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共合作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唯一号: 292532020230003739
事件名称: 1997年中共合作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25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0228.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1997年10月7日至10日
结束时间: 1997年10月7日至10日
发生地点: 甘南饭店

事件描述

中共合作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97年10月7日至10日在甘南饭店召开。会议应到代表89名,实到88人。列席代表14人。全体党员代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名,占代表总数的27.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29名,占32.6%;45岁以下的代表59名,占代表总数的66.3%。代表来自全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4名,占总数的60%;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3名,占14.6%;生产第一线的先进模范人物22名,占24%。解放军、武警代表2名,占2.2%。少数民族代表54名,占60%;妇女代表20名,占23%。 会议开幕时,州上领导杨镇刚、贡保甲、丹正嘉、张性忠、贡卜扎西、徐梦龙、陈志逊、董怀德、拜一民、董志忠、德哇仓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夏河等7个县的县委发来了贺电、贺信,县委领导参加了开幕式。杨镇刚书记代表州委向合作市第一次党代会召开表示祝贺。 市工委书记赵永昌代表合作市工作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部分:一是合作市筹建工作的回顾;二是“九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四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报告提出合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活流通,强化农业基础,以城乡经济带动农牧区经济,努力实现合作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强市富民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是: 立足资源优势,开放开发,以科技为先导,以农牧业为基础,以城市建设为重点,以开发矿产、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第三产业和私营经济,走强市富民之路。“九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及主要指标是:到“九五”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049万元,年均增长9%,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193.3万元,年均增长8.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3806.6万元,增长4.5%;工业总产值达到3292.3万元,年均增长19%;财政收入达到1691.3万元,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1元,增长8%,净增15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3.18%。左右,人口控制在7.66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94%。以内。 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合作市委委员及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通过了工作报告的决议。

知识出处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居住着藏、汉、回等24个勤劳、善良的70万各族人民。甘南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是人们向往的“香巴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甘南地区处于半封建半农奴社会,各族人民深受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剥削。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甘南人民推翻封建剥削制度,逐步走上各族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甘南州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甘南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两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第一次伟大变革,是实行民主改革,推翻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人民民主政权,使甘南各族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第二次伟大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甘南州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全州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巨大发展进步,甘南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阅读

重要人物

杨镇刚
相关
贡保甲
相关
丹正嘉
相关
张性忠
相关
贡卜扎西
相关
徐梦龙
相关
陈志逊
相关
董怀德
相关
拜一民
相关
董志忠
相关
德哇仓
相关

相关地名

甘南饭店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