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木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39
专题名称: 郎木寺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124.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郎木寺是地名,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 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 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溪从镇中流过,却有一个很气 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清 澈见底的白龙江水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是赛赤寺属于 甘肃碌曲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 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 寺”,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小溪两边的人们 各自表达着对信仰的执着。 郎木寺古称“南番中心”,素有“东方小瑞士” “甘南香巴拉”之美誉,又因有神奇“德合仓郎木自显 天然石洞”及德合仓郎木赛赤寺院而蜚声中外。2005年 3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央电视台命名为“中国魅力名镇” ;2006年被评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被甘肃省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 2012年被国家环境资源部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郎木寺的全称是德合仓郎木,意为“虎穴天女”, 之所以与天女和老虎有关,传说远古这里风光奇秀,人 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猛兽妖魔看见眼红,便纷争占据 而充斥污秽和灾难。有一日启明星升起之际,自然而鸣 的吉祥海螺声“呜呜”回荡于四周群峰之间,把人们从 睡梦中惊醒。应着圣洁悠长的法螺声的预示,莲花生大 师以山神为坐骑,一路降妖伏魔而来,开启了这块圣地 之门,让金子一样闪光的太阳照耀众生。并用法术将能 把阳光装在肚子里的吉祥天女“华丹拉姆”显现在自然 的石洞中,让吉祥天女永久地保佑这片土地。法力无边 的吉祥天女对一切妖魔邪恶充满愤怒,随时降伏,使妖 魔鬼怪闻风丧胆,逃之夭夭;对一切正义事业和善良者 倍加保护,使他们消除灾难,永远幸福。吉祥天女还用 佛教的慈悲调服山林中的猛虎,使其如温顺的羔羊,不 但不再加害众生,而且在洞口流连徘徊,忠诚地守护着 洞里的天女。从此,这里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郎木寺镇地形呈峡谷盆地,四面环山,奇峰怪石, 参差错落,显得气势雄浑,又丰姿娟秀。山风夹着阵阵 从寺院传来的法号螺声,一路穿过山谷,把一路风尘, 全身疲惫,洗荡得干干净净。别有意趣的是谷地的山峰颜色不同,造型别致,又 因为是虎穴之地,虎的故 事比比皆是。 郎木寺镇的东山叫 “哈尔德合佳吾”,意为 东方的灰色虎。南山叫 “洛周俄波”,意为南方 的青色龙。西山叫“夏庆 玛若”,意为红色大鹏。北山名叫“端波赛若”,意为千年金龟。 郎木寺自然风光清幽秀丽。尤其夏日,这里气候凉 爽,青松郁郁,绿树葱茏,不论是四周的林间、山丘还 是脚下的草滩,到处都有花朵开放,沟壑山间泉水叮咚 作响,溪边林间鸟鸣啾啾之声不绝于耳。仰望苍穹,蓝 天如镜,雄鹰高旋,脚下水流淙淙,溪内小鱼嬉戏,构 成了一幅绝妙的立体图画。这里的夏季天气一日多变, 早晨朝霞漫天;上午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午后突然间 风卷几片残云,太阳雨从天而降,片刻后又是蓝天白 云,真是变化莫测,更添情趣。 神秘和清幽是郎木寺的主流。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 文化是郎木寺的核心。郎木寺赛赤寺院,藏语全称“噶丹雪珠皖嘎尔委琅”,意为“兜率论修白莲解脱洲”,是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著 名寺院。 赛赤寺院始建于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距今已 有260多年的历史。