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266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二章 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14
页码: 422—435
摘要: 碌曲县教育局是县政府直辖的一级政府职能部门。1996年以前叫文化教育局,2003年,碌曲县文教局更名为碌曲教育局。下设行政办、项目办、招生办、人事股、教育股、财务室、督导室、教研室共8个股室。2007年9月17日,碌曲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挂靠教育局并由教育局直接管理。
关键词: 碌曲县 教育工作

内容

第一节教育管理
  一、机构
  碌曲县教育局是县政府直辖的一级政府职能部门。1996年以前叫文化教育局,2003年,碌曲县文教局更名为碌曲教育局。下设行政办、项目办、招生办、人事股、教育股、财务室、督导室、教研室共8个股室。2007年9月17日,碌曲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挂靠教育局并由教育局直接管理。2010年9月,中共碌曲县教育局党委成立,并设置党委办。同年12月新增股室装备办。督导室、招生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属县教育局领导下的科级、副科级单位。2010年,碌曲县教育局机关总编制13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制4人;机关后勤事业编制1人;科级领导职数6人。其中,局长1人;党委书记1人;纪委书记1人;副局长3人。
  二、体制改革
  1996年以来,碌曲县开展教育改革工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相继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发挥县、乡人大、乡政府对“普九”教育的领导与监督作用,每年深入各学校,检查《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实施情况。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管理委员会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在学校内部逐步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三项管理体制。
  1999年全县有学校33所,其中,小学31所,完全中学2所。教职工324人,专任教师274人。在校学生2866人,其中,小学2361人,初中377人,高中1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2.99%,巩固率89%。
  2001年12月起,实行“以县为主,分级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乡镇“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普初扫盲工作。
  2009年,根据《碌曲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方案(2009—2011)》,调整学校布局和结构。按照“集中办学,实事求是,关注民生,先建后撤”的原则,撤并学校10所,分别是:郎木寺镇吉科河,玛艾镇恰布秀、华格,双岔乡电唐、恰日、牙藏、大庄、九尼,拉仁关乡玛日,阿拉乡拉叶小学;2010年,撤并玛艾镇加格小学、西仓乡唐龙多小学、尕海乡李恰如小学、双岔乡多松多小学。截至2010年,碌曲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小学20所,幼儿园2所(私立1所)。
   三、教育管理
  1999年5月,碌曲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全县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方案》,将扫盲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当中。8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关于促进碌曲县民族教育发展的几点改革措施》。抽调骨干教师担任基层学校校长,并设立学区校长职务津贴,每月20元。
  2002年4月,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2002年全面实现普初扫盲目标的决定》,下发《关于2002年全面实现普初扫盲工作达标的实施方案》。是年11月,碌曲“普初”扫盲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普初”扫盲目标。
  2004年,制定岀台碌曲县《中小学考试制度》。制度从试卷管理、监考人员职责、组织考试、组织阅卷、试卷分析等5个方面25条内容,规范考试制度,明确职责,严肃考风考纪,严格考务管理,建立评价分析等制度。
  2005年4月,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的通知》,把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作为“十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教育工作的首位,统一对各学(区)校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
  2006年2月26日,全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会召开。全县各级学校教师的调动仍由教育局统一管理,教学业务由县教育局统一指导,由学区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教育督导部门进行检测评估。督导室组织人员以讲座,听课、评课等方式,定期进入学校开展督查指导。
  2000年,全县县直小学、各学区分别聘请专职督导员,县藏中聘请兼职督学,到2010年,县政府共聘任18名专兼职督学。
  四、教育研究
  碌曲县教育局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教研活动。2000年成立碌曲县教师培训中心。于8月21—26日,举办第一期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45人。2000年12月份,县教育局组织召开教育系统以提高汉语文、藏数学为主题的研讨会。2001年,县教育局组织教师在城关小学进行语文观摩教学活动,全县7学区的40多人参加活动。2004年春季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时间为1年,分赴7乡镇学区支教的中小学教师达10人次。2004年,县教育局组织召开历时6天,由10所学校参加的“全县小学校长管理经验交流会”,通过“查、看、听、议”的方法,相互交流。2007年9月下旬,召开全县首届寄宿生与校产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寄宿生与校产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全面提高寄宿生与校产管理的水平,给各寄宿制学校提供学习、交流、促进的平台,寄宿生与校产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2008年,碌曲县参加“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首届省级小学语文、数学参与式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2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009年在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3名学生分别获得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指导教师荣誉奖;县城关小学教师马晓英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县藏族小学教师贡保草在州级小学藏语、数学课堂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县城关小学教师王红梅在全州小学英语说课竞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五、教师队伍
