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杰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347
专题名称: 哇杰勒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63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哇杰勒”使用于藏族婚礼仪式,有“善巴”和“阿迦”两种表演方式,“善巴”全部演唱,夹杂一些祝词朗诵,“阿迦”则配简单的舞蹈。由“善巴”和“阿迦”共同构成词、曲完整而配套的婚礼组歌,其曲目与具体场合紧密配合,形成定规而不能随意更动,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的始终,按固定程序相继岀现,演唱有些段落时,还加入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 “哇杰勒”的歌词内容相当丰富,有赞美诗、叙事诗和藏族格言,每首段落不定,以问答式居多。每段3、6句,有比兴、有直陈,每句多为藏语8个音节分3顿,呈三、二、三式;也有每句7个音节分3顿,呈二、二、三式。曲调的节拍介于散板与有板之间,节奏普遍较自由,便于叙说;曲调的速度较慢,更增加了其叙事性,尤其是中间的乐句部分,喧叙调的成份更浓,灵活性更大,宜于表现主词的多种需要。“哇杰勒”中的十几首曲子几乎全是特殊的五、六声徵调式和宫调式。旋律进行也很独特,曲中除用衬词演唱的曲首和补充部分行腔不大运用装饰音外,正式乐句中主词部分的曲调全带有二度、三度的倚音装饰,使它的旋律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更富于其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力。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