人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了4496户,1.6万人住房困难问题通过棚户区改造住房解决了4036户。累计向11887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652.45万元,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应保尽保。
  农村危旧房改造从2009年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以来,全州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对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改造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多方协调。按照州委、州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统一部署,制定下发了《甘南州绿色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试行)》,将农村危旧房改造纳入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范畴,提出了在改造中充分体现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其中把碌曲县确定为2011年全州农村危旧房改造示范县,将合作市勒秀乡加门村等8个村庄确定为示范点,全力推进村庄特色化建设。4年来,全州共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34128户,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3.825亿元。通过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全州农牧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优化,为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近年来,由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遵循“拉开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的目标,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全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共投入资金36亿元,基本建成了8县市集中供热、供水管网改造、垃圾填埋、污水处理、城区道路改扩建、广场、公厕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基本解决了8县市城区供水不足、道路狭窄、垃圾处理无序、分散供热、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全州城镇化率达到25.79%,城市供水普及率为93%,污水处理率为52.6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改扩建城区道路125公里,集中供热面积366万平方米,城镇形象和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同时,加大新城、冶力关等8个重点建制镇的建设,为我州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从2004开始,全州实施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截至2008年,在对夏河、玛曲、迭部、卓尼4县新建项目加强民族特色化督察的同时,重点对合作、临潭、舟曲、碌曲4县市城镇旧建筑物民族特色化建设进行督促指导。在合作市深入开展了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投入资金900余万元,对全市重点街道15个重点建筑物实行了民族特色化改造,合作市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州对30栋旧建筑物进行了民族特色化改造,改造面积2.7万平方米。在对合作市城区的建筑物民族特色化建设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起草了《合作市中路沿街建筑物民族特色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对未改造的省属、州属单位的建筑物进行方案设计,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确定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为合作市全面开展特色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住房制度改革截至2008年,全州实有房屋累计建筑面积603万平方米,其中本年登记面积58.09万平方米,年成套住宅建筑面积103.14万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39.8%,公有住房平均租金0.7元/平方米,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5.5平方米。根据州政办[2004]64号文件精神,办理“公有住房产权界定书”512份,公有住房出售面积3万平方米,共发放“房屋所有权证”2548本。当年,全州投资5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项目44项,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
  房屋拆迁2008年,按照国办发[2008]46号文件《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和省建设厅下达的房屋拆迁计划,全州拆迁房屋面积21.61万平方米,拆迁户数74户。
  物业管理2008年,全州仅有“甘南州鑫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家物业管理企业,该企业为四级资质,受托管理面积1.4万平方米。
  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施行。1951年10月12日,临潭县在寇家桥乡(今扁都乡)开始土地改革试点;舟曲县在坪定乡进行了土地改革试点。1952年1月,舟曲县在14个乡开始了第一期土改。同年2—月,临潭县完成了土地改革;12月25日,在县境边区的9个乡进行第二期土改,先后历时7个月,占全县总人口79.3%的23个乡95个行政村完成了土地改革。
  耕地开发自西汉以来,由于中原地区大量向西部移民,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也随之被带到甘南地区,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沿岸开始了垦殖耕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逐步扩大。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甘南农用耕地面积达32万亩。1958年,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搞支边垦荒,建立农场,全州开垦草场120万亩,耕地面积迅速增加。1979—1986年间,全州调整产业结构,实行退农还林还牧,先后四批农转牧了36个乡1145个村民小组,退耕地54.97万亩。转牧后,利用耕地建立饲草料基地,1986年,种牧草11.9万亩,种饲草9.9万亩,种饲草料13.6万亩。
  耕地利用保护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经济收益,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自治州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以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增施有机肥,用养结合,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和沟坝地建设,使之成为保水、保肥、保土的基本农田,并推广防旱抗旱的耕作技术;在川、水地以平田整地为主,积极推广精耕细作、培肥土壤配方施肥等耕作措施,逐步扩大灌溉面积,充分发挥川、水地的优越条件。
  太阳能示范基地建设太阳能示范基地于1985年建立,第一期示范项目共6个方面32项,太阳能项目补贴300万元,项目涉及教育、畜牧、农林、科普文化、医疗卫生、公用建设、生活福利等方面。1985年,国家建设部科技局将甘南列为“七五”太阳能科研示范点,国家计委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列为太阳能示范基地,并拨款300万元,作为太阳能采暖设施补贴。截至1990年,国家共投入太阳能补贴351.4万元,建成40个项目,其中教育方面占19个项目,其次为医疗卫生方面、科技方面、畜牧方面等。先后新建、改建居民太阳房100多栋,还对农牧区群众住宅进行了太阳能采暖改造。羊改良基地建设以两河(大夏河、洮河)一江(白龙江)沿岸的乡镇为绵羊改良基地,共有69个乡镇实行绵改。其中以夏河县的麻当、唐尕昂、王格尔塘、卡加曼、达麦乡;卓尼县的申藏、阿子塘、扎古录乡;临潭县的古战、新城、流顺、扁都、三岔乡;碌曲县的西仓、双岔乡等15个乡为重点绵羊改良基地,以新藏羊杂交组合为主进行改良。以临潭县的三岔乡为中心建立黑裘皮羊改良小区,改良发展黑裘皮羊。舟曲、迭部两县白龙江沿岸28个乡镇为山羊改良基地,引进良种山羊进行杂交改良。
  草原水利建设自治州重视开发缺水草场,解决人畜饮水难题,改善供水条件。截至1988年,全州已建成塘坝4处,动力扬水站89处,自流引水渠道238条523.3公里;草场打井73眼,配套水井67眼;喷灌工程2处,水轮泵9处;共开辟缺水草场46.6万亩,改善供水不足的草场186.31万亩;灌溉饲料地2.58万亩,天然草场11.8万亩。
  “三田”建设三田即梯田、条田、沙田。20世纪70年代,甘南州以农业区域为主开展规模大、效果好、成绩突出的“三田”建设。全州共兴修水平梯田20多万亩,为州内农业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约10年时间,全州农田基本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87年以后,农田基本建设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三田”建设又开始起步。截至1990年,全州共完成“三田”建设1.6万亩。
