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人头形器□彩陶瓶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5020230000163
作品名称: 马家窑文化人头形器□彩陶瓶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35.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6.3
主题词: 陶瓷

作品简介

1989年8月岀土于木耳乡冰崖村,出土时陶器表面土锈甚厚,不意破损,经复原留一小三角形残孔,其余部分完好。瓶高24.5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7厘米,细泥质红陶。器口平直内敛,唇壁厚0.3厘米,腹壁厚0.2厘米,内壁打磨平整,有轮制纹。人面用镌刻雕塑相结合之方法完成,眉骨平直隆起,与鼻呈丁字形排列,鼻为三角形锥体状,两眼镂空下弯呈新月状,嘴亦镂空向上弯曲,整个五官比较集中,布局大体呈倒三角形。两耳戳压成凹坑,位置略远于面部且稍低。器口用剔刻成篦纹状之垂发并饰以黑彩。整个面型肌肉塑造合理,质感很强。似为一丰满端庄秀丽之少女形象。颈下饰两组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几何叶纹图案,相间铺陈于瓶体。整个造像似上体修长一短发文静之少女,身着素雅衣衫,双眼因羞涩微闭下视,口唇略张而上翘,微微含笑。造像逼真,表情丰富,与同时人像陶品粗犷、幼稚之气质截然不同。 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与甘肃仰韶文化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人头瓶相比,虽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突出的异点。如大地湾人头瓶仅在发际涂以黑彩,而冰崖人头瓶的头发部分是整浮雕为垂帘状篦纹,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另如面部五官的塑造,瓶身所有图案及其中的线条,布局构图的合理性,艺术性均强于大地湾瓶,线条的流畅自然证明其技艺的娴熟程度,堪称马家窑文化中之精品。该瓶现藏于甘南州博物馆。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