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燃灯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36
专题名称: 十月燃灯节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10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夏河县

专题描述

燃灯节又称“五公节”,藏语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每年藏年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一天。 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僧俗教民通过点燃不息的酥油灯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并以此颂扬佛法如光明火炬,永远驱散黑暗、愚昧之功德。 关于燃灯节的特殊含义,据记载,克珠杰虽然是仅次于“贾曹杰”的宗喀巴第二大弟子,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后藏(日喀则)传教。1418年他还应“江孜千户”的邀请,去帮助建设“白居寺”。宗喀巴去世时,将衣钵传给了贾曹杰,克珠杰好像没怎么露面,估计当时不在宗喀巴身边。消息传到日喀则时,很可能听说甘丹寺正在举行数目惊人的“燃灯供”,克珠杰一时凑不到那么多灯碗和酥油,便以牛蹄和脂肪油暂代,后来才衍生出了让畜生超生的说法,变成了超度亡灵的“善举”。克珠杰后来继任甘丹寺“赤巴”(住持),成为宗喀巴、贾曹杰之后第三任格鲁派头领。他还撰写了《宗喀巴传》,为老师树碑立传,立下了巨功。 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做酥油灯,寺庙里的喇嘛每个人都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家家窗台上放满了酥油灯。因为在藏族人观念里,单数的数字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十月二十五日一早,寺内各经堂、佛殿全都敞开大门,允许教民们自由进出,膜拜瞻仰,各佛像前也换置了新的供物。僧侣、群众手提酥油壶,拎着糌耙盒、柏枝和藏香,络绎不绝地走堂串殿,煨桑焚香,添油叩首,顶礼朝拜,并绕寺转经轮。晚上,全寺数百座经堂、佛殿、宫邸和僧舍等所有建筑物的平顶四周,全是一排排、一溜溜、竖成行、横成线的酥油供灯(或电灯),似银河落地,星辰万点,辉煌灿烂,颇为壮观。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地名

夏河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