  甘加草原喷灌工程甘加草原喷灌工程是一项通过输送地下暗渠水灌溉草原、利用渠道水面与灌区地面设固定式自压喷洒及移动喷洒机喷洒草场的多项综合利用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92.2万元。1982年6月开工,1983年9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甘加草原喷灌工程改善自流灌溉面积、发展喷灌面积各1500亩,共灌溉草原面积3632亩,每亩增产饲草73公斤,电站每年发电13.2万千瓦/小时,年收入2.6万元。这项工程的建成,发挥了生产、科研的双重效益,对甘南州牧区水利建设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临卓东部农电提灌工程临潭、卓尼东部农电提灌工程是一项为解决临潭、卓尼两县洮河两岸6个贫困乡的农田灌溉、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温饱工程。该工程效益区为临潭县陈旗、石门、羊沙3乡,卓尼县洮砚、柏林、藏巴哇3乡。1986年底,共建6座电力提灌站,灌溉面积4000亩。其中,石旗崖提灌站扬程40米,灌溉面积1400亩;陈旗提灌站扬程62米,灌溉面积500亩;唐旗提灌站扬程52米,灌溉面积400亩;洮砚提灌站扬程40米,灌溉面积300亩。工程总投资为258万元。为6乡157个自然村通了电,洮河两岸修建提灌站24处,扩大灌溉面积1万亩,延伸提高洮河边的山坡,扩大山坡荒地草木种植1.5万亩,做到引、提、蓄、喷、饮相结合,发展山坡荒地经济林木,完善农村产品的综合加工经营。
  舟曲县三眼峪综合引水工程舟曲县三眼峪综合引水工程是一项解决人畜饮水,兼顾农田灌溉的综合效益饮水工程。1987年9月,投资150万元,动工修建。1989年4月25日,竣工通水。舟曲县三眼峪综合引水工程的修建解决了舟曲县城供水不足问题,使7000余人、1600余只牲畜的饮水有了可靠的保证。增加农田灌溉面积350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60亩。同时,还为三眼峪两侧1000亩荒山绿化、果树栽培提供了水源。
  新城人畜饮水工程新城乡是临潭县东部的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均饮用南门河水,该河水受季节影响,时有时无,洪水来临时,混浊不清,污染严重。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新城地区人口增加和经济建设发展,使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用水需求矛盾更显突出。新城引水工程水源引用大族泉水,属斯日冬周(大石山)裂隙水,水质经化验符合人畜饮用规定,水量稳定,冬季不结冰,泉水流量为0.13立方米/秒,每昼夜来水量11196立方米,工程采用塑料管输水,主、支管道各长6公里。此项工程主要解决了新城地区机关单位、东西街、南门河三个村及端阳沟、后池、张王堡3个村的人畜饮水困难,提供6500人、4746头(只)牲畜的饮水及新城水泥厂的工业用水。工程总投资21.4万元,于1983年8月31日建成使用,验收后交由新城乡政府管理。
  临潭县斜藏沟人畜饮水工程临潭县斜藏沟人畜饮水工程于1986年动工兴建,工程总投资247.73万元。斜藏沟泉水由构造带裂隙中溢出,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31.39公升/秒,最大为36.91公升/秒,最小25.9公升/秒。泉水稳定,水质符合人畜饮水标准规定。经两年的分县施工,于1988年11月完成25.5公里长的输水主管道铺设,共解决两县1.9万人和2.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临潭县境内主管道长10.7公里,主管道引水量为24公升/秒。卓尼县申藏乡境内主管道长14.8公里,主管道引水量为10公升/秒,供水支管长2.83公里,设供水点63处,设计引用水量34公升 /秒。
  卓尼县寺台子人畜饮水工程卓尼县城虽处洮河岸边,但县城居民的饮水却很困难,人力背水、担水或用畜力拉、驮水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在寺台子村的禅定寺,因地处高差200米及坡度30度的高坡台地之上,距河甚远,僧俗用水更为困难。1983年,卓尼县政府决定实施卓尼县寺台子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寺台子村用水问题。同年5月,甘南州水电局勘测设计对卓尼县寺台子人畜饮水工程水源(上卓沟凉水泉)进行勘测,经化验认定凉水泉符合国家饮水标准。1985年5月,开始动工修建,历时16个月,于1986年8月竣工,总投资61万元。工程引用流量为6公升/秒,截引深度为5-6米,输水主管道长6818米,支管道长4661米,设供水点12处,修建调节蓄水池1座(容积250立方米),排洪沟70米,护坡344米,排水管道1315米,修建水管所住房3间,引水纪念亭1座,解决了2200人、1260头(匹)牲畜的饮水问题。
  氟病区改水工程临潭、卓尼两县所属8乡(城关、初布、古战、羊永、长川、纳浪、申藏、大族)属缺水地区和氟病区,饮用水质含氟量均在每升2毫克以上。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严重影响了人口素质。因此,临潭、卓尼两县政府决定实施病区改水工程。截至1990年年底,建成病区改水工程32处,管道引水85.09公里,改善了2.17万人和3.975万头牲畜的饮水条件。
  七九二矿七九二矿于1967年5月开始筹建,属中型铀矿采冶联合企业。拥有1970—1974年建成发电的尼什峡水电站;1974—1976建成试车的五一零工区水冶厂;1978-1981年竣工验收的五一零工区一矿段。七九二矿是一个具有生产、生活、文教、医疗等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型铀矿采冶联合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被国务院列为三线调迁单位,从迭部县搬迁到兰州市,之后归矿冶局管辖。2005年,破产。
  房地产市场为稳定全州房地产市场,甘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八条”和省、州工作安排部署,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通知 >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同时,根据全州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和当年建筑工程建安造价,制定《甘南州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设立全州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完成与部分县市的联网。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合理制定全州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在州政府网站和甘南日报上进行公示,使全州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价格有所回落。201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8亿元,同比持平,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达31.1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3%,商品房销售均价达236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0.5%;存量住房交易面积达3.02万平方米,存量住房交易金额6002.26万元;物业服务企业委托管理面积达54.13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40人;房地产从业人员达243人,同比增长6.5%,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达668万元,同比增长16.5%;居民自有住房费用达850万元,同比增长6.5%。
  建筑市场监管近几年,全州建筑市场监管工作做到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交易中心工作,推行工程招投标代理业务,对项目经理实行IC卡屏蔽管理,完成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开工许可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将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纳入目标责任。做到州住建局与各县市城建局、各县市城建局与建设单位和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与各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之间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书,使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中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护及拆除、高空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地开展专项整治,有效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截至2011年,制定出台《甘南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投标资格预审管理办法》、《甘南州建设工程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应急预案》、《甘南州建设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州外进甘南建筑业企业资质登记备案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筑市场为规范全州建筑市场,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甘南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综合记分评标定标办法》、《甘南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投标资格预审管理办法》、《甘南州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强和全面规范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决定》、《州外进甘南建筑业企业资质登记备案管理规定》、《甘南州城镇民族特色化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州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建项目,从立项批复、工程勘察设计、规划"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备案、招投标到施工许可证的办理等建设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责任主体中的施工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并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向其单位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全州建材市场价格的变化,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每年编制发布《甘南州实物法调整的综合材料预算指导价格》,为各施工企业提供第一手的价格信息,对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每年编制发布《甘南州民族特色化改造工程补充基价》,为民族特色化建设改造工程造价工作提供计价依据。