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碌曲县马鼻疽传染病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043
专题名称:
碌曲县马鼻疽传染病情况
其他名称:
吾呛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2.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马鼻疽藏语叫“吾呛”,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马类家畜传染病,其特征是:鼻腔、肺、皮肤或其他实质器官中形成特异的鼻疽结节和溃疡。本病也可传染给人,影响人的健康。全县各乡村及李恰如种畜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尕秀、波海、麻日、牙日等村委会较为严重。1956年以来,碌曲县先后进行了大面积的重点检疫,1956年至1969年共检疫马类家畜16190匹,检出阳性马36匹,检出率为4.9%。1970年4月10日至6月29日,省州县技术人员对碌曲县25个村委会的9387头(匹)马、骡、驴进行马鼻疽检疫,其中受检马8166匹,占全县马总数的86%,检出阳性马248匹,检出率为3.03%。1971年4月,由省畜牧队,州畜牧站和县牧医站组成的马鼻疽检疫组对全县95个生产队的8047匹马、骡、驴进行检疫,受检率为93.96,检出阳性马56匹。1972年至1974年县牧医站组织有关业务干部配合各乡兽防站对4个乡、6个村的马匹进行了一次重点检疫,检出阳性鼻疽马247匹,其中双岔乡洛措村12匹,受检率100%,拉仁关乡牙日村检出7匹,受检率100%,阳性率100%,拉仁关乡麻日村检出69匹,受检率96.9%,阳性率44.51%,尕海乡尕秀村检出鼻疽马78匹。1973年尕秀村检出鼻疽马12匹,先后交鼻疽马场集中管理治疗,后因12个社员从鼻疽马场私自牵回病马与健康马群混牧,到1974年该村检疫时,又查出阳性病马71匹。1974年底,县牧医站在尕海鼻疽马场用土霉素治疗集中的病马461匹,并捕杀开放性鼻疽马128匹。1975年4月,全县进行了马鼻疽检疫,检疫马9818匹,受检率为98.2%,检出阳性马37匹,阳性率由1970年的5.9%,1974年的1.6%下降到本年度的0.373%,全县出现了4个无鼻疽马公社,17个无鼻疽大队。1975年李恰如种畜场集中各乡、村的阳性鼻疽马655匹,其中死亡207匹,捕杀开放性鼻疽马448匹。此后检出的阳性鼻疽马均由各乡牧医站配合乡村就地捕杀。1976年全县受检马9616匹,受检率90.35%,检出阳性马15匹,阳性率0.16%。1977年全县受检马9100匹,受检率100%,检出阳性马28匹,阳性率为0.34%。1978年全县受检马8251匹,受检率92.62%,检出阳性马28匹,阳性率0.34%。1979年受检马8788匹,受检牢61.2%,未检出阳性马。本病通过30多年的定期检疫,集中隔离,建立鼻疽马场,积极进行治疗,培育健康幼驹,及时捕杀阳性病畜和开放性鼻疽马等措施,使全县鼻疽阳性检出率逐步下降。1984年检疫马类家畜10624匹,检出阳性病3匹,检出率由1966年的5.4%下降为0.03%。1985年至1988年连续四年达到控制标准。1989年经省、州考核验收小组验收,并抽检马匹542匹,无阳性鼻疽病马,达到了以县为单位消灭标准(由甘肃省动物捡疫总站颁发了考核验收合格证)。1991年底由省、州组成的马鼻疽防治效果复校抽查小组抽检马221匹,无阳性病马,达到了消灭区标准。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