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干尼玛外香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45
专题名称: 察干尼玛外香寺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141.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察干尼玛外香寺,又称卓格尼玛外香寺,是玛曲境内最早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系夏河拉卜楞寺108个属寺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之一。该寺由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大师创建于公元1780年,嘉木样大师亲授胜乐金刚灌顶,并创建了密宗学院,此后三世嘉木样创立了显宗学院。 察干尼玛外香寺供奉佛像众多,大小不一,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另有许多壁画,卷轴画和堆绣,构思精巧,刻画细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多为精品。金铜铸成的第二世嘉木样身像,还有檀木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弥勒佛像、无量寿佛像、天女画像等,形象生动,刻画精细。寺内珍藏着金汁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一部,墨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5部。《嘛呢全集》等佛经著作千余卷。寺内还珍藏着第二、三、四世嘉木样大师的腰带、法衣、僧帽等圣物。不仅这些,还有释迦牟尼的锡杖、松赞干布的靴子、文成公主的手镯等珍贵的文物。寺院西侧崖上,自然显现的“六字真言”嘛呢石,这些都为藏传佛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寺院每年都定期举行隆重的法会和热烈的庆典活动,在盛大的节日中要进行僧乐演奏和法舞表演。节日期 间,寺院全体僧侣颂经、祛灾驱邪,求赐吉祥。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