为确保舟曲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完成,及时组织人员,按时采集、编制、发布了舟曲“8・8”灾后恢复重建419种主要建筑材料的一、二、三、四季度市场指导价格,及时编制发布了甘南州8县市实物法调整的综合材料预算指导价为建设、施工单位编制预决算提供了参考依据。2010年,州人民医院住院部楼获得全省建设工程最高奖项“飞天奖”,这是我州近十年来首次获得“飞天奖”。截止2012年,全州新开工投资达100万元以上,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上,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中心招投标的承包工程有860项,总造价66.65亿元,总建筑面积336.22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达6.32亿元,建筑企业达36家,其中房屋建筑类26家,专业类10家,共有项目经理386名,其中二级146名,三级240名,建筑业从业人员约21530人。
  甘南鸿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甘南鸿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于2009年成立,是三级资质建筑企业,注册资金3538万元。现有从业人员66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2人。公司下设门窗加工厂,拥有多种施工机械。主要承建14层以下,24米跨度及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
  甘南拉卜楞仿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南拉卜楞仿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19001—2008idtIS09001:2008、GB/T50430—2007),是房层建筑施工及装饰装修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主要承建工业、民用、藏传佛教寺院等建筑工程。
  甘南州飞翔建业有限公司甘南州飞翔建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甘肃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安装、建筑材料加工销售、承包房建工程、房屋建筑装饰、安装、建筑材料加工、销售等工程项目。
  甘南州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南州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1956年成立,前身为甘南州建筑工程公司。2003年,全州国企改制后转换为现在的股份制企业,位于合作市碌曲路,是甘肃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
  甘南州恒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恒生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成立,位于甘南州合作市人民西路,是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总承包三级、地质灾害总承包丙级资质企业。
  甘肃金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金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成立,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企业。
  甘南州天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甘南州天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于1984年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10万元,是甘肃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003年8月18日通过了 IS09001:2000质量认证。
  甘南州夏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夏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成立,是甘肃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可承担14层以下、24米单层跨度以下、高度70米及以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区或群体房屋建筑工程。
  甘南州鑫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州鑫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成立,是甘肃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有各种房建、市政、水利等施工中大型机械设备、实验仪器124台(件)。
  甘肃海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海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成立,是建筑装饰二级资质企业。主要经营建筑装饰、室内外藏式装修、装饰施工及设计制作安装。
  甘肃荣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荣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成立,是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010年,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认证。主要施工机械有460余台,主要承建工业、民用建筑。
  甘肃中科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甘肃中科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建筑施工总承包二级、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土石方专业承包三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三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企业。
  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地处夏河县王格尔塘镇,是甘南州唯一具有混凝土预制构件承包二级资质生产企业。主导产品有: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各种砼地面砖、墙体砖、河堤护栏等十大系列百余种规格产品。这些产品广泛用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保护、水利水电、市政、园林、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夏河安多建材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省质量体系 A级企业”、“守合同、重信誉单位”等殊荣。碌曲县永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碌曲县永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是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注册资金2380万元。2004年,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施工机械有129台(件)。
  玛曲县洋都隆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玛曲县洋都隆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注册资金为1685.85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30人。先后承建玛曲县齐哈玛乡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欧拉乡明德小学教学综合楼等诸多房屋建筑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并且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首曲久英建筑有限总公司首曲久英建筑有限总公司于2000年成立,位于玛曲县市场南路144号,原名为“玛曲县第二牧业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建筑业联合会直属会员单位,已获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可承担合同金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5倍的房屋建筑和装修工程。拥有各种机械设备37台件。
