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616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文化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12
页码: 201-212
摘要: 2016年7月,尕秀村结合第三村民小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增设健身器材和美化、亮化设施,将文化广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文化宣传、体育比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面积1200平米的文化广场,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邻里情感。
关键词: 尕秀村 文化工作

内容

第一节文化设施
  —、文化广场
  2004年,建设尕秀游牧民定居点,在村中央建成文化广场,设置了篮球架等体育设施。2016年7月,尕秀村结合第三村民小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增设健身器材和美化、亮化设施,将文化广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文化宣传、体育比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建筑面积1200平米的文化广场,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增进了邻里情感。
  二、村民俗博物馆
  尕秀村民俗博物馆建于2017年,总投资60万元。场馆分尕秀印象、尕秀党建、尕秀政务、尕秀牧场、智慧尕秀、旅游尕秀、和谐尕秀、人文尕秀、健康尕秀九个板块,馆藏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展品28件,记录了尕秀村的过去、现在和发展变迁,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地域风情。
  第二节民间文化
  —、锅庄舞
  “锅庄”为藏语译音,也译作“果卓” “郭尔召”。藏语中“郭尔”“果(锅)”意为“圆圈、旋转”之意,“卓”“召”即“舞蹈”。“锅庄”意为圆圈舞,是流传在藏族地区的一种古老歌舞,在碌曲县境内广为流行。表演形式是男女围成圆圈,歌舞同步进行,女士动作小而含蓄,男士则动作大而奔放。基本手势是随步伐而自然摆动,有前后甩手、单手甩袖、双手绕花等动作。锅庄舞刚开始时动作平缓,舞姿矫健豪迈,曲调深情委婉;进行到中间时,舞步和曲调逐步加快,转为中板舞,舞姿粗犷奔放,曲调激昂热烈;结束时加快板舞,挥舞衣袖,飞腾旋转,热情激荡,进入高潮。锅庄的内容多以颂扬宗教、歌颂生活、祝福父母、热爱家乡为主,舞曲以赞颂开场,祝福收尾。人员可多可少,十人,数十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均可以表演。尕秀帐篷城的百人 “锅庄”舞表演富有感染力,深受游客喜爱。旅游旺季一到,每天晚上帐篷城都要点起篝火,演艺人员围成圆圈,随着优美的音乐开始跳舞,期间会有游客不断加入其中,一起尽情歌舞。
  二、勒
  “勒”,藏语译音,意为酒歌。每逢节日聚会或喜庆时演唱,分独唱或对唱,歌词内容丰富,词语华丽,以赞颂、祝福、祈愿为主要内容。演唱时,为助兴而特邀的歌手手持哈达酒具,站在聚会场正中,纵情放歌。高潮时宾客也为之伴唱伴舞,先唱后饮,酒歌相融,歌罢歌手可将手持的酒具交给任何一人,继续进行。其歌词有固定的,也可以根据聚会内容即兴创编。
  三、拉伊
  “拉伊”,为藏语译音,意为山歌、情歌。“拉”即“山岭”,又有“野外、避开众人处”之意,“伊”即“民歌、曲调”。拉伊曲调高亢、自由,内容多为歌颂爱情,多在田野牧场唱,唱时要远离帐篷和长辈。曲调悠扬动听,歌词生动浪漫。如《可爱的杜鹃鸟》,歌词大意是:“可爱的杜鹃鸟啊!没有你的歌唱,我难辨冬夏的交替。可爱的姑娘啊!没有你的陪伴,我难捱思念的焦虑。”
  四、“南木特”
  “南木特”,藏语译音,指藏戏,也称安多藏戏,有传记、故事之意。“南木特”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以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民族英雄为素材,具有生动情节、完整结构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在艺术手法上,他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以唱为主,并与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鼓、钱、号等寺院法器为伴奏,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构成有说有唱、有歌有舞、有完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
  五、民间传说故事
  尕秀的由来“尕秀”是藏族部落名或族名,是拉仁关部落的“尕唐四族”之一,称“尕秀族”或“尕秀部落”。尕秀村草原辽阔,是碌曲县最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相传在格萨尔王统治岭国时期,尕秀这个地方辽阔空旷人迹罕至。有一次,岭国大将嘉察夏嚼尔北征,路过尕秀,看到这个地方水草丰美,内心喜悦,就命人堆了一座甘珠尔石堆,同时留下部分随军战士开垦戍边。经过长期的繁衍发展,形成甘珠尔石堆后的部落一一“甘秀部落”。后来,部落里一个叫朵藏的小伙子和一个叫秀措的美丽姑娘相爱,因尕藏家境贫穷,秀措的家人竭力反对这门婚事,尕藏与秀措相约私奔逃离部落,并在十余年后的一场雪灾中拉着物资,赶着牛羊回归部落,救部落于危难。为了纪念这对恋人的大义善举和仁慈大德,人们把整个部落的名称由“甘秀”改为“尕秀”。
  晒银滩的由来
  相传五胡十六国时期(约公元419年),后秦国的洮阳公彭利和夜宿此地,梦见一个大金盘子从天而降,突然惊醒,便夜观天象,看到北斗七星中的天矶星格外明亮。当他得知这一大块草地还没有名字,就命名为“金盘子”。后来,藏族群众迁居此地,将“金盘子”藏语译为“赛雄塘”。随着汉藏文化的交融,“天矶星”代表财富的寓意和“金盘子”的命名不谋而合,人们将“赛雄塘”音译为“晒银滩”,意味着这里是一块汇聚财富的宝地。
  第三节文艺演出
  一、东喀尔民间艺术团演出
  东喀尔民间艺术团组建于2018年,共有队员57名。主要表演形式有藏族原生态弹唱、舞蹈、相声等。主要为游客表演,也免费为当地牧民和前来尕秀观摩调研的团队表演。到2020年共为前来尕秀村观摩调研的团队免费表演60余场次。
  二、快闪活动
