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古城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825
专题名称: 八角古城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087.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八角古城位于甘加滩偏东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处东北岸台地上,距夏河县城约33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资料记载,八角古城是汉置白石县旧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当年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也是汉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唃斯啰等王朝剧烈争夺的战略要塞。 八角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心十字形城。因为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 八角城打破一般正方形成四个面和十二个面的常规,有三十六个墙面,加上八个城墩,共由六十个面组成城围,城外有护城河、壕等附属设施,东、西北均有瓮城。藏文文献称其为“卡尔雍仲城”,意即“卍” 字城。 据藏文资料记载,“雍仲城”在西汉时就已成型,是古藏人根据本土宗教苯教的标志性符号“卍”的样式修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风格独特、年代久远的古城。它的城址周长2193.4米,城外廊现存残堰全长1080米,城内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城垣系夯筑而成,基宽6.6米,顶宽4米,残高约10米,,城址外侧有护城河和护城壕,宽4.5米,深3.5米。城北因依山而无门,东西瓮城内有“S”形通道,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并有外城。 城墙墙体由一层土,一层砂逐层夯筑,中间夹以棍、柳条、苏鲁固络、坚硬无比,至今保存完好。城墙呈曲线形排列,墙面多,夹角距离近,均在弓弩射程之内,城下无死角,加之城门通道极小,无隙可乘,可谓易守难攻。该城在城堡建筑形式上式样奇特,在我国现有古城中是独一无二的。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