  迭部县凯悦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迭部县凯悦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企业。2009年,通过GB/SI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经营范围为房屋建筑安装、市政公用工程和建材加工、销售等。可承担28层以下,单跨度36米以下、高度120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
  迭部县仕仪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迭部县仕仪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成立,注册资金2599万元,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2008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经营工业、民用房屋建筑工程、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公路路基施工、建材加工及销售等。主要承担14层以下、24米跨度以下和70米高度以下建筑工程。
  舟曲县青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舟曲县青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于1986年成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企业。主要施工机械设备266台(件)。下设分公司有:青峰公司大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青峰公交有限责任公司、青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青峰站务运营有限公司、青峰汽车安检中心、二级维护修理厂、青峰大酒店、青峰购物广场、舟曲县城关综合农贸市场和峰迭新区特色商业步行街等。
  临潭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临潭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1976年成立,每年平均完成十二三项较大工程的施工。
  合作市给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市给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于1976年成立。1978年,正式投产运营。2004年10月,公司改制成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承担着合作市区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污水收集处理和给排水工程安装、维修等业务合作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甘南合作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成立,是合作市人民政府直属企业。公司主要为合作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提供取暖。
  甘南供电公司甘南供电公司于2007年成立。主要对甘南州内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迭部县、卓尼县、舟曲县和临潭县共八个县(市)的电力公司实行代管,向网内的这些县(市)统一趸售电量。截至2008年,甘南供电公司系统(含七县一市)共有职工980余名,其中甘南供电公司职工有155人。公司所辖电网是甘肃南部电网的末端网络,主要担负着甘南七县一市的供电任务,东接临夏电网、南接定西电网。自农网改造以来,国家在甘南投资6亿多元,对甘南的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使甘南电网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截至2008年12月,网内运行的110千伏变电站5座,分别是合作变、新城变、碌曲变、迭部变、舟曲变。主变压器共10台,变电容量28.6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6条,长度393千米。35千伏变电站36座,变电容量11.2万千伏安。35千伏开关站1座。35千伏的线路49条,总长度1093千米。10千伏变台2929台,变台容量为13.06万千伏安。10千伏输电线路总长度为4716.9千米。0.4千伏配电线路总长3900.65千米。
  合作市电力公司合作市电力公司是于1999年,在原甘南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成立的国有供电企业,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主要经营供用电管理、送变电电气安装施工和电器维修、销售业务。1998年,先后承担合作市及周边区域一、二期农网、城乡电网、完善西部农网、扩大内需、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农网供电改造工程。截止2011年,全市农网改造面积已达到100%,城乡电网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供电可靠性明显改善,基本解决了全市电力供需矛盾。建设改造完工后的农村电网寺寺通电,户户通电,城乡同网同价,90个村6794户农牧民结束了无电可用的历史,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及供电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全市用电量逐年增长,公司售电量已由1998年全年2525.88万千瓦时,增加到2011年全年1.2亿千瓦时,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夏河县电力公司夏河县电力公司于1992年成立,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注册资金570万元。自1998年开始,公司主要承担全县13个乡镇、438个自然村、16955户用户的供电任务和实施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公司现辖35千伏变电所5座,供电容量12200千伏安,直接管理三座供电所,拥有10千伏线路821千米,0.4千伏线路456千米,配电变压器545台、22365千伏安。截至2008年,实现了城乡用电同价的目标,极大地减轻了农牧民群众的用电负担。
  碌曲县电力公司碌曲县电力公司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承担着全县100%客户的供电任务。供电范围涉及7个乡镇、24个行政村,供电营业区面积达5188平方千米,拥有3个农村供电所(县城供电所、双岔供电所、郎木寺供电所),供电客户为8115户。拥有35千伏变电站5座(县城、双岔、贡巴、尕海、忠曲),主变8台,容量1.9万千伏安。截止2011年,完成售电量241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75%,综合线损率为8.99%,同比下降4.35个百分点,购电均价338元/千千瓦时,售电均价681元/千千瓦时,购售电价差343元/千千瓦时。
  玛曲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玛曲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是在1965年原玛曲县电厂的基础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1998年与刘家峡输送的大电站并网,日供电量达到2262度。2004年,公司占地面积达到10268.6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430.8平方米,拥有总资产1484万元。截至2008年,公司辖一所三站,即:变电所、万玛电站、玛曲县电站、欧拉农电管理站。
  迭部县电力公司迭部县电力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截至2008年,所管供电区域35千伏代古寺变、供电线路73.91千米,35千伏台区5台、总容量11150千伏安,全县供电区域10千伏线路655.6千米,10千伏变台375台、总容量17300千伏安,专变22台、总容量1600千伏安,0.4千伏线路184.5千米,居民用户10267户、非居民用户198户、农业生产用户329户、大工业户2户、“非普”工业户195户、商业户1006户。通过近几年的农网改造,逐步理顺了迭部电网骨架。
  舟曲县电力公司舟曲县电力公司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主要承担单网基础设施建设、电网行业管理和行使政府管电职能。截至2008年,拥有职工163人,其中正式职工88人、农电工75人、工程师4人和经济师3人。下设8个供电所和6座35千伏变电所。公司成立后,全面接管全县供电职能,实施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
  卓尼县电力公司卓尼县电力公司是在1987年原多坝电厂城关供电所的基础上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1999年1月8日公司经改制,将“卓尼县供电公司”更名为“卓尼县电力公司”,隶属于甘南供电公司。截至2008年,公司拥有职工119人,其中正式职工104人,聘用农电工15人。公司下设4个职能部室(经理工作部、安监生技部、营销部、财务部);4个基层部室(农网办、调度室、计量室、检修班)和4个供电所(城关、洮砚、洮北、多坝)。拥有固定资产605万元(不含农网改造资产),担负着全县8乡2镇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达到4335.75平方千米。管理运行35千伏输电线路5条85.5千米;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10台,容量15750千伏安(其中多坝、麻路两座变电所未投运;主变4台,容量4000千伏安);10KV线路11条336.672千米;配电变压器378台,22855千伏安(不包括小水电直供区域);拥有各类用电客户14868户。2009年完成售电量2291.9万千瓦时,综合线损率15.03%,完成电压合格率92%,完成供电可靠率99.05%,实现乡、自然村通电率100%。