  1996—2010年,碌曲县的教师队伍和师资水平逐步扩大和提高。2003年州编办下达碌曲教师基本编制数325名,碌曲县专任教师增至348名。2007年碌曲县通过特岗教师招录、全省统招5000名农村教师、事业单位招考和人事分配,总共吸纳新教师134名。并抽调人员为全县老师建立完善人事档案库。2008年,全县通过招录特岗教师和人事分配,新吸纳教师65名。2009年,州编办在原有基数上增加教师基本编制数28人,核定附加编制10名。同年,全省“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开始,碌曲县首批招收农硕士生1名;全县通过招录特岗教师和人事分配吸纳新教师89名。2010年,通过特岗教师招录和人事分配,共吸纳新教师90名,安置公益性岗位教师51名。到2010年,全县教师由1996年的260人(中学60人,小学200人)增加到596人(中学136人,小学460人)。教师本科级学历达131名,中级108人,副高职称3人。另外,还有3名西北民大硕士研究生加入教师队伍。
  1996—2010年碌曲县教职工职称一览表
  六、教师培训
  2004年4月24-30日,在县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2005年按州教育局指示,县直学校教师支援农牧村学校活动开始,全县10名教师首次赴乡镇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全县首届“汉语教师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县各学校的16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2006年,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针对碌曲县小学、初中教师开展培训,重点为掌握“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选派各级校长参加管理能力培训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女性和山区小学教师。2007年以来,在全国特岗教师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共培训教师5名,其中中学教师2名,小学教师3名;安置特困毕业生4名。2009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确定碌曲县藏族中学为其实习基地,并正式挂牌。首批实习生共42名,以“普通实习”和“援交定岗”两种方式,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碌曲县委托培养西北民大硕士研究生3名。
  七、教师待遇
  1996年碌曲县为民办教师争取到“农转非”指标卡,将4名民办教师转正成正式教师。2007年,将19名代课教师工资增至500元/月/人。2008年,两名教师被州政府聘为中学副高职称;碌曲县徐树原、肖秀鹏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评为甘肃省“两基”攻坚先进个人。2009年,3名教师被州政府聘为中学副高职称,86名教师被聘为中级教师;县城关小学教师马晓英获得全省“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阿拉中心学校教师杨志清获得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称号;阿拉乡吉扎学校教师贡去乎加木措获得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为7乡镇学区和县直学校主要领导争取科级待遇。事业单位职工离岗待退制度实施,全县11名教师办理离岗待退手续。
  八、教育经费
  碌曲县教育经费属县级财政“划分收支,预算包干”的管理体制。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预算包干,结余留用”的办法拨付经费。1996年以来,碌曲县委、县政府按照“一个确保”“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相继将教育基础建设经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学校公用经费、农牧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所需经费、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等经费全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建立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统发管理制度,按编制内实有教职工人数按时足额核发人员经费,按月足额发放教师工资。
  2008、2009、2010年,全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591万元、736万元、1062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3.32%、24.53%、44.29%;以上3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2322万元、3774万元、5446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10.83%、62.53%、44.3%;以上3年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增长7.51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九、学校收费
  自2006年国家开始施行“两免一补”(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碌曲率先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免除小学到高中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2006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材6469套,免除高中教材295套;2007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材6430套,免除高中教材296套;2008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材6558套,免除高中教材296套;2009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材12598套,免除高中教材784套;2010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教材15322套,免除高中教材931套。
  十、捐资助学
  1996-2010年,国际援助组织英国世界援助会先后资助藏中141.89万元,藏小76.42万元,资助总额为218.31万元,其中用于教师培训29.6万元,受益学生达280人,教师30人。2000年,省出版局向碌曲县无偿捐赠价值5万元的图书7000余册。2005年在“2131”帮扶活动中,教育支部与拉仁关乡玛日村的贫困户结成对子,帮扶现金、书包、作业本、铅笔等约合人民币2000多元。2008年,实施干部职工“两基”助学工程,正县级干部3000元/人,副县级干部2600.元/人,主任科员(中级职称)2000元/人,副主任科员160070/人,一般干部及行政事业单位工人800元/人,共计250余万元,全部用于“两基”教育。2009年共争取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助学折合人民币约137万元。
