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岔乡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地理名称: 双岔乡
唯一号: 292533020230000078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53.pdf
层级分类: 乡(镇、街道)
隶属: 碌曲县

介绍

双岔,系藏语译音,意为“桥边”,后演变为部落名称。双岔乡为单一藏族住居的人口大乡,属半农半牧区,是省列的重点贫困乡之一。全乡下辖4个行政村,既毛日村、洛措村、青科村和二地村,19个村民小组。截至2010年底,全乡共有人口899户4928人。全乡总面积887.6平方千米;森林面积8500公顷;天然草场总面积3.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96万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全乡有376.67公顷林地产权明晰,耕地总面积976公顷。2010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为29.84%,商品率2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 双岔乡位于距碌曲县城55千米的洸河沿岸,海拔2930一3800米,东邻阿拉乡,南与卓尼县车巴乡接壤,西南与西仓乡毗邻,北与夏河县吉仓乡、阿木去乎乡相连,碌博公路纵贯全境。 双岔乡地处碌曲高原林区地带,气候高寒阴湿,属石磧中山区地形,西高东低,地势稍低,山势陡峭,梁谷相间,洸河以北山脉属西倾山余脉,冰河以南是阿米文布勒山,各山谷受山洪冲积影响,在出口地带,形成许多面积较小的冲积扇,坡度在10度左右,谷地宽约30一100米,沿冰河两侧受曲流和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一片片宽窄不一,面积不大的河滩。 双岔乡位于青藏高原地带,属高原湿润气候区,高海拔、缺氧、寒冷、温差大、强太阳辐射,年平均气温3.6℃,全年各月份气温以七、八月份最高,年平均降雨量465毫米,无绝对无霜期,自然条件较差。 全乡行政区域范围内,地表约有三分之一被森林覆盖,其余植被为疏密不等草本植物,从而致使草场面积匮乏,草场牲畜荷载量小,在牲畜不断增加过程中造成草场严重沙化,使草场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泥石流等洪涝灾害较为频发。乡境内有丰富的森林、水利、野生动植物、中药材、优质矿泉水等多种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鹿、麝、水獭、旱獭、大黄、丹参、秦艽、羌活及麝香等。特产蕨麻猪以肉质鲜嫩而著名。主要农作物有青棵、豌豆、油菜、马铃薯等。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建有大庄、多松多水电站,已投入使用。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碌曲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