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香浪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32
专题名称: 六月香浪节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9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夏河县

专题描述

香浪节,也叫浪山节,是夏河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藏族百姓一年一度的传统郊游节日。“香浪”意为“采薪”,是藏族人民在气候凉爽、绿草如茵、牛羊肥壮的时候举行的一种郊游形式。 香浪节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节庆期限也无定制,短则一周,长则月余。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选择夏河草原草木茂盛、鲜花盛开、牛羊肥壮的好时节举办。大夏河两岸城乡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邀约亲朋,穿上节日盛装,纷纷到各自村庄附近的山头或平阔的草地上,依山傍水,扎起帐篷,搭灶野炊,欢度数日。无数的帐篷犹如洁白的羊群布满山间地头,美丽如画。人们煮上酥油茶,摆岀牛羊肉、青稞酒、奶食和果品,尽情享用,说笑弹唱,载歌载舞,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纵情追逐草原生活应有的欢愉。节日期间,要举行赛马、赛牦牛、赛跑、拔河、摔跤等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男女青年手拉手,齐唱热情奔放的祝酒歌,或就地围成圆圈,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和弦子舞,尽情欢乐,直至深夜。 香浪节是藏族人民抒发美好情感、享受快乐生活的节日,也是预祝农牧丰收、憧憬未来幸福的盛会。桑科草原和大夏河两岸成为每年夏河香浪节最大的主会场。届时,满山坡扎满了帐篷,人头攒动,炊烟升起,到处呈现出一派浓郁、祥和的藏乡氛围。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地名

夏河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