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2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R197
页数: 9
页码: 436—444
摘要: 碌曲县卫生局是隶属于县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1985年之前与县文教局合称碌曲县文教卫生局。1985年1月,文教局与卫生局分设。卫生局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医政科、防保科等4个职能科室。2003年,核定行政编制6人,到2010年在岗职工15人,局长1人,局党委书记1人,副局长1人。
关键词: 碌曲县 医药卫生机构

内容

一、管理机构
  碌曲县卫生局是隶属于县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1985年之前与县文教局合称碌曲县文教卫生局。1985年1月,文教局与卫生局分设。卫生局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医政科、防保科等4个职能科室。2003年,核定行政编制6人,到2010年在岗职工15人,局长1人,局党委书记1人,副局长1人。
  碌曲县红十字会2005年11月,根据碌编发〔2005〕22号《关于设立碌曲县红十字会的批复》成立碌曲县红十字会,核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5人。2008年8月,县机编办字〔2008〕39号《关于设立碌曲县红十字会的通知》,核定县红十字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人,其中会长1人,由县政府副县长兼任,副会长2人,1人由卫生局长兼任,另设1名专职副会长。会长、副会长的产生按《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产生执行。县红十字会机构工作人员从卫生局现有人员中调配。2010年,红十字会有职工3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1人,其中专职副会长1名。
  白银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碌曲卫生工作座谈会(2010年摄)
  碌曲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5月9日,根据县委发〔2007〕39号《关于设立碌曲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批准成立县新农合办公室,核定为全额副科级事业单位建制,隶属县卫生局,人员编制5人。其中,专职副主任1名,工作人员4名。碌曲县红十字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均挂靠在碌曲县卫生局。
  碌曲县卫生监督所碌曲县卫生监督所为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构。2005年3月10日,将原碌曲县卫生防疫站承担的卫生行政执法职能归入,设立碌曲县卫生监督所,隶属县卫生局管理,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人。2009年批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0人。截至2010年,监督所职工有14人,其中,领导2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5名;未定级3名;工人1名。设有办公室、财务室、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股、医疗市场、中、藏医卫生监督股、职业放射卫生监督股、证件股、稽查股等7个股室。承担全县医疗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传染病及职业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督,组织实施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碌曲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于1957年9月,爱卫会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1979年,根据甘南州委“各县爱委会办公室不设专职主任,由县卫生局局长兼任”的精神,配备办事员2人。2010年配备专职副主任1人(副科级),办事员3人。 碌曲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于1962年,简称地病办。1988年12月,县委决定将原中共碌曲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移交县人民政府,称碌曲县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为防治一些顽固性地方病,县委、县政府临时成立领导小组,以促进专项地方病防治。1994年,县政府调整县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成立碌曲县结核病控制领导小组,组建强化免疫协调小组等。2010年,配备主任1人(副科级),办事员3人。
  二、医疗机构
  1996年,碌曲卫生局辖管医疗机构有: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卫生防疫站、郎木寺镇卫生院、双岔乡中心卫生院、阿拉乡卫生院、拉仁关乡卫生院、尕海乡卫生院、西仓乡卫生院、玛艾乡卫生院、贡巴合作医疗站、尕秀合作医疗站。至2010年,所辖管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县新型合作医疗委员会办公室、七乡镇卫生院及24所村卫生室。
  (一)碌曲县人民医院