历经第五十三任甘丹赛赤(金席) 坚参桑格华藏至五世赛赤活佛长达200多年的扩建。拥 有经堂5座,佛殿27座,佛宫19院,僧舍130余院,此外 还有嘛呢经轮房、佛塔、讲经坛、辩经苑等建筑,规模宏伟。甘、青、川等省慕名而来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内 地赴西藏和西藏赴内地的活佛及高僧大德亦多歇脚于 此。赛赤寺院不但在安多、康巴藏区,在卫藏地区也遐 迩闻名。 赛赤寺院的建筑,依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囊 钦、僧舍和其他五类;就建筑结构而言,分石木和土木 两类,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整 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具 有鲜明的藏族风格和特点。在整体设计、建筑工艺、艺 术风格方面都表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赛赤寺院还有独 具风格的绘画、堆绣和造型艺术。绘画内容多以宗教故 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著名学者的生平 传说等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惟妙惟肖,给人以绝妙 的艺术感受。堆绣是用各种彩色的绸缎剪成需要的各种 形状。如佛像、人物、鸟兽、山水、花草、虫鱼等。绣 在布幔上,底部垫以羊毛、棉花等絮类物,中间凸起, 使人看了产生强烈的立体感,宛如一幅浮雕。在寺内的 每个经堂、佛殿的建筑物上,都附有精美木雕,大多玲 珑剔透,美观大方,使人赏心悦目。造型生动,线条清 晰,特别是大经堂内弥勒鎏金佛像,高约12米,不仅神 态如生,而且威仪庄严,充分显示了藏族艺术家的非凡才能。 赛赤寺院藏书甚多,现在还保存有上万卷。这些经 卷内容有哲学、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 艺、文法修辞等十余种,其中有珍贵的金银汁书写的佛 教大百科全书《甘珠尔》《丹珠尔》两套,保存有各种 木刻经板6000多块。寺内还收藏从印度、尼泊尔、蒙古 及汉地用金、银、铜、珊瑚等制作的佛像400()多尊;堆 绣佛像800余幅;珍奇的宗喀巴大师鼻血绘制的卷轴像 1幅;各种材质的大小佛塔70余座;以及达赖喇嘛等赏 赐的封诰、印鉴、法器和历代赛赤活佛的服饰、生前用 品等文物。这批藏经和文物,不仅是国宝,而且对研究 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史 料。 赛赤寺院每年都举行规模庞大的宗教节日庆典和佛 事活动,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各族群众,来寺朝拜瞻仰。 神奇的德合仓郎木是郎木寺最有名的一处景观。在 郎木寺,逆河而上,沿一条白色岩石构成的山沟前行约 1公里,便见到石崖上有一溶洞,洞外面一丛丛一簇 簇,插满了藏族牧民为祈求幸福吉祥而竖立的箭杆,洞 口上密密麻麻挂着一条条因常年风吹日晒而变了颜色的 哈达。洞口只能容人低头弯腰才能进去,进洞之后,视 野渐渐变得开阔,人可以站起来行走。在忽暗忽明的酥 油灯光中,会看到一尊钟乳石造型——吉祥天女。岩壁 上自然形成的飞禽走兽体态逼真,生动可爱。置身于这 奇洞中,给人一种摇摇直上,飘飘欲仙之感。 郎木寺小镇的藏族民居,也是郎木寺风景区的一大 亮点。塌板房也有人叫“木楞子”,别具特色。一般用 圆形、半圆形、方形及矩形不等的原木互相垂直咬接, 叠垒架成井字形的建筑墙体,建筑学称为“井干式”,源于穴居和半穴居的构造理念。塌板房顶的板子上面, 既不抹泥,也不布瓦,仅用一些乱石压住板块,以防风 吹板动。塌板房具有就地取材,吸热保温、抗寒性强、 适应气候、减少震害等特点。一座塌板房,梁是木头, 墙是木头,顶是木头,地板是木头,连入门的台阶都是 木头,竟不用一个铁钉,实属罕见。这又一次具体体现 了碌曲藏族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郎木寺这个偏僻的小镇子,满街行走着装束不同、 肤色各异的人们。很多外国背包客,背上的包快要比人 长了。他们在黄昏时攀登上郎木寺红石崖对面的高山, 在山顶的平台,搭帐篷住一夜,然后,看清晨的日出。据说,俯视郎木寺,风景极像瑞士。 郎木寺宾馆墙壁上挂着的钟表显示着世界各地的时 间。郎木寺的清晨,是瑞士阳光灿烂的正午。 一家叫丽莎咖啡屋的小店,很有名。里面常客满, 很多外地游客聚在这里热烈地喝着啤酒吃着苹果派。一 面墙上,粘满了厚厚的便笺纸,仿佛全世界人民都来这 里签了名字留了言。 远处,鹰张着翅膀傲然地飘,偶尔扇两下翅膀。云厚重的低垂着,投下清晰的 影子。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