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娘乃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688
颗粒名称: 四月娘乃节
分类号: K892.11
页数: 1
页码: 81
摘要: “娘乃”在藏语中是闭斋之意。农历四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和涅槃的“三节同一”庆,娘乃节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举行的节日。夏河民众认为“娘乃节”是最大的吉日,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等于比平常做了百倍善事、念了百倍六字真言的功德。
关键词: 节日 娘乃节

内容

“娘乃”在藏语中是闭斋之意。农历四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和涅槃的“三节同一”庆,娘乃节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举行的节日。夏河民众认为“娘乃节”是最大的吉日,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等于比平常做了百倍善事、念了百倍六字真言的功德。斋戒前一天(四月十四日)不吃早饭,早晨天刚亮,拉卜楞寺周围十三庄的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的盛装,以村庄为单位排着整齐的队伍绕拉卜楞寺一周,期间齐声颂唱六字真言,歌声抑扬顿挫、起伏和谐、带有韵味、气势壮观。中午,每个村庄都要施斋饭。斋饭是集体或个人出资的,有奶茶、酥油、糌
  耙、奶酪、白面馍、酸奶、蕨麻米饭等。午餐后,男女老少前往寺院转经轮,朝拜佛祖圣像。晚上只饮茶而不进食。至当夜一觉醒来时起就不说话、不进饮食,只许默诵经文或六字真言直到第三天。从闭斋的戒律来讲,不说话是体验六道中的畜生道之无法言语的痛苦;不进食是感受饿鬼道之饥肠辘辘的饥饿之苦来感悟和珍惜人生的价值。也通过闭斋来唤起人们的怜悯之心、慈悲之心、无我之心来共同缔造芸芸众生和谐、美好的家园。这天闭斋者全天缄口不语,不能吃不能喝,或去丛林草坡幽静之处休息,或在家闭门不出,或三三两两去寺院转经轮。十六日晨曦微露,才解除斋戒,喝“脱尔头”,意即“早斋”,掺牛奶的面糊,而后清水净口,这时才开口说话,也可进其他食物,至此一场闭斋才算结束了。

知识出处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旅游指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在甘南的三河一江流域繁衍生息,开发这块亘古荒原。后来,羌人在这里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联盟。秦代,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期,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朝时的临洮郡、枹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到了唐朝,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由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7县和合作市。

阅读

相关专题

四月娘乃节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