  碌曲县人民医院成立于1962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康复、急救于一体的二级乙等综合性医疗机构。1996年,医院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业务用房2487平方米,房屋79间,病床52张,实际开放36张。有职工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3人,后勤人员10人。被评为中级职称8人,助理级17人,员级15人。2005年,医院占地面积9100.05平方米,业务用房3487平方米,非业务用房2885平方米。其中,住院部1500平方米60间,门诊部987.8平方米35间,锅炉房240.25平方米;病床52张,实际开放42张。2009年升为“二级乙等”医院。2009年投资1300万元,建成总面积5500平方米的住院部楼。到2010年底,有职工6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名。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助理级16人,员级31人。行政管理人员7名(其中5人为院长),工勤人员7名;大学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19人,中专(高中)40人,初中2人。床位100张,设置有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6个,分别为内儿科、外妇科、两个住院部、手术部、门诊部、120急救站;有中医适应技术室、中医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普外科、骨伤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泌尿科、儿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肾病科。现有医疗设备全身CT机、彩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电视透视机、动态心电图机、DR机及狼牌腹腔镜等医疗设备。开展胃大部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颅骨板减压术、肺叶切除术、脓胸纤维板剥离术、血气胸闭式引流术、
  县医院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实施手术(2010年4月摄)
  各类四肢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子宫全切术及全口牙、烤瓷牙等各类义齿的修复、脑脊液置换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颅血肿引流术,对各类高原性心肺疾患和大面积心肌梗塞病人的救治都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二)碌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碌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为碌曲县防疫站,成立于1963年。1996年有职工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有主治医师3人。2004年,撤销碌曲县卫生防疫站,新组建为碌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2005年5月,碌曲县疾控中心实验楼建成后,办公面积增加到1150平方米,大型设备有200mAX光机1台。2006年更名为碌曲县疾控中心。占地面积为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845.7平方米,设有7科4室1个专科门诊(办公室、财务室、防疫科、地病科、结防科、卫生科、性病艾滋病防治科、中藏医防病科、宣教科、放射室、化验室、结核病专科门诊)。截至2010年,有职工3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名(中级职称11名、助理级19名、员级4名);行政管理人员2名,工勤人员3名。鼠疫监测车一辆、冷链运输车一辆。
   (三)碌曲县妇幼保健站碌曲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于
  1976年。1996年,设有儿保科、妇保科、妇幼门诊部、妇幼第二门诊部,同时各基层卫生院配有妇幼专干1人。全站有专业技术干部12人,其中,大专1人;中专11人;主治医师2人;初级职称8人;护士1人。截至2010年底,有职工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后勤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主治医师6人,医师(士)12人,护师(士)11人。门诊设有妇科、产科、妇保科、儿科、儿保科、检验科、B超室、药械科、护理部、手术室、收费室、办公室、新农办、“降
  深入牧区开展义诊(2010年5月摄)
  消”项目办、后勤科等职能科室。同年10/1,投资150万元,建设三层框架结构楼房一幢,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四)碌曲县藏医院
  碌曲县藏医院1980年筹建,1981年竣工开诊。占地面积9873平方米,时仅有几间平房,12名职工,缺乏常用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种类少且数量不足。到1996年,藏医院房屋建筑面积为3422平方米,固定资产153万元。2005年成立洮源藏药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争取资金1400万元,建成业务综合楼和住院部楼共6768平方米。多年来,藏医院利用当地丰富药材资源,坚持藏药自采自制,藏药制剂品种达198种,已注册87个品种。其中“仁钦佐太”“二十五味松石丸” “二十五味珊瑚丸” “二十五玉酿丸” “仁欠芒觉丸”“桑特尼阿丸”“盘谐昵达丸”等药品在甘南州县级藏医院尚属首创,经药检部门鉴定认为质量可靠,疗效较好。同时,结合临床研制出肝胆病专科方剂11种,风湿专科方剂7种。各种方剂年产量达2000余千克,产值达46万元。200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医药”保护单位。有职工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人;藏医临床人员32人;藏药制剂人员10人;藏医护理8人;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门诊部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新合科、公共卫生科、肝胆专科、风湿专科、外治专科、B超室、放射科、检验科、电子胃镜室。住院部设有内儿、妇外、肝胆专科、风湿专科、药浴专科,病床位达60张。
  2008年,碌曲县藏医院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南藏医药”保护单位
  1996—2010年碌曲县县直医疗机构门诊、住院病人情况统计表续表
   (五)乡镇卫生院