  十一 、设施建设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碌曲县先后实施二期义教、寄宿制学校建设、校园“四项工程”、灾后重建等建设项目。2006年以来,全县共筹措资金1.1亿多元用于校园建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与校容校貌。新建校舍5.27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600平方米、改造校舍1万余平方米,新建大灶餐厅5800平方米,粉刷教室45万平方米,新修大门11座,新修围墙2240米,焊接铁艺栅栏1130米,安装校园路灯36个,绿化校园18.7万平方米,硬化校园5.7万平方米,加固护坡护堤2923.18立方米,购置单人课桌凳8155套,床板床架2028套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到2010年底,全县小学占地面积21.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生均10.02平方米;初中占地面积5.6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生均10.62平方米。全县小学拥有图书6.54万册,生均14册;初中图书2.53万册,生均17册。全县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100%,体育、音乐器材配齐率达100%,课桌凳配齐率达100%。全县建有11个标准化实验室。
  美丽的校园环境(2010年8月摄)
  第二节学校教育
  一、幼儿教育
  碌曲县有2所幼儿园。碌曲县幼儿园始建于1983年,1998年1月15日,县幼儿园由县妇联管理划归县文教局管理。私立幼儿园1所,创建于1997年。2005年,县幼儿园因县城建设规划需要被拆除,幼儿园先后在县委党校、工会、县气象局等单位租赁房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007年下半年全园有35名幼儿。2008年,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将幼儿园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规划,县财政自筹资金190万元,修建幼儿园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12平方米,2010年3月竣工。至2010年,全县两所幼儿园入园幼儿为286人,占全县4—6岁幼儿的23.6%。其中,县幼儿园入园幼儿150人,共设大、中、小、学前班4个教学班,教职工16人,幼教专业教师5人;私立幼儿园入园幼儿56人,共设大、中、小、学前班4个教学班,有教师5人,全为聘任教师,教师工资由私立幼儿园承担。幼儿园课程设置有健康、语言(藏汉双语)、社会、科学、艺术五大类教育,每周授课2学时。幼儿入园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定价格执行,早餐由幼儿园供应。2010年底,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六年制完全小学均设有学前班。设有汉语、藏语、数学等课程。
  幼儿启智教育(2009年9月摄)
  二、小学教育
  1996年,全县共有小学34所,在校学生3003人。其中,藏族学生2611人,汉族学生301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91人。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小学20所,其中六年制小学17所,三年制小学3所,专任教师473人,在校学生5029人。
   碌曲县城关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全县唯——所普通类六年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32平方米,有教学班16个。其中,普通类教学班12个,以汉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班4个。在校学生人数379人(其中女203人),少数民族学生242人(其中女131人)。2010年有教职工48人(其中女29人),工人1人。教师学历中本科6人,大专25人,中专1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2名。图书18000册,生均47册;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室1个,电子投影仪17台,电脑37台;电钢琴室1个,有电钢琴40台。学校遵循“德育为先、质量为主、特色立校、个性发展”的办学原则,坚持“管理强校、特色兴校、科研立校”的教育理念,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实行“双轨制”和“藏、汉、英”三语类办学形式。教师中先后有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地级刊物发表;学生中有45篇作文在有关报刊发表;2010年,学校因教育教研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州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城关小学的电钢琴课(2010年10月摄)
  碌曲县藏族小学始建于1999年,是一所民族类藏、汉双轨全日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36平方米。学校设有党支部,校务委员会,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团支部、妇女小组、少先大队,学生管理小组等机构。建校初有专任教师15人,4个教学班,学生83人,建有教学楼一栋。到2010年,已建成2栋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楼和一栋学生餐厅,有22个教学班,在校生815人(女生388人),均为藏族,其中,寄宿生536人;女生253人。教职工79人。学校以“德育为首,依法治教,五育和谐,全面育人”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宗旨,以“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为校训。2001—2004年度连续4年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获全县民族类三科合格率第一的成绩。截至2010年,共毕业597名学生,升学率为100%。学校先后获得“全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州第三批“文明单位”、全州“道路安全先进集体”;“县直机关先进党支部”“全县诚信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安全管理先进集体”、全县“校园文化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州、县教育系统年度综合考核及教育督导评估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少先队、妇女小组多次受到省、州、县表彰奖励。
  玛艾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以藏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英语的六年制寄宿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27平方米。学校课桌凳配齐率100%,有图书8115册,生均24册,电教设备和办公用品“两箱三仪”齐备,“六配套”设施基本达标。
  学校设有党支部、校务会、教导处、总务处、各科教研室等各类组织机构。学校有教职140人(女26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2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教高级21人,小教一级9人。全校有学生325人(女生146人),均为藏族学生,寄宿学生129人。2010年毕业学生42人(女20人),毕业升学率100%。2009年小学毕业会考中,学校三科合格率排在全县前列,县教育局授予“全县藏语文单科成绩一等奖”。2010年小学毕业会考中,学校取得藏语文和数学个人单科成绩第一的好成绩。
  汉文辅导课
  三、中学教育
  1999年碌曲县中学和藏族中学“合校分部”,校名为“碌曲县藏族中学”。2006年5月,碌曲县藏族中学分设为碌曲县藏族中学和碌曲县中学。2010年底,全县共有完全中学两所,共有专任教师119人,学生2207人。