  临潭县电力公司临潭县电力公司成立于1985年,隶属甘南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临潭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截止2008年,公司拥有资产总额946万元,拥有职工263人。公司下设城关、新城、冶力关3家供电所和19个乡镇供电营业所,35千伏变电所4座,主变总容量15550千伏安,输电线路有3511新东线、3512中潭线、3513新冶线、3514潭新线,这四条线路总长152千米。临夏至合作110千伏送变电工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合作地区工农牧业生产用电及州级机关、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紧缺问题,甘南州人民政府于1981年初,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设临夏至合作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的请求。1981年2月,甘肃省电力局勘测设计处负责设计,甘南州负责组织施工,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临夏至合作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于1983年9月竣工,1985年10月,投入带电试运行,向合作地区供电。
  合作至碌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合作至碌曲送变电工程于1987年3月20日开工,由碌曲县水电局负责施工,1988年1月31日,建成投入运行。线路全长73千米、共用杆塔350基、架设进出线3.1千米、主变为2x1000千伏安,工程投资287万元。
  碌曲至玛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碌曲至玛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于1986年由省计划会议提出,由碌曲变电所出线35千伏线路送往玛曲县城的送变电工程,是1988年国家基本建设项目。1986年7月开工,1990年9月竣工投产运行。碌曲至玛曲35千伏送变电工程全长83.8千米,电压35千伏。线路全部架设在海拔3200-4000米的高寒山区,工程总投资489万元。
  临潭、卓尼东部农电工程临潭、卓尼东部农电工程第一期工程由新城变电所出线35千伏引至洮砚,主线路23.7千米,并且在洮砚桥北修建主变电所一座,工程投资157万元,工程期限2年。第二期工程包括10千伏4条主线及10条支线的架设线路,全长137千米。其中:洮砚至石门全长17.2千米;洮砚至柏林全长15.2千米;洮砚至陈旗全长13.7千米;洮砚至羊沙口12.9千米再至羊沙乡16.5千米,洮砚至藏巴哇乡44.5千米。第一期为10个月建设工期,经验收达到了设计要求,具备交付使用条件。35千伏主线路工程及变电所移交卓尼县电力公司经营。二期工程分县施工,至1990年1月底,州水电设计队已完成洮砚至石门乡的全长12千米10千伏农电线路的架设任务,解决了当地机关、学校及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1990年,临潭县水电局完成了洮砚至陈旗全长14千米10千伏农电线路架设,并为石旗崖提灌站作了开工准备。同时,卓尼县水电局对哇儿沟、杜家川提灌站工程也作了施工安排。筹建的洮砚变电所竣工后正式运行。
  临潭至卓尼35千伏线路工程临潭至卓尼35千伏线路工程主线路长20千米,变电所采用定型设计,设计容量为2x1000千伏安,实际容量1000+2500千伏安,总投资为145万元。线路工程于1986年11月初完工,变电所工程于翌年10月12日完工,1987年12月9日22时05分正式送电运行,交付卓尼县供电所管理。
  合作至临潭输变电工程1985年5月开工兴建合作至临潭送变电工程。工程包括:合作至临潭35千伏、长87千米的输电线路;临潭至独山子35千伏、长7.8千米的输电线路;临潭至新城35千伏、长24.5千米的输电线路;临潭变电所改造扩建工程;新城变电所扩建工程以及独山子电站并网工程共6项输变电工程。合作至临潭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于1985年10月底竣工投产,投资65万元;临潭变电所扩建工程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90.5万元。新城变电所扩建工程于1987年底完成,投资43.8万元。独山子并网工程于1986年竣工投产,投资17万元。上述各项工程全面竣工后,移交临潭县供电公司管理。
  舟曲至洛大一大川35千伏送变电工程锁儿头电站35千伏送变电工程线路上段由锁儿头经憨板至洛大,沿白龙江而上,全长51.36千米;下段由舟曲至大川变电所,沿白龙江而下,全长10千米。
  合作世纪广场合作世纪广场于2001年4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7月全面投入使用,工程建设总投资1300万。由环形道路、音乐喷泉、雕塑小品、绿化等组成的合作世纪广场南北长724米,东西长140米,总面积为80950平方米。
  环保机构1981年前,自治州环境保护工作由州计委主管。1981年设立了州环境保护办公室,列入州政府序列。1982年并入甘南州城市建设局,翌年成立甘南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处,环境保护列为隶属于城建系统的内设机构。同时,建立州环境监测站。1988年3月成立了甘南州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州城建环保处。2003年成立甘南州环境保护局,内设办公室、法规宣教、执法监察科、污染控制科、开发建设环境管理科、科技监测、自然生态保护科。主要联合七县一市实行部门联动,规范环境日常监管,依法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近几年,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三化”草场和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等工程,使局部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州“一江三河”(除个别支流季节轻度污染外)水质达标;城市噪音污染值低于全省标准。截止2011年,全州共投入工业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环保部门自身能力建设和环境管理资金1.22亿元。主要完成了华羚干酪素厂污染治理工程;夏河县垃圾处理场运行和验收;碌曲县郎木寺镇垃圾处理场土建工程验收;玛曲工业园区污染问题重点改造治理;临潭建华水泥厂污染问题重点改造治理;舟曲丁字河口硅铁厂、舟曲两河口硅铁厂、卓尼多架山硅铁厂污染治理项目运行;建成日处理800吨生产污水的污水处理站;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排污口,实现全州12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无工业企业和取缔排污口,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8年编制了《甘南州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甘南州自然保护区及资源开发项目环保专项整治大检查实施方案》,其中临潭、舟曲、夏河、卓尼县编制《农村环境保护规划》,《临潭县冶力关堡子村、卓尼县木耳村、舟曲县城关沙川村等农村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试点村规划》;曾先后两次对尕海等自然保护区及196个资源开发项目和排污单位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大检查,做到有方案、有检查、有整改;完成碌曲县尕玛梁生态植被恢复工程,修复面积达30万平方米。污染减排工程截至2008年,全州已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厂3座,经检测运行率达到100%;共关闭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小堆浸场36家,小造纸厂1家;2007年合作市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运行率达80%、负荷率达70%。华羚公司、众友甘南藏药制药有限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使“三废”排放达到要求。
  企业污染治理截至2008年,全州先后争取中央和省上环保污染治理专项资金328万元,自筹2730万元,对华羚干酪素厂、夏河安多水泥厂、玛曲工业园区、临潭建华水泥厂等企业污染问题进行了重点改造治理;舟曲丁字河口和两河口硅铁厂、卓尼多架山硅铁厂污染治理项目已投入运行。
  迭部林业局迭部林业局于1968年成立,是长江上游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之一,是甘肃南部的一块绿色屏障,也是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经营总面积521.1万亩。1998年全面停止采伐,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共建立高山了望台13个、木材检查站8个、护林站50个,逐步实现了护林防火通讯“四网两化”,森林火情网络监控率达到90%以上。
  洮河林业局洮河林业局于1958年成立。自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完成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27.6万亩、封山育林69.2万亩、飞播造林16.3万亩、综合抚育6.8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1.6万亩、新建苗圃1800多亩。同时,在定新公路、岷麻公路沿线营造绿色长廊7万多亩。以上造林项目经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厅、白龙江林管局核查验收,均达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舟曲林业局舟曲林业局于1971年成立。1998年9月16日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建设、产业开发、种苗培育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把过去的木材砍伐,转变为造林育林。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有效地保护了辖区9.98万公顷森林资源。截至2008年,舟曲林业局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万公顷、播造林4052公顷、封山育林4.85万公顷、综合抚育8825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920公顷。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2.9%,同比1998年增长了6.83个百分点,有林面积达到115.28万亩,森林蓄积净增长128.7万立方米。