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博峪事变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2020230000858
事件名称: 1937年博峪事变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295.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937年
结束时间: 1937年

事件描述

民国26年(1937年),驻岷县国民军师长鲁大昌纠合杨积庆手下团长姬从周、秘书方秉义等人,以杨积庆私通红军的罪名密谋倒杨。农历七月十七日,鲁大昌派兵驻守临潭新堡。七月二十七日,鲁派窦德海、方秉义等带领便衣队40余人,在博峪与姬从周部会合,假借奉上级之命与姬共谋除掉杨积庆。随即与方秉义、安国瑞、常永华及在博峪的大小头目,放岀监犯,杀了杨英,向司令部进攻。当夜,杨积庆突闻枪声大作,急忙将孩子推向炕角,逃出住地,躲避在山神林水磨附近,姬得知后,领兵去山神林搜索。杨在水磨中认为自己部属在寻找,便出来打招呼,姬部随即将杨用乱石击死。此次事变中,杨及长子杨琨夫妇等五人殒命,其余眷属软禁力赛官邸。 次日,在博峪召开会议,会上宣布了杨积庆私通红军等“八大罪状”,提岀铲除封建土司制度的口号,并成立卓尼临时维持委员会,推举姬从周为主席,方秉义为委员。 杨积庆被杀后,长宪赵希晋和杨锡龄之长子杨景华等人闻讯后,在禅定寺发岀鸡毛信,调动北山诸旗、朱扎七旗、车巴沟旗藏兵报仇。北山总管杨麻周接鸡毛信,带领精悍藏兵200余人,分两路从麻路巴龙、达子多、草岔沟、上卓尼向卓尼开进,禅定寺僧众及附近藏兵均云集在卓尼洮河两岸。 农历八月十三日黎明,杨麻周率领武装藏兵数百人,攻破木耳桥,再战石媳妇,克博峪村,姬从周战死,方秉义逃往岷县,击溃只维持了20天的维持委员会。杨麻周派数十人,驻守博峪,追回杨氏财产,并亲自赴力赛接回杨氏大夫人杨守贞等亲属,移居禅定寺僧纲衙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重要人物

杨积庆
相关
姬从周
相关
方秉义
相关
窦德海
相关
安国瑞
相关
常永华
相关
杨英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