  1996-2010年碌曲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统计表
  生物课——海底世界音乐
  碌曲县藏族中学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以藏族为主、藏语文为主、寄宿制为主的“三为主”完全中学。2010年底,有1970名在校学生,33个教学班。教职工111名,其中,专任教师76人。教师中有研究生2人,本科46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4名。学校占地面积为5.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有21625平方米。有3幢教学楼、1幢实验楼、1幢办公楼和1幢多功能餐厅。1998年、2003年,获得文科类全州第一的好成绩。并多次获得省州部门的表彰奖励。截至2010年,共向中央民族大学输送13名本科生,考入其他院校的本科生239名,专科生507名,中专
  生519名。2008年有1名学生公费赴国外留学。
  碌曲县中学碌曲县中学始建于1966年,是碌曲县唯一一所普通类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76万平方米,生均15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507平方米,生均37.1平方米;硬化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26.3平方米;绿化面积2980平方米,生均17.4平方米。2010年学校图书馆藏书5812册,生均34.1册。2010年底,共有12个教学班(初中部有6个,高中部有3个,汉加藏小班3个)。2009年底,开设高考“小三门”(美术、体育)辅导班3个。2010年底,共有学生237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73%。学校共有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43人(女教师22人),其中,中央特岗教师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3%。
  四、信息化教育
  1996—2010年,碌曲信息化教育发展较快。2004年4月,顺利完成31所学校的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项目卫星小站接收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全县1所中学和1所小学开设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专兼职信息技术教师1名,每周2个课时。全县共有计算机教室1个,计算机15台。2010年,碌曲县教育局按照“三种模式”配备标准,教育信息化设备齐全。全县建立设有远程教育资源库的网络控制中心,建成模式一学校22所,模式二学校19所,模式三学校19所,多媒体教室28个,配备光盘教学设备183套,信息技术设备作为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已被普遍使用。
  碌曲各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第三节成人教育
  一、扫盲教育
  1996—2010年的扫盲工作与“普九”“普初”工作同步进行。碌曲县把扫盲工作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当中,实行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各部门分工协作,分类推进的办法,重实际、重质量地推进。县政府与乡政府、县教育局与乡镇教委签订扫盲工作目标责任书。2002年4月初,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普初扫盲工作攻坚会议,对打好普初扫盲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并下发《关于2002年全面实现普初扫盲目标的决定》和《关于2002年全面实现普初扫盲工作达标的实施方案》,细致扎实地安排2002年的“两基”攻坚工作。2002年11月,省政府批复,碌曲县“普初”扫盲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实现“普初”扫盲目标。根据《甘肃省“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实施意见》,制订《碌曲县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碌曲县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的现状,各乡镇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扫盲班。实施“科教农”三结合的办法,为农牧民群众讲解关系切身利益的科技知识,提高农牧民学文化的兴趣。开展“千名干部、教师进万家”活动,抽调千名干部、教师进村入户开展扫盲工作。实施“1+2”结对扫肓和返盲人员的再扫盲工程,利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星期天回家的机会,帮助自家的两名家长学习,逐步实现家长脱盲或对返盲家长进行再扫盲再脱盲的目标。利用暑假,集中师资力量进行集中办班扫盲。发动宗教上层人士,利用夜间办班扫盲。旺藏寺活佛依拉久美在九尼、二地等村举办夜间扫肓班。2008年,宗教界人士三木智在西仓举办扫盲培训班。双岔乡二地村通过组建农牧民文艺队,表演传统藏戏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2009年,西仓乡麦日村建立第一所农牧民扫盲点,为全县扫盲教育树立样板。到2010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碌曲县“两基”“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二、技能培训
  2007年,碌曲县成立“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按照“科教兴农兴牧”战略措施和“培训一从业一致富”的工作思路,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职工岗位培训、新分配职工岗前培训以及上岗后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大多数新增劳动力和在岗职工,受到从业岗位最基本的、以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术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全县各乡镇积极与县科技局、农机局、社保局等单位联系,采取课堂学习与技术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扫盲教育,大力推行实用扫盲教育,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盲和脱贫致富相结合,使扫盲教育由单纯的文化学习向职业技术培训转移。三、学历教育
  1996年以来,碌曲县成人学历教育主要通过自学、函授和脱产学习等为主。碌曲县在西北民大、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省委党校、州委党校开办本专科学历教育点,进行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学历提升。到2010年,全县共有256人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其中,报考自学考试的56人;取得大专学历的17人;本科学历的39人。2009年,63名教师参加提升学历的自学考试,271名教师参加成人高考,其中专升本录取268人,研究生录取3人。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碌曲县城关小学
相关机构
碌曲县藏族小学
相关机构
玛艾镇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碌曲县藏族中学
相关机构
碌曲县中学
相关机构
碌曲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