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3年成立,主要管理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起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实施方案》要求,对保护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4930公顷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管理,对5万亩疏林地进行封山育林。截止2008年,保护区4930公顷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理,完成了封山育林1358公顷、修筑钢筋混凝土拦水坝一座、修建长4.7千米的引水渠一条,将忠曲河水引入采海湖中,使原来4.8平方千米的尕海湖面积增加至21平方千米。多年来通过筑坝引水、草场承包、草场改良、围栏育草、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较好地完成了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甘肃多儿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多儿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5年成立,属县级全额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保护科、科研科、计财科、公安科五个科室,下辖阿大黑站、多儿站、洋布站、劳日站、花园站五个保护站。保护区总面积5.5万公顷,主要以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地为保护对象,其次为国家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典型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自甘肃多儿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保护区开展监测样线的布设工作,共布设固定样线12条,巡护样线14条。同时对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组成、种群数量、栖息地环境等进行调查。
  环境法制宣传教育近几年,州、县(市)四大班子领导开会、视察时,主动宣传环保、强调环保,调动和激发社会各阶层环保意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期间,州、县(市)领导亲自参加大型宣传活动,州环保、科技、宣传、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环保科技下乡进户宣传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列》、《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用藏、汉双语进行宣传,发放5万张宣传单和3万多只环保袋,制作展板35面、宣传栏16块、横幅标语26条,刷写固定标语96条,在城区醒目地点和公路两侧建造宣传牌18个。并通过影像、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
  环境监察与执法2008年甘南州把铁合金行业的环境监督检查列入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从6月份起,对全州范围内的所有铁合金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全州共有6家铁合金生产企业,对其中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惠达集团卓尼硅铁有限责任公司,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处以一万元罚款,要求立即停止违法生产行为。对卓尼华隆下拉地铅锌矿尾矿库的污染隐患问题下发环境违法行为整改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8月上旬,由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水电、环保、安监等部门组成的两个联合检查组,对全州辖区内重点流域的水电开发项目进行专项整治。对生态破坏严重,减水河段下泄水量未按“环评”要求下泄,造成减水河段干涸,生态用水受到影响的甘肃安盛公司舟曲虎家崖电站、卓尼惠达俄吾多电站,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责成两家电站按“环评”要求施工;未采取工程措施,弃渣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排白龙江水体的甘肃电投电容大礼节发电公司,下发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处罚,要求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环境监测与科研2008年,完成合作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例行监测;完成大夏河甘南段地表水及合作高尔泰饮用水源地的例行监测;完成合作城区功能区、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全年共获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1233个,地表水监测数据756个,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78个,区域交通干线噪声监测数据411个。监测结果表明,合作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0.17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05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0.005mg/m3;地面水水质达标率83.3%,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分贝。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控制在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范围之内。全年共完成验收监测6家,他们分别为:临潭县建华水泥厂、合作市污水处理厂、合作市华羚干酪素公司、卓尼县慧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临潭县慧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舟曲东城集团丁字河口硅铁厂。完成土壤普查阶段性工作,共采集样品总数228个。根据省环境中心监测站要求,环境监测站组织监测人员对全州1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普查检测,共获取监测数据960个,并及时上报省站数据室,随后再把数据反馈给各县市污染源普查办,为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合作市矿山环评监测、迭部腊子口二级电站环评检测、东诚公司舟曲拱坝河梯级电站环评监测、夏河飞机场前期环评监测。为摸清各县环境质量状况,组织州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员,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对7县城区环境质量的监测,编制出《2008年甘南州县市城区环境质量概要(秋季)》,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科学的依据。投资300万元购置常规及应急监测设备,组织14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级培训。
  环境监测队伍甘南州环境监测站共有监测人员24人,男女职工各占50%。主要职责是:负责甘南州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客观地评价其质量状况,科学地分析被污染的原因;负责对甘南州噪声等污染因素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分析其污染程度,调查其污染原因,提出防治对策;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我州排污单位申报的污染排放浓度和总量的数据,并对各申报单位的排放源进行监督性监测等。
  仪器设备目前用于正常工作的仪器有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象色谱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等61台,其中水质急性毒性监测仪在2010年8月8日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检查车辆3辆,其中一辆为环境监测应急专用车。
  水质监测地表水监测项目为常规24项,饮用水监测23项,其中甘南州卓尼县饮用水为地表水,监测28项。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按照环境空气质量布点技术规范要求,甘南州合作市设有三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为SO2、NO2、TSP、PM10。
  监测点位2010年甘南州合作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设3个监测点位,1号点甘南州肠衣车间、2号点甘南州农业银行、3号点甘南州环境监测站。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0年,甘南州环境监测站承担大夏河甘南段、合作格河、桑科水库地表水的定期例行监测任务。
