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657
专题名称: 锅庄舞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565.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锅庄”为藏语译音,按安多藏语方言,可译为“郭尔召”更为贴切。“郭尔”为“圆圈、旋转”之意,“召”即“舞蹈”。“锅庄”意为圆圈舞,是流传在藏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歌舞,在碌曲县境内也广为流行。表演形式是男女围成圆圈,歌舞同步进行,女士动作小而含蓄,男士动作大而奔放。基本手势是随步伐而自然摆动,规范后,有前后甩手、单手甩袖、双手绕花等动作。锅庄舞刚开始时动作平缓,舞姿矫健豪迈,曲调深情委婉,进行到中间时,舞步和曲调逐步加快,转为中板舞,舞姿粗犷奔放,曲调激昂热烈,结束时加快板舞,挥舞衣袖,飞腾旋转,热情激荡,进入舞蹈的高潮阶段。锅庄的内容多以颂扬生活、祝福父母、热爱家乡为主,人员可多可少,十人,数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均可以进行表演。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