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碌曲县布鲁氏杆菌病传染病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20000041
专题名称:
碌曲县布鲁氏杆菌病传染病情况
其他名称:
布病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1.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器和胎膜发炎、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呈地方性流行。病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1976年双岔乡毛日村委会的母牛流产84头,对其中的67头进行血检后,布病呈阳性的牛53头,感染率为79.1%。1982年检疫未经免疫的牛3371头,阳性血清473份,检出率14.02%;检疫羊4515只,阳性血清302份,检出率6.6%。防治:从1971年以来,碌曲县普遍推广应用布氏羊型5号苗的气雾免疫和采取不经检疫直接注射19号菌苗的方法,开展了布防工作,免疫效果较好,全县部分村的感染率由1972年的15%下降到1980年的13.2%,绵羊的感染率由1972年的7.1%下降到1980年的1.66%,双岔毛日村委会牛的感染率由1976年的18.46%,经过4年的连续气雾免疫或注射布氏羊型19号疫苗后,下降到1980年的6.4%。由此可见在布病疫区使用羊型5号菌苗气雾免疫,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采用不经检疫直接注射19号苗的方法控制布病的流行,有显著的作用。1985年由省、州考核验收小组在全县3个乡、17个自然村按考核要求选未免疫犊牛622头,采用平板凝集反应(阳性反应的用试管法复检)结果,犊牛阳性率为0.48%,达到国家规定“控制区”标准,并由省畜牧厅颁发了合格证。1987年布病血检牛2115头,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28%,血检羊2345只,检出阳性3只,检出率为0.13%,1992年被省、州列为“稳定控制区”达标县。以后每年继续开展布病计划免疫,1993年布病免疫牛、羊101835头数,抽检西仓、双岔两乡牛510头,阳性2头,阳性率为0.39%;1994年布病免疫牛、羊190880头数,抽检郎木寺、双岔、李恰如牧场牛318头,阳性1头,阳性率0.3%,抽检羊358只,无阳性;1995年布病免疫牛、羊77000头数,抽检西仓、双岔两乡牛116头,无阳性,羊105只,无阳性。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碌曲县志的情况。其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志、地理自然志、经济计划志、农林志、工业志、水利电力志、交通志、邮电志、商贸流通志、粮油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