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沟旅游景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71
专题名称: 大峪沟旅游景区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228.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大峪沟景区位于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距县城30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沈河水系支流大峪河从北向南贯穿全境,迭山山脉延伸其中,流水成韵、青山滴翠。大峪沟共有9条支沟,依次为云江峡、旗布峡、桑布沟、阿角小沟、阿角大沟、燕麦沟、扎崖它沟、巴什沟、涅座沟等,分布在大峪沟东南,仿佛一把遗落人间的巨形扇子,扇面浓墨重彩,描绘出无数奇山异水。景区迭山主峰扎伊克嘎海拔4920米,沟口海拔2500米,相对高差达2400米,因此景区内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迭山半山雪线以上为裸岩,以下依次为高山草场、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灌木、农家田园等,色彩斑斓,对比鲜明。大峪沟按山形水系构成划分,全境由五大版块组成,自西向东依次 为“旗布沟、八十里沟、尼嘎尼玛沟、阿角小沟、桑布 沟”五大景区,有主要景点200余处。 大峪沟2002被列为首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03年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甘南州十大王牌景区,2007年申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与九寨沟齐名,有“南有九寨沟•北有大峪沟”之美誉。“九色甘南香巴拉•五彩卓尼大峪沟”是其形象代表和主打品 牌。 景点之一:旗布沟景区。旗布沟景区位于大峪沟国家AAAA级景区的最北部。西南面与安子库景区相连,东南面与阿角沟、八十里沟景区隔山接壤,西北面与大峪林场的占占沟、博峪沟东岔等营林区搭界,东北面为进入园区的大峪主沟。景区由旗布寺、三角石、角 户沟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发现的各类景点有22处。 旗布沟景区山门的“旗布林卡”四个大字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校长许智宏题写。其宽柱厚墙、平顶飞檐、古朴典雅的造型风格,深红朱赤的吉祥色彩,高高耸立在青山绿树之中。进入景区便是风光秀丽的旗布堀。旗布嫄平坦宽阔,碧草铺地,鲜花斗妍,彩蝶缤纷,百鸟和鸣。尤为壮观的是,每当这里阵雨过后,便有色彩艳丽的七彩虹桥飞架东西,给旗布原平添了几份神秘、几份瑰丽。2007年第八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 术节主会场就设在此处。 景点之二:旗布寺。旗布嫄自然形成三个台阶,有名的古刹旗布寺坐落在其第一台,该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原为苯教(黑教)寺院,初建于燕麦地 沟的'嘛哀告”台地,距离现寺院约1.5公里,于明末改宗归黄(教)后, 从旧址迁到现址, 但原建筑毁于 1958年的反封建迷 信和1966年的“文 化大革命”,现有 建筑为“文革”后 落实党的民族宗教 政策,政府拨款、群众捐资、大峪林场提供木材重建的,几经修缮,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大山深处超凡脱俗的一片净土。旗布寺大门楼按照藏汉结构结合建造,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寺内平房多为僧舍,该寺现有僧人三十多人,寺内 有大经堂一座,活佛昂欠一处。 