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图书
唯一号: 29262002022000012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4.2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2县,东西南3面被卓尼县包围。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3公里。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标为东经103°10~103°52,北纬34。30'~35°05'。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2县,东西南3面被卓尼县包围。总面积1557.6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3公里。临潭县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825米,最高3926米,最低2209米,地形西高东低。气候属高寒阴湿区,春季回暖缓慢,夏季多暴雨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29.6℃。平均无霜期65天。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高寒、阴湿、霜冻、冰雹、旱涝为临潭县灾害性气候。
  全县设3镇13乡。2014年末有15.4万人。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位于县境西部,距省会兰州公路里程为346公里。全镇总面积27.59平方公里。岷合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发达,市场繁荣,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潭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夏商周时为古雍州辖地,春秋战国时为羌人所据。秦始皇统一六国,设置郡县,临潭为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辖地。两汉三国时期仍为临洮县所辖。
  西晋惠帝于公元295年在临潭置洮阳县,隶属秦州。自西晋永嘉之乱至十六国,被吐谷浑占据。南北朝天嘉二年(561)二月,周遣大使巡查天下,于洮阳城首置洮州,继置洮阳郡汎潭县。
  隋开皇十一年(519),改汎潭县为临潭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临洮,北宋初仍之。大观二年(1108)四月,再改临洮为洮州。元袭置洮州,下领可当县。明洪武四年(1371),于旧城置洸州军民千户所,隶河州卫。
  明洪武十三年(1380),升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陕西都司。清雍正八年(1730),改洮州卫为洮州厅,设抚番厅,隶巩昌府。洮州厅藏民地区实际由三土司五僧纲控制。
  清光绪十七年(1892),洮州厅所属卓尼土司第18世世袭土司杨积庆承袭时,杨土司统辖卓尼、迭部48旗、650族(村庄);洮州厅咎土司管辖7旗、76族(村庄);洮州厅小杨土司管辖10族;洮州著洛寺(卓洛寺)僧纲管辖23族;洮州嘛奴寺僧纲管辖21族;洮州圆成寺僧正管辖4族;洮州阎家寺僧正管辖2族。洮州所辖洮西诸部落还有大小村落90余处。据 《洮州厅志》载,洮州厅所辖藏族除以上部落,还有纳马66族。
  民国二年(1913),改洮州厅为临潭县,属兰山道辖。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临潭,在新城建立了临潭县苏维埃政府, 成立了甘肃抗日救国军第一路军。民国二十七年(1938),甘肃省扩大第一督察区,临潭隶属岷县督察区。
  1949年,临潭县和平解放,9月27日,在新城成立了临潭县人民政府,属岷县专区。1950年,划归临夏专区管辖。1953年,划入甘南藏族自治州,隶属至今。
  在六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临潭县政协经历了临潭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期(1950—1955年),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初创时期(1955—1966年),被迫停止活动时期(1966—1979年),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1979年以后)。
  (一)临潭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期
  1949年12月21日至280,召开临潭县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各族各界人士共78名代表出席会议;1950年4月召开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各族各界人士共67名代表岀席会议;1953年2月5日召开第三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各族各界人士共118名代表出席会议。
  (二)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初创时期
  自1955年到1966年,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历经三届。
  1955年3月15日,在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筹备召开了临潭县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25人。
  1961年9月24日举行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出席会议人员62人,委员48人。
  1963年6月8日,举行县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39人。
  (三)被迫停止活动期间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由于“文化大革命”县政协工作被迫停止。
  (四)恢复和发展新时期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人民政协从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79年5月5日,举行临潭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至2011年召开十二届一次会议,至今已历八届。
  从1949年12月至1953年12月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到1955年至1966年的一至三届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团结全县各族各界人士,在支援前线、后勤保障、土地改革、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两次平叛(1952年马良股匪叛乱、1958至1959年甘南藏区和西藏达赖集团的叛乱)、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各宗教内部的团结等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
  1979年政协恢复至今,政协临潭县委员会更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工作重点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不断加强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
  政协临潭县委员会一直把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如建立委员活动日制度,举办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编印学习参考资料等,
  提高了学习成效。在学习中,采取学习与联系实际相结合,与知情岀力相结合,与参观考察相结合,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习,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在中共临潭县委的领导下,巩固和发展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政协例会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全体委员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以及其他会议,都能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大问题协商讨论,建言献策,为临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委员视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委员了解情况、检查工作、研究问题、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也是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每届政协都能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政协常委会的主要议题,选择委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视察。通过视察,使委员们广泛了解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情况,加深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对委员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县政府决策提出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行使职能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渠道。县政协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一直重视做好提案的收集、审查、立案和办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委员们提出大量提案,交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提案内容涉及全县政治、经济、教育、卫生、文化、法制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情况、有分析、有具体的建议,对协助党和政府加强与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题调研是委员履行职能的必要准备和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情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县政协本着求精不求多的原则,注意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调查、主观上有能力调查的课题