  1996年全县有7个乡级卫生院。2002年,县卫生局按照地域、人口分布、医疗状况撤销玛艾乡卫生院。到2005年,全县共有乡级卫生院6所,根据撤乡建镇要求,将郎木寺乡中心卫生院改为郎木寺镇中心卫生院,其余5所卫生院为双岔乡中心卫生院、西仓乡卫生院、拉仁关乡卫生院、尕海乡卫生院、阿拉乡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医疗救护、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地方病的检测和日常诊治工作。按照加强乡村三级预防保健服务网络的要求,为部分乡卫生院配备常用医疗器材及计免冷链设备,并于2005年投资125万元完成乡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房屋维修和改造,改变乡卫生院职工办公条件和设备短缺的局面。乡镇卫生院门诊诊疗人次不断上升,业务收入从1996年的12.6万元,上升至2010年的80.3万元。
  玛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县城内,于2008年元月成立。时有职工14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助理医师5人,员级8人。医疗设备有B超机1台、血液分析仪1台、尿十一项检查仪1台、心电监护仪1台、中药煎药机1台。主要承担本辖区内(城东社区、城西社区)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咨询及基本医疗工作任务。
  郎木寺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6年,时称郎木寺卫生所。1996年有房屋建筑面积840平方米,职工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副主任医师1人,初级8人。2009年,投资131万元,建成占地面积2926.14平方米,业务综合楼总面积600平方米。截至2010年有卫生技术人员24名,其中,大学本科11人;中级职称2人。设有病床10张,能开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藏医等诊疗项目。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甘川两省,约2.2万平方千米。年门诊人次1・3万人,住院人次60余人次。主要的医疗设备有B超、心电图机、洗胃机、721紫外分光光度仪、血21项分析仪、制氧机、电磁波治疗仪、多功能产床、高压灭菌器等。
  双岔乡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8年,时称双岔公社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藏西医结合)、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1996年房屋面积720平方米,职工9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主治医师1人、初级4人),工人3人。医疗设备有B超机1台,病床4张。截至2010年有职工23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11人,中专4人;执业医师17人,初级6人。设有住院病房7个,拥有B超机,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电动洗胃机,妇科治疗仪等医疗器械,医疗救护车一辆。
  尕海乡卫生院建立于60年代初。1996年房屋建筑面积306平方米,职工7人,主治医师1人,初级3人。截至2010年,业务用房600平方米,职工生活用房300平方米。卫生技术人员15人,服务人口4900余人,年门诊1万人次,住院30人次。主要的医疗设备有:B超机、心电图机、洗胃机、721紫外分光光度仪、血21项分析仪、制氧机、电磁波治疗仪、多功能产床、高压灭菌器等,医疗救护车一辆。卫生院承担着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医疗救护、预防保健、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地方病的检测及日常医疗诊治工作。
  西仓乡卫生院建立于1957年。1996年房屋建筑面积475平方米,职工6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初级2人。截至2010年,有业务用房218平方米,有卫生技术人员15名,其中大学本科8人。设有病床3张,能开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藏医等诊疗项目,年门诊人次4000人次。主要的医疗设备有:B超机、心电图机、洗胃机、721紫外分光光度仪、血21项分析仪、制氧机、电磁波治疗仪、多功能产床、高压灭菌器等。
   拉仁关乡卫生院建立于1958年。1996年房屋建筑面积375平方米,1996-2003年有职工8人,其中,中专4人,大专4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卫生院承担着全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多项工作,是一所集医疗(藏西医结合)、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截至2010年有职工16名,其中,本科4人,大专9人,中专3人;中级2人,执业医师3人,初级11人。设有住院病床4张。拥有X光机1台、B超机1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尿液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电动洗胃机、妇科治疗仪、心电图机、多普勒心电监护仪等各1台,摩托车1辆。
  阿拉乡卫生院成立于1958年。1996年房屋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职工6人,主治医师1人,初级3人。2010年有职工11人,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1人;职业医师3人,助理医师5人。拥有B超机、X光机、心电图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医疗救护车1辆。
  村卫生室碌曲县有村卫生室24所,乡村医生24名,担负农牧村医疗保健任务。部分村级卫生室由于无业务用房,乡村医生的工资兑现困难。因此,巩固难度大,增长速度缓慢,成效不明显,24名村级医生难以承担预防保健工作。
   个体诊所碌曲县个体医疗诊所主要分布在县城,部分集中在郎木寺、西仓等乡镇,共计7家。对农牧民群众的一些常见病进行诊治。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