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冒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5020230000111
作品名称: 沙冒寺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10.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1803年
分类号: K928.754.2
主题词: 宗教建筑

作品简介

沙冒寺,藏语全称为“札西曲科尔林”,意为“吉祥法轮洲”。位于县境完冒乡境内。由拉卜楞寺第十八任赤哇热丹加措活佛和第四世嘉木样嘎藏图卜旦嘉措创建。 清嘉庆八年(1803年),阿莽班智达兴建了沙冒普寺(扎西曲丹林)。清嘉庆九年(1804年),贡里阿阇黎洛藏凯乔创建沙冒道寺(嘎丹桑周林)和塔隆静修院。民国18年(1929年),河湟事件中曾遭数次劫掠焚烧,成为废墟。后由沙冒头人贡乔才丹和果嘎尔•贡乔加布、更登才让等僧俗头目,按照阿莽仓活佛的谕示,委托第二世热丹加措活佛负责护持该寺,先后有三世热丹加措活佛护持了这座寺院。民国20年(1931年),热丹加措活佛将上述三座寺院、静修院进行并建重修。首先修建了邬坚佛殿,不久依次建造了大经堂、僧舍、菩提佛塔、观音菩萨殿,还建造了活佛的昂欠。每年三月、六月、九月,举行胜乐、密集、大威德三本尊的修供仪轨,四月举行禁食戒法事,每一季度各举行一次密宗持鼓唪诵仪轨,并进行考试。另外,夏住、长净、解制等活动以及教敕教授、守三律仪轨均按规定进行。寺院内主要圣物有:释迦牟尼佛像、宗喀巴佛像、千首千眼观音菩萨佛像、弥勒佛像。还有十二尊者佛像、宗喀巴生平八十业绩卷轴画像、宗喀巴师徒以及嘉木样师徒等全集和有关法事仪轨方面的众多经卷等。1957年经广大僧俗恳切请求,热丹嘉措活佛及两位经师捐献了大量资财,附近各村群众亦积极筹物资助,于当年基本完成了大经堂重建工程。 该寺活佛有:第一世热丹嘉措、第二世贡乔曲丹、第三世贡乔丹增嘉措、第四世嘎藏图丹嘉措。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阿莽班智达
相关人物
热丹加措活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