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363
专题名称: 纸马舞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63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在汉族民间舞蹈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要数流行于藏巴哇乡包舍口村的“纸马舞”。它是一组词、曲、舞配套和谐的、具有浓郁风格的民间舞蹈。 纸马舞在春节时演出,从正月初六晚上开始,十六晚结束。演出者人数不限,但须成对,跨战马(用竹蔑扎成马头和马身,中间留一圆圈固定在演员腰部,外糊彩色花斑、内点蜡烛),着战裙,一手勒马,一手执战旗,配以铿锵的击乐,瞭亮的号角,在手执灯笼的“马头儿”率领下,时而动若游龙,时而徐步缓唱。一张一弛,时骤时徐,动时大有韩信九里山前十面埋伏之势,静若凯旋归来、马蹄悠悠,高歌入云。其动作、场面、歌曲,恰似两军对阵,在悲壮、抒情中隐隐透出一股古战场的杀气。 纸马舞除以舞蹈场面、道具引人入胜外,还配有十首曲目。其歌词韵脚规整,对仗妥贴,段句分明,寓意含蓄,且通俗易懂,含有大量的方言土语,所述民俗民风基本与当地习俗相吻合。内容以出征题材为主,有反映爱国情操、歌颂民族英雄、赞颂国泰民安,也有揭露封建制度、反映战争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首首结构严谨,艺术感染力极强。时而催人泪下,时而破涕为乐,各首词情趣迥异。 纸马舞共有十余首曲调(已挖掘整理出十首),基本以羽调式为主,节拍、节奏规整,速度适中,述说性强,旋律流畅,有古乐风味。各曲之间既有其各自独立的特色,又存在风格上的相对统一,词曲配置和谐,浑然一体。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