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甸峡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73
专题名称: 九甸峡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244.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九甸峡旅游区位于卓尼县下游的藏巴哇、洮砚两乡,距卓尼县城110公里,洮河从中穿流而过,库区海拔1800-2200米,目前库区已形成“高峡出平湖”的壮 丽奇观,是省内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一处休闲度假的绝佳 旅游胜地。 九甸峡自唐宋以来为兰州、临沈通往洮岷、阶州乃至四川中坝入川古道的捷径。洗河经临潭陈旗、卓尼洮砚乡,继续向北流,在藏巴哇的包舍口渐入峡谷,东为卓尼境内的白石山,西边是临潭境内的莲花山,将洮河夹于其中,令它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其间。行至孤麻窝、桥道堡,河中巨石三五相叠,形如卧牛,更激起浪花飞天,惊雷怒吼,流至宗石、柳林村至渭源县接壤处的山峡,共有5公里多的峡谷地段。河面从二三百米缩到十余米,合而复开,开而复合,两岸群岭俊秀,石壁林立,苍松翠柏或高耸入云,或倒挂崖头,真是美不胜收。至今九甸峡摩崖仍有石刻5处,摩崖刻石9处,栈道残迹9处和“王公桥”1处,碑一通。仅桥道堡一段残迹长达三十余米,石崖上凿有洞窟、佛龛。 九甸峡自然风光独特,以沈河峡谷为主,库后沈水湍急,库内湖蓝如镜。景区既有九甸、石门两峡、低山森林、草场和原始林区,如石门峡、黄香台自然景区,又有高耸入云的白石山、莲花山、大山等九甸峡群峰,视觉反差大、吸引力强。人文景观更是别具一格,主要有石门寺、一世西藏摄政王坟地及传承地“藏王坟”、藏王寺。景区内新洮藏俗风情独特、浓郁、是觉乃“三格毛”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公元8世纪古吐蕃遗风,包括服饰、礼仪、语言等方面均表 现出与其他藏族不同的浓郁地方特色,是人文历史学、民俗学研究观赏的“活化石”。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