  2019年5月28日,在尕秀村举办了礼赞祖国,情暖草原 一一《我和我的祖国》红歌快闪活动。在场的牧民群众、学生、游客、东喀尔民间艺术团演艺人员共三百多人手中挥舞着国旗,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依恋,礼赞时代的光荣和梦想,传递氽秀村人们的喜悦心情,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尕秀村群众团结拼搏、勇奔小康的壮美画卷。2019年9月,在尕秀村举行了“和阿爸阿妈一起,向国旗敬礼”主题快闪活动,尕秀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穿上节日盛装,参加村里的升国旗仪式,齐唱国歌,聆听“红色演讲”。
  三、藏戏展演
  2019年9月,在尕秀村举办了为期8天的全州“南木特”藏戏展演。这次展演由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碌曲县人民政府主办,甘南州文化馆、碌曲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具体承办。参加展演的共有15个民间藏戏队,剧目有《松赞干布》《智美更登》《卓哇桑姆》《降魔记》等,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展演剧目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上万名“戏迷”前来观看。
  第四节文艺创作
  尕秀村人创作的文艺作品和著述较少。2013年,尕秀籍藏学副研究员贡保南加的专著《甘南民族服饰文化》,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荣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度标志性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9年7月,贡保南加的专著《甘南民间服饰》,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尕秀籍学者嘎尔东搜集整理岀版有《甘南藏医星算论文集》《藏医病案汇编》《赤脚医生手册》等书。
  2017年6月,由甘南州文联、甘南日报社、甘南州作家协会联合组织举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甘南作家采风团到尕秀村采风。全州30多位藏族、汉族作家走进尕秀村,入户走访,和农牧民群众深入交流,亲身体验和感受尕秀民风民俗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岀一批优秀的藏汉双语文学作品。其中,扎西才让、阿城、海日卓玛、花盛、薛贞、牧风、完玛央金、王小忠、陈拓、敏奇才、安少龙、王朝霞、赵江仙、沈江平、敏彦萍、李金凤等作家的20多篇诗歌、散文作品先后在《甘南日报》《甘南作家》刊发,同时甘南作家协会在多家网络平台上推出。
  (详见附录《甘南作家尕秀采风专辑》)
  牧风作词,赵小钧作曲的《尕秀之歌》,在2020年中国碌曲锅庄舞展演及甘南州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昂萨演唱。
  2018年11月27日,“中国梦”甘南州新农村建设微电影《尕秀之恋》在碌曲县尕秀村举行开机仪式。这部微电影由中共甘南州委宣传部牵头,甘南广播电视台与兰州君健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拍摄。2019年7月5日完成拍摄任务,国庆节期间上映。影片以尕秀新牧村发展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藏族小伙道尔吉在经历城市生活的洗涤之后,选择回到家乡借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的契机创业致富的故事。影片围绕新老两代人之间对于搬迁、产业发展等问题的思想观念差异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并在最后相互理解包容得以走向幸福生活的故事,反映了尕秀村民新时代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变化,宣传了甘南州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及多项变革举措,有力地向外推介了甘南州“生态旅游第一藏寨”尕秀村。
  2019年8月6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丝路花雨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文旅题材电影《寻鹿香巴拉》,在碌曲县尕秀村晒金滩帐篷城举行开机仪式。该片聚焦甘南美丽风景,旨在大力宣传藏区文化底蕴及汉藏一家亲、民族大团。也进一步宣传了秀美尕秀,提升了尕秀知名度,擦亮了高原第一藏寨生态文化旅游区这张名片。
  参加此次开机仪式的人员有:原甘肃省委组织部工会主席刘洪泽、甘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永红、甘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陈卫平、碌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沈江平、碌曲县文联主席伦磋妹等人。
  尕秀之歌

知识出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出版者:四川师大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客观记述网秀村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反应时代变化,突出地方特色,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服务。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为尕秀行政村的村志,志中的本村指尕秀行政村。志中的尕秀村包含尕秀一组、尕秀二组、尕秀三组。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采取章、节、目、子目层次记述。时间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2020年12月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概述以叙为主,大事记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人物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采取以事记人简要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