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巴沟景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412
专题名称: 车巴沟景区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41.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车巴沟景区景区位于县境最西南部,包括迭当古城、峪古儿墩、麻路小镇、贡巴寺院、尼巴山寨牧场等景点。 车巴沟口的麻路藏语意为“下游部落”,它既是岷麻公路的西端终点,又与江尼公路交汇,扎古录乡政府亦驻此地。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成为县境内仅次于柳林镇的第二集镇。洮河在这里波平浪静,沿岸是一片广阔肥沃的千亩良田。古老的摆渡木船与新修的洮河大桥相映成趣。镇中心一钟乳状小山,突兀而起,松柏蔽日,当地称其为 “柏香山。”小山下溪水环流,峰巅一座小庙,更添幽情。溯洮水而上约5公里有迭当什村,村后高台即为唐代大将哥舒翰创立之神策军重镇,板筑夹棍遗迹,至今犹存。位于麻路对岸之峪谷石崖上,有一烽墩称峪古儿墩,是明代边墙古长城之起点。从秦汉以来的临洮县治,似在附近,此即秦始皇所修长城“西起临洮”的起点也未可知。 从麻路南行进车巴沟,沟内风景展现一派醇朴原始的自然美,沿途村寨是传统藏族木楼板房,飘溢着酥油奶茶的醇香,牛羊满谷、牧歌瞭亮,展示出典型的藏族村寨风情。坐落于群芳绿茵中的古刹贡巴寺院,经堂佛殿气势雄伟,寺内收藏奇珍异宝。又因其于清末岀了个名叫喇嘛嘎绕的“白佛”曾戎装抗俄,率兵捍卫伊犁边境而使寺名大震。此后即有嘎绕活佛传承为当地藏民所敬仰。 清澈见底的车巴河由尼巴、石巴、江车三条支沟汇流而成。源于迭山北麓的数十个矿泉,水质优良,是石花鱼栖息之处,此地藏民因其宗教信仰,非但不食,且常以酥油糟耙常年喂养,成为石花鱼的自然保护区。离开尼巴、石巴、江车三村沿中沟逆流而上,地势愈高,森林愈疏,又南行即达华尔儿干山北麓,但见巍峨奇岭,白雪皑皑,涧底一径,直通迭部,每当大雪封山,悬崖冰瀑万丈。如此景观,令人赞叹。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