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528
专题名称: 吐谷浑族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505.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吐谷浑族是诞生于我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少数民族。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3年),原驻辽东,后迁阴山(今内蒙古境内)的鲜卑族慕容氏之一支,在其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乘“永嘉之乱”西渡黄河,于甘青交界一带拓疆安居。传至第三代,吐谷浑之孙叶延,少读诗书,颇知礼仪,“自谓公孙之后(其曾祖徒河涉归曾随司马昭破辽东公孙渊,立有战功,被封为昌黎公),得以王父字为氏”(见《魏书,氏等传》)。叶延以祖父名为其族名。至此,这个原来只有1700户的鲜卑部落,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便以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姿态屹立于中国西部。公元417年,阿柴即吐谷浑王位,自称威王。.这时,吐谷浑兼并氐羌,地方数千里,号称强国。据《宋书》记载,吐谷浑所开辟的疆域“自枹罕以东千余里暨甘松西至河南,南界昂城、龙涸、自洮水西南极白兰数千里”。甘松即指今甘肃陇南专区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白龙江以北地区。“白龙江以北”与“洮水西南”恰好包括了今碌曲县境。吐谷浑族从事畜牧业。所谓“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好射猎,以肉酪为粮”。他们特善养马,驯养的名马称为“青海骢”,传说是波斯马与青海湖的龙交配而成,能日行千里。“青海骢、”也就是现今河曲马的先祖,碌曲县为河曲马的中心产地之一。吐谷浑族保留了原始的部落习惯法,“杀人及盗马死,余则征物以赎罪”。妇女“装饰以金花为首饰,辫发萦后,缀以珠贝,以多为贵”。语言上保留了原来的鲜卑语。“缀以珠见,以多为贵”这一点与近代藏族常以悬挂诸多珠宝以显示富有的习惯十分相似。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