  作为调研对象,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调研方式,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专题调研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促进了党政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也帮助和引导群众加深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理解,增强他们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从县政协恢复特别是2005年以来,县政协就把这项工作当作重视民情、反映民意、广集民智的重要方式摆上议事日程。10多年来,县政协共收到和上报社情民意稿件上百份,受到省州政协及省、州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积极开展联谊交友和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工作
  县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 “智囊团”的优势,积极开展联谊交友活动。注意宣传和参与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开展同台湾同胞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注重宣传和协助执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注重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支持政府依法管理宗教;注重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侨务政策,加强同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团结;同时注重宣传临潭的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介绍情况,联系项目,牵线搭桥,鼓励侨胞侨属来临潭县投资,为临潭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县政协突出统一战线组织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藏历新年、伊斯兰教尔德节茶话会,各种座谈会、联欢会、书画展等,宣传临潭县改革开放成果,扩大临潭县的对外影响。
  县政协还坚持抓好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从一届到十二届期间,编辑出版《临潭县文史资料》九辑,100多万字。
  (四)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2005年以来,县政协先后制定了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各委办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拟订了关于贯彻执行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及《提案工作细则》《调研视察工作条例)等17项制度。
  县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不断创新中前进,在不断总结中提高。
  (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经济建设,为新时期政协工作保证了正确的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人民政协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在新时期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中共临潭县委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协商纳入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程序;县政协坚持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注意把握好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度”,在“尽职”“帮忙”“切实”上花功夫、鼓实劲,做到重要事情向县委请示汇报,政协的重要会议和活动请县委领导参加,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报送县委,县委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及时在政协进行传达,将县委的重要决策、工作意图和主张及时融汇到政协的工作计划中,把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注意力引导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上,使县委的意图成为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争取党委的重视,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政协工作中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力量源泉。
  (二)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充分履行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政工作中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政协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与党政工作同节合拍。县政协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努力找准履行职能与服务于中心的最佳结合点,
  做到围绕中心转,按照职能干,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讨论协商的议题、民主监督的主题、调查研究的课题、知情岀力的着力点都是围绕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县委、县政府要着力抓好的工作,因而比较切合实际,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所提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得到采纳。
  (三)突出两大主题,高举两面旗帜,使新时期政协工作更具特色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政协工作的两面旗帜。突出两大主题,高举两面旗帜,必须贯穿于政协一切工作的始终。它既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又是所有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县政协运用自身的优势,坚持求同存异,把不同界别、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有别于党政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活动形式,并通过委员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努力使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做到既体现各界别和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尊重每个界别和少数人的特殊要求,努力为党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参考意见,团结更多的人士共同致力于全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把服从服务于大局,维护团结稳定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增进共识的工作,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政协工作形成和谐生动的政治局面。
  (四)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增强委办的组织和服务功能,新时期政协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委员们下为百姓解难,上替政府分忧,凭政协委员的荣誉与责任,自觉地履行职责。委员分散在城乡各地,并且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通过加强对专委会和委员小组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专委会组织委员小组活动、为委员服务的作用,确保专委会和委员小组活动规范化、正常化,使委员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注意加强对政协联谊会的领导,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使政协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不断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新时期政协工作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根据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寻找规律,形成制度,不断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方法,使政协履行职能更加规范。县政协不断创新委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开拓政协委员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履行职能的新渠道,还对传统的提案工作进行创新,建立了重点提案领导督办等制度。正是这些创新活动, 给政协工作带来了与时俱进的新气象。

知识出处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临潭县政协志(1994-2015)》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潭县委员会

本书内容包括:临潭建政初期主要工作、政协临潭县委员会成立与历届政协会议、中共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党组、政协临潭县委员会工作机构设置、政协工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