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战役遗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62
专题名称: 腊子口战役遗址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172.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山谷口”,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东西两面是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纵穿隘口,实为“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门户,是甘川古道之咽喉。现在 的隘口已经由以前的8米被拓宽为40多米,这是迭部县1962年建县后,为了修通岷代公路炸掉了隘口,使遗址 遭到破坏。 红军到达腊子口时,驻守在腊子口的守军是甘肃军阀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部,他奉蒋介石的命令派兵筑堡据险扼守,蒋介石亦电令鲁大昌“加强工事,严整战备”。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遏阻在腊子口以南的峡谷中,所以,红军必须马上拿下腊子口,因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右面有胡宗南的部队,如不很快突破,就有被敌军三面合围的危险。 腊子口战役是1935年9月16日下午打响的。毛主席在腊子口黑多村电话指挥、军团长林彪、参谋长左权和师长陈光现场指挥这场战役,由英勇的红四团攻打。红军到达这里的时候,隘口既高又陡,周围全是崇山峻岭,无路可通,两边绝壁峭立,腊子河从沟底流出,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汇成飞速转动的漩涡,水深虽不没顶,但不能徒涉。在腊子口前沿,两山之间横架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把两边峭壁连接起来,要经过腊子口,除了通过这个小桥别无他路、桥东头顶端丈把高悬崖上筑着好几个碉堡,有一个机枪排防守,四挺重机枪对着红军进攻必须经过的三四十米宽、百十米长的一小片开阔地,成了前进的拦路虎。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9月 17日凌晨6时红军攻克了腊子口。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少见的硬仗。腊子口战役的全面胜利,为红军北上打开了最后一道天险,使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18日红军翻过最后一座岷山雪峰达拉山离开迭部县境,向岷县、大草滩、哈达铺一带挺进,走完了千里岷山。毛主席在翻越4000多米的朱立沟达拉山时,为了表达攻克腊子口的喜悦心情,在马上吟诗一首,这就是 著名的《七律长征》。 腊子口战役在长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长征六大战役之一,它的胜利,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