  桑科水库水质监测结果分析2010年桑科水库共监测项目2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均未超标,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77,达标率为100%,水质达到I类水质标准。格河断面水质及分析评价2010年格河自来水厂入口处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0.30,香拉道班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762,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合作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2010年甘南州合作市高尔泰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2006)。同2006年间合作市高尔泰饮用水环境质量相比,无明显变化,取水量由2005年的146万立方增至200万立方。2006—2010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声环境质量2006—2010年,甘南州环境监测站以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为指导,按照国家制定的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要求,有计划地开展了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的监测。从2006年至2010年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来看,近几年合作市噪声污染有所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等效声级均值从2006年的50.8dB;下降到2010年的48.4dB,降低了2.4dB;达标率从2006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00%,上升了2个百分点;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等效声级均值和达标率上下轻微浮动,表明合作城区噪声处于稳定的轻度污染状态。从整个市区各功能类别来看,除个别监测点超标外,绝大部分等效声级(A)均达到昼间各功能区标准。
  合作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有11条主要干道,14个噪声监测点,测点选在每条道路交叉路口之间的人行道上,距离车行道路沿线20厘米,测点据交叉路口的最近距离大于50米,同时记录车流量。2006-2010年城区道路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64.1dB (A)-66.1dB(A),2007年达标率为93%,其余几年达标率均为100%,监测数据表明合作市区的交通干线噪声环境质量明显变好,污染明显降低。
  自然环境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均气温1℃-3℃之间,年降雨量600毫米,地形比较复杂,光照充裕,太阳光照年总辐射量在433.39—5486.7兆焦/平方米之间,但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无霜期为20-200天、降水较多,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甘南水资源现状甘南境内有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及其122条支流,水域面积达44.75万亩,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甘南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0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770万亩,占总面积的26.2%。导致白龙江流量减少了20.6%,大夏河流量减少了31.6%,洮河流量减少了14.7%。全州河流年平均输沙量由历史记载初期的2.47万吨/年上升到目前的3.49万吨/年。黄河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达到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 “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玛曲湿地补给黄河的水源水量减少15%左右,黄河27条支流中有11条断流成为季节河,数百个大小湖泊水位明显下降。黄河在玛曲县境内径流量由10年前的每秒1200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00亿立方米。
  天然草地利用现状甘南州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草地面积4084.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草地畜牧业成为本州的主导产业。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草原系统的认识不足,对草地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长期超载过牧,草地退化和草地沙漠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上鼠虫和雪灾等危害。使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失调,影响了草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草地畜牧业稳定、高效、持续地发展。
  超载及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地资源利用长期处于掠夺式经营,使草地生物多样性失衡,毒杂草由30%上升到55%,牧草高度由75厘米下降到15厘米,导致产量下降35%,并且部分地区出现沙化现象,草地一旦沙漠化,就标志着草地作为家畜放牧基地和牧业生产资料的属性基本或完全丧失。
  鼠虫灾害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对天然草地来说,长期超载过牧、牲畜过度啃食是最主要、最普遍、最根本的退化原因。其次是鼠虫害。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州共有鼠虫害面积487.62万亩,占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92%;其中虫害面积204万亩,占全州可利用面积的5.67%,每年损失的牧草11亿千克,可供53.46万个羊单位采食一年。另据调查:甘南草地各类鼠害46种,隶属3目11科,以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危害最严重,其次是甘肃鼢鼠、西藏鼠兔和根田鼠。害虫有蝗虫、草原毛虫。达乌尔鼠兔的危害特点是:采食牧草、打洞掘土、减少生草面积,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表凹凸不平,草地的破坏率达50%以上,危害严重的地区,能使大片优良草地变为“黑土滩”。
  生物性现状甘南州是全球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森林木本植物种类多达580种,中草药植物643种,食用菌254种、观赏花卉360余种、山野菜70多种,是甘肃乃至全国的“生态展示厅”。
  森林资源现状据1943年史料记载,甘南藏区森林,除草地外,凡在岭、溪、谷,皆系苍茫林海,素有全国“十八大森林区”之称。从1951年大规模开伐至1998年9月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近50年来,白龙江林区、洮河林区、大夏河林区累计采伐森林面积7.3万公顷,采伐林木蓄积量达1627万立方米,分别占林区总面积、总蓄积的15.11%和19.92%,由于长期不合理采伐、重采轻育、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加上毁林毁草开荒等破坏天然植被的行为,大片林地遭到破坏,林线后退,森林覆盖率下降,造成了森林资源枯竭,出现黄河上游干支流和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涵养水源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降水锐减,蒸发量增大,河水流量剧减,泥沙含量增多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甘南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2月批复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划总投资44.51亿元,其中申请国际投资29.17亿元。按照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和治理区、生态经济示范区三大功能区,主要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支撑体系3大类23个方面的子项目。
  游牧民定居工程游牧民定居工程是《规划》中投资最大的子项目,总投资13.1亿元,计划在三年内使14524户73708人实现定居。国家先后三次安排2008/2009年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3.21亿元,省上安排地方国债资金2500万元。共建设126个定居点,定居游牧民12732户63594人。以上3.46亿元资金全部到位,并及时下拨到项目建设单位。
  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投资8317.4万元,主要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施草原鼠害综合防治面积21.3公顷,截至2011年6月底,全面完成了8.46万公顷地下鼠的捕捉任务,对地下鼠尸体进行了无公害处理(对尸体造册登记后,进行焚烧深埋,现场用石灰进行消毒);完成鼠害地补播2.1万公顷;将着手鹰架制作的招标和地上鼠防治的前期工作。
  青稞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435万元,2009年投资1302万元,其中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截至2011年6月底,建成原种生产基地100亩、原种繁殖基地1000亩、青稞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建成高产示范田1万亩。共完成投资644万元,占总投资的49.5%。