站在旗布寺山门前远望,左面是似旌旗列布、迎风招展的旗布山,右面是五峰攒聚的五指峰。对面却是松柏阴翳,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那便是旗布林,又称尚书林。林间苍松翠柏和茂密的箭竹青翠欲滴,蔵蕤生光;林间珍禽翔集,异兽出没,是许多生物安居乐业的自由王国。这里是洗河林区面积最大、拓展范围最广、延伸里程最长、气势林相最为恢宏壮观的针叶松柏林 海。 景点之三:旗布峡。旗布峡是大峪河流经旗布嫄和旗布林之间长约8公里的弧形大峡谷。峡谷深邃曲折,气象万千。顺流而上约500米处,就到了优美神奇 的“神女潭”,这里的潭水清冽潺浚,碧透可鉴,潭边 有天然“梳妆台”掩映在绿树碧草间。据民间传说,此潭原为天上仙女每年端午、七夕沐浴的仙池。可有一年,被逆水而上的洸河“狗鱼精”所霸占,甘霖不降,花草树木干枯,庄稼遇旱歉收,牛羊掉膘死亡,百姓流离失所。第二年(据神话传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天上一年,人间百年),众仙女又来此地沐浴,看到目不忍睹的枯焦衰败景象,便驾云与洗河龙王说理问罪,龙王知晓真相后与众仙女同赶此地收复了“狗鱼精”,并用法力降洒和风细雨,恢复了这里的美景植被,让众百姓又过上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安居乐业的日子。此劫过后,当地各族百姓与僧侣,每遇天旱和端午节日,大家就齐聚潭边焚香煨桑和诵经,颂扬仙女、龙王的无量功德,祈求他们降下甘霖雨露,护佑庄稼草木茁生茂长,保护人畜家禽兴旺平安。据说这一祈雨习俗非常灵验,所以至今仍在大峪沟各族百姓中沿袭传承。 景点之四:燕麦沟。大峪沟的另一条支沟是燕麦沟,这里原是旗布寺旧址,从燕麦沟口向里走约10公里路程,原本开阔平坦的沟谷逐渐陡峭起来,巨大坡降落差形成的跌坎断层间隔分布,穿峡破谷而来的山溪河水,在急降猛跌的断岩跌坎上,造就了高低不一、宽窄有别、各具姿态风韵的多级瀑布,形成了上下连接、梯形坠落、如珠玉串缀的瀑布长链,形成美丽多姿的“三级跳”。美丽壮观的“燕麦沟瀑布”就在这里。站在瀑流边听那如诗如乐的水声,看那如银似练的飞瀑,顿觉 心旷神怡。 景点之五:三角石。三角石景点位于大峪沟旗布沟支沟三角石沟沟口。一入沟口,一块巨大的岩石凸现眼前,棱角分明状如石峰的三个石尖呈三角形兀立石巅,神奇壮丽,相传三角石是格萨尔王射到瓜麻洛部落的神箭。置身三角石下,周围松木蓊郁,流泉淙淙。仰望奇石,又恰似一只雄鸡引颈长鸣,故又称“雄鸡报晓”。当人在惊异中趋步绕石而过,回头再看那“雄鸡报晓”时,却又成了另一番景致,一座相依相偎的“姊妹峰”站在青山之巅,峰顶松柏苍翠,石色斑斓,使人深感大自然的奇妙莫测,同一处景观,在不同位置观 赏,姿态各异。 景点之六:巴什涅座。沿“姊妹峰”逆水向前不远,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天。这里两崖并立,若即若离,两崖中间只容单骑通过。再行数里,眼前便有巨石挡道,如一座雄伟的丰碑矗立,故曰“丰碑”。这里便是巴什涅座探险区,因其“险远”而成为原始风景的天然陈列馆:怪石林立,千姿百态,通天柱挺拔雄伟,莲花台鬼斧神工,青龙峡横空出世。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如醒狮长哮;另外还有金钟石、月亮山、双乳峰、高僧坐禅、美猴出世、石屏排云、天人合 一、骆驼峰、深涧飞瀑、迭山横雪等景点,钟灵毓秀、 巧夺天工。 景点之七:阿角沟。阿角沟景区位于森林公园的东南部。东北面与大峪主沟和桑布沟接壤,南面背靠巍峨挺拔、雄浑壮观、主峰高达4920米的迭山,西北面与八十里沟和旗布寺相连。阿角台,主要由大小不一的多 阶台地连接组成。到了秋天,这里天高云淡,长空明净如洗。时令秋霜涂染成七彩的各种阔叶树绚丽多姿,镶嵌山间林带的草地葱茏鹅黄,墨绿碧黛的松林绿涛连天,西南方高接云天的迭山白雪皑皑,穿峡破谷而来的阿角河清澈碧蓝,登高远望犹如一匹纤长的锦缎在峡谷 间飘逸抖动。