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花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69
专题名称: 临潭花儿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2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西北地区

专题描述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临潭“花儿”属于西北“花儿”的一支。泛指流行在甘肃洗河流域的花儿。它又分成两个分支:康乐、临洮等地称为北路,岷县一带称为南路。这一系统花儿的基本特征是:唱词多为7字3句体、6句体和4句体;曲令单一,北路以《莲花山令》为代表,南路 以《扎刀令》为代表。 洮州“花儿”别具风格,独树一帜,是流传于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临潭县和卓尼县(部分地区),还有同临、卓两县交界处的岷县、康乐和临洗县的小块地区的一枝瑰丽的花朵。她源远流长,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西北“花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对“花儿”研究的深入,一向很少有人研究的洗州“花儿”也开始引起了学者们的 重视。 2009年9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临潭“花儿”会同张家川“花儿”、临夏“花儿”等代表甘肃“花儿”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代表作品名录”。更是标志着临潭“花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文学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莲花山是岷山支脉的一座主峰,位于临潭县东北部。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举行。其程序是由马莲绳拦路起始,进入浪山、夜歌,一直到祝酒、话别为止。 每年农历六月初是莲花山沈州花儿会的特定日子,特别是以洮州花儿、岷州花儿、河州花儿为主的赛歌会都在这里举行。届时,临潭、卓尼、康乐、临夏、临洸、和政、渭源、岷县、兰州等地的数万游客到此游山赏景,这期间歌手云集,整个莲花山歌声如潮,花儿此起彼伏,昼夜不休。各民族群众如过节一样,身穿鲜艳的服装,欢天喜地到莲花山“花儿会”上唱歌野游。一时间,漫山遍野,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震撼山川。歌声、掌声、笑声、喝彩声,古老的莲花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歌手们打着凉伞,摇着彩扇,由善于编词的“串班长”牵头,组成三人以上的演唱班子,用领唱、独唱、齐唱等形式相互赛唱。初一、初二先在临夏州康乐县的足古川拉开序幕,当地群众多用马莲绳拦路求歌,歌手们则以响亮的声音和美好的语言获得通行。初三、初四游山对歌,使花儿会达到高潮,歌声在莲花山上此起彼伏,昼夜不息。就像歌手们齐唱的“莲花山,九眼泉,花儿常开水不干,口漫花儿透心甜。”初五下山向30里外的王家沟门移动,在河滩里围篝火夜歌后,初六黎明又向20多里的紫松山攀登,新朋老友以歌互颂,敬酒道别,这才落下花儿会的帷幕,演唱形式别致,赛歌场面宏大。 莲花山“花儿会”源于何时,目前研究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然而在一首传统“花儿”中就有“明朝年间洪武年,莲花山上就朝山”的记载。研究者在莲花山旧庙残存的21片铁瓦中,发现里面铸有进贡者姓名、住址和年号。其中最早的一片为“嘉靖四年”(1525年),可见莲花山花儿会由来已久。研究者认为,古往今来,一般是庙会伴随花儿会,据此,一些研究者认为 莲花山花儿会至少已有近五百年历史。 莲花山花儿会是莲花山地区群众一年一度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辐射三州(地)六县78个会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花儿传唱遭到封禁,改革开放以后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莲花山花儿会因为有莲花山附近的三州六县的汉、回、藏、土各民族群众参加。因此,这里的花儿会既有广泛的群众性,又有交替性、多变性,充分体现各民族的不同风格。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地名

西北地区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