  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天保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测等项目。总投资达788万元的玛曲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湿地建设项目和总投资1455万元的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湿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新建了科研宣传楼、保护点、防火瞭望塔、水文观测点、气象观测点、生态观测点等设施,并购置相应的科研监测和宣教设备及设施。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省发改委于2009年2月批复。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为:对区域内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湿地进行围栏保护,建设规模6.68万公顷;对退化沼泽湿地进行植被恢复,建设规模7.16万公顷;生物围栏营造技术推广1.60万公顷;沼泽植被恢复示范区推广1.72万公顷;项目建设期12年,估算总投资44786.3万元。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2009年2月由省发改委批复。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为:建设珍稀植物保护区300亩,引种实验圃100亩,种苗扩繁圃100亩。项目估算总投资6152.72万元。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尚未批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尕海一则岔、黄河首曲、阿尼玛卿山、洮河和大夏河源头等5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保护和恢复工程、科研工程、宣教工程、森林公安及防火工程、管理局站工程及配套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1.2亿元。
  生态监测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2009年2月由省发改委批复。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包括:新建州级森林生态监测中心1个,森林生态监测站(点)34个;新建州级湿地生态监测中心1个(与森林生态监测中心合建),新建县级生态监测站及野生动物物种监测站点30个;气象水文、草原生态等监测站点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1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监测2455.7万元,湿地生态监测2598.4万元。
  辐射环境质量2009年州环境保护局上报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甘肃省甘南州国控点点位外照射、土壤、水体点位的方案》,在甘南州增设了森林公园陆地监测点、森林公园土壤监测点、夏河县桑科水库水体监测点三个省控点位。2011年年底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评定结果显示,其监测数据与甘肃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相比,全州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核设施、核技术利用活动周围环境辐射水平为正常环境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也较好,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无明显差异。
  辐射环境管理为适应全州辐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2008年6月30日,甘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州机编字(2008)89号文批准成立“甘南州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管理站”,为科级全额事业单位,隶属于州环保局。2008年以来,自治州核与辐射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开展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申报登记工作;2.制定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甘肃省甘南州国控点点位外照射、土壤、水体点位的方案》;3.核技术应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工作;4.核技术应用单位、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的监督管理工作;5.对全州辐射环境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工作;6.初步开展了辐射环境监测工作;7.协助省核与辐射局完成废旧放射源的回收工作。2010年6月机构改革时,州委、州政府批准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核安全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加挂了核安全局牌子,增设了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科,为全州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方面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并指明了工作方向。
  重点监控截至2011年,全州重点监控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烟尘。
  重点监控污染源截至2011年,全州重点监控污染源有,七县一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市政施工、拆迁、绿化施工工地扬尘污染、煤场、灰场、料场露天堆存物装卸扬尘、物料、渣土运输、道路保洁扬尘污染、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餐饮炉灶、露天烧烤油烟污染。
  甘南环境保护生态监测能力现状建立起792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共分为9大类,它们分别是:119个草地生态监测点,499个林地生态监测点,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19个水土保持监测点,50个土壤监测点,15个水资源监测点,18个荒漠化监测点,39个环境质量监测点,21个气象监测点。而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甘南,环保部门没有一个生态监测点,生态监测数据资料一直空白,无法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提供本底资料。
  甘南环境保护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的原则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对生态环境监测的要求,本着建设甘肃第一支标准化生态监测队伍为目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着重对玛曲湿地自然保护区、玛曲黄河冷水鱼自然保护区、碌曲则岔尕海候鸟自然保护区、郭扎沟和大峪沟紫果云杉保护区、舟曲县插岗自然保护区、迭部多儿自然保护区、迭部阿夏自然保护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辅助设施重点配置。
  甘南州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管理站甘南州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管理站依据甘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甘南州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管理站的通知》(州机编办字[2008]89号)文件,于2008年6月成立,是州环保局下属全额事业单位(正科级),核定事业编制3名,其中科级职数1名,人员已全部到位。
  环境监测网络空气自动站已于2011年9月初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与省站24小时数据联网,该站每月联网率90%以上。
  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为了认真落实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决议精神,切实推进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经州委研究,决定成立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09年州委秘书处发(2009)103号文件,即《中共甘南州委秘书处关于成立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知识出处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

甘南大辞典所收录的辞条,仅限与甘南州有关的内容。本辞典依据“事以类聚”原则,按照职能和专业分工分类,共分为历史地理、自然资源、党派群团、政法军事、科教卫生、文体旅游、农牧林业、建设环保、工业交通、电信邮电、财经商贸、民族宗教、综合、人物等14个类目。按前言、凡例、分类目录、正文、附录、后记排列。分类目录中,同类辞目按相近程度排列,有的以时间先后为序,或者两相兼顾。本辞典所收辞条,大部分从甘南州已正式出版的史、志及专业性资料中搜集整理,由州直各部门、各县(市)审定征求意见稿。限于资料、数据搜集难度大,一部 分断限至2006年,一部分延伸至2011年。在辞条正文中均有说明。

阅读

相关人物

温家宝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舟曲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二级维护修理厂
相关机构
青峰大酒店
相关机构
甘南州农业银行
相关机构
七九二矿
相关机构
甘南供电公司
相关机构
合作市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夏河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碌曲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迭部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舟曲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卓尼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临潭县电力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城镇
相关地名
冶力关镇
相关地名
王格尔塘镇
相关地名
阿木去乎镇
相关地名
卓尼县柳林镇
相关地名
玛曲县城区
相关地名
夏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