兴步逡巡,瓦蓝的长空,叠翠的群山,多 彩的莽林,流碧的水体,金色的草甸,古朴的藏寨,富有民族特色的接待宾馆(民居),如蘑菇隐现林间的七彩帐篷,把这里装点成了羞煞丹青大师的山水画卷。 景点之八:朝阳湖瀑布。朝阳湖瀑布是人工形成的洮河林业局为开发水电资源,投资400多万元修建了朝阳湖,湖形弯曲状如葫芦,水体碧蓝如镜。状如玉龙白蟒飞跃的朝阳湖瀑布是朝阳湖的泄洪溢水口。朝阳湖电站的修建,开创了廉价水资源为林业建设和旅游产业服务的先河,同时也为大峪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旅游观光靓点。这里青山绿树映掩,晚霞金辉普照,碧波绿液翻涌,玉帘雪瀑倾泻,鱼儿漫游水底,鸟兽鸣唱于林间。朝阳湖,会给你林海仙境般的美妙感受了景点之九:石林、笔架山。在阿角台眺望,草灌覆盖的山坡溢绿泛翠,绿树映掩的岗埃沟湾此起彼伏,自一道石门爬升的石境绵延山脊,中段扩展出来的石境、石柱、石血子,组成了长条状的“石林带”。连接石门高境,斜向伸向西北方的尖石界山,山岭高低起伏,剑峰石笋雄居云空,远远看上去犹如耸峙天际的 “笔架”。在“笔架山”的前边,山包岗壇相连,沟湾 盆地纵横,草坡林带交织,沟涧飞雪流瀑,景色美不胜 收。 景点之十:彩坡雪瀑。景区内巍峨的峭壁突翘伫立,翠绿的红桦松柏枝叶映掩,茁生茂长的箭竹芳草覆盖山坡,一股清澈晶莹的水流穿越林地,在跌坎断崖上 造就了美不胜收的三级飞瀑,当地人称作“彩坡雪 瀑”。第一阶瀑布流经草坡,跃落下5米多高的狰狞峭壁,形成了如丝似线的水网玉帘;第二阶瀑布,从近4米高的跌坎降下,相对集中的水瀑银流在石台上迸溅起无数的水花雪絮;第三阶瀑布,从石台跃落河中,倾泻的形态气势犹如玉龙白蟒戏水。更让人称道的是,这里随着气候变化和水量大小,冬天坡面吐玉挂冰,春天冰溶林间水唱欢歌,夏天清流碧水飞雪泻银,秋天水暴 涨瀑布如猛虎下山、神龙过江。景点之十一观音湖。观音湖是利用深邃河道,在峡口筑高坝蓄水,形成的葫芦状人工湖泊。由于大峪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完好,水土流失轻微,因此注入湖泊的水在1.5米之下清澈晶莹透亮,可一眼望穿河床的岩石沙砾;水深2米以上,颜色变的葱茏碧翠,远看近瞧都似流动的翡翠;水深超过3米,色泽又变为海蓝,在九曲十八湾湖泊里流淌的碧水,又似一块硕大无比的天蓝色绸缎在顺沟飘逸。水流翻过拦湖大坝,晶莹透明的水 体形成宽幅约达10米,高程7米左右,状如玉帘雪缎的 巨大瀑布飞泻而下,发出的冲天吼啸,迸溅的浪花水珠,升腾的氤氤水汽、日照形成的光团彩晕,一起给这里的阁、桥、林、崖诸景观,蒙上了扑朔迷离、雄浑壮观、妙不可言的奇幻色彩。逢遇初夏、深秋天变,气候 骤冷降下雨雪雾淞,两山雪裹的莽林像亿万株梨花盛开 怒放,银堆玉砌的山峦草坡艳赛翡翠,上白下绿的湖边树木五彩斑斓,纤尘不染的湖水如天蓝色的天空倒影,平整如镜的水面在阳光照耀下似硕大的蓝色宝石在闪光发亮。在奇山秀水的衬托下,在各种色彩的装点下,银 装素裹的观音湖真是童话中的晶莹世界,神话传说中的 仙国天庭。 景点之十二:月亮门。沿着大滩密林的木石栈道前行300多米,就能看到高达千尺的幽深峡谷,两山夹峙的石境形成了一座高低凸凹的天生桥。只有右侧崖脚,犹如神人巧施妙手,从上至下凿通了一段宽约1.5米 的缺口,上边横了一根供仙人行走,生满绿苔木锈的十 余厘米腐木。天生桥之下,豁然中开高约12米左右,宽约为5米、前后贯通的椭圆形大洞。洞底,翻滚碧涛雪浪的八十里河,奔腾咆哮着冲岀月亮门,沿着左边的羊肠小道进入门里,只见两边竖向直立的千层岩石,在亿万年水流的冲刷下,南北相向形成了深达3米左右,能容纳20多人的内弧凹坑。看着脚下碧涛翻滚,浪花水珠迸溅,声浪震耳欲聋的河水,望着水能历经千万载开凿的月亮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从月亮门向峡里张望,险峻雄奇的峡谷“S”形延伸,穿峡破谷而来的河水如野马咆哮,间隔分布的水湾池塘清澈碧蓝,翠绿欲滴的松柏杨桦、波氏落叶松挂壁掩峡。头顶之上,峡谷夹峙的蓝天扭曲拓展,随风飘动的云团像白纱雪絮挪移,翱翔疾驰的苍鹰演练飞行家的技艺,出 没崖畔的麝鹿岩羊展示着运动健将的风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