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古代戎族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108
专题名称: 碌曲县古代戎族情况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50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戎族是活跃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西北古代民族。戎族属于汉藏语系,与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戎的存在,古籍中曾有记载,《诗经》“出车”篇有“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序》也认为“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第1页杨建新著),“昆夷”即指戎。自古迄今,人们对戎的存在不容置疑,但是,对于戎的具体所指,它是不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学者们却有不同的看法。《史记》将戎放在《匈奴列传》中,把戎与匈奴归为一类,著名学者王国维所写的《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司马迁的观点。许慎的《说文》以羌为西戎牧羊人,把戎归于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亦认为西戎主要是指羌人部落。另一种有普遍性的看法,就是把戎看作对西方民族的泛称。一些近代学者的研究表明,戎族确实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共同体,而且是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强大民族,只是到了春秋战国之际,戎族势力日衰,逐渐融于华夏或者其他诸族。西北汉族的形成,正是戎族部落大量与这一带的华夏族融合形成的。戎族的社会始终保留浓厚的宗法氏族部落的组织和制度,宗法组织支配着整个社会,成为管理社会的主要力量。从文化类型与社会经济生活来看,戎族自有其不同之处。《左传》记:姜戎子驹支对范宣子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左传》还记载,戎亦为“披髭”民族。《墨子·节葬篇》记载,“秦之西,有义渠之同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认为义渠是戎。从活动方位来看,戎族主要活动于我国西部。故称西戎。据《尚书·禹贡》记载,戎族的织皮、昆仑、析支、渠搜等主要部族,生活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碌曲县的郎木寺乡地当白龙江源区,古代正是西戎腹地。据史学界考证,今郎木寺依然存在的板屋,就是戎族习俗在建筑方面的遗留。由此可见,戎族当是曾经生活于碌曲境内的古代民族之一。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