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120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631.19
页数: 5
页码: 330—334
摘要: 1996—2001年,县委宣传部部长由正科级干部担任。2002年1月开始,县委宣传部部长进入县委常委,由副县级干部担任。2003年11月,设立县委讲师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拟定事业编制2名,人员从宣传部现有人员中调配。2006年1月,根据县委发〔2006〕02号文件成立“中共碌曲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至2010年,县委宣传部机关总编制5名。其中:行政编制3名,事业编制1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1名。县级领导职数1名(部长),级领导职数3名。
关键词: 碌曲县 宣传工作

内容

一、机构
   中共碌曲县委宣传部1996—2001年,县委宣传部部长由正科级干部担任。2002年1月开始,县委宣传部部长进入县委常委,由副县级干部担任。2003年11月,设立县委讲师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拟定事业编制2名,人员从宣传部现有人员中调配。2006年1月,根据县委发〔2006〕02号文件成立“中共碌曲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至2010年,县委宣传部机关总编制5名。其中:行政编制3名,事业编制1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1名。县级领导职数1名(部长),级领导职数3名。
   二、时事政治宣传
  1996—2000年,开展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为主要内容“双学”宣传活动。活动分为4个阶段:即理论学习阶段,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阶段,制定整改措施阶段,总结经验阶段。期间,派乡镇领导干部到党校参加轮训,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两期科级以上干部理论学习有奖征文活动和全县党员干部“双学”知识竞赛。征订党的十五大文件学习辅导材料《求是》340份,《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共十五大文件学习讲话》《中共十五大文件学习辅导》三本学习辅导材料60多本。
  1998-2001年,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宣传活动和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代表”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三讲”教育要求发扬延安整风精神,以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为主要任务。活动期间,召开座谈会35次,参加人数673人次,各班子成员走访牧民家庭185户,与群众个别谈心征求意见261人次,共征求到对班子和成员的意见建议152条,其中班子的143条,个人的9条,全县23名党政县级领导干部和六部门12名党员领导干部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三个代表”教育活动分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阶段,采取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坚持学习教育和推动农村工作相结合,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首先在乡镇和县(市)部门开展,逐步扩大到村一级班子和部门驻乡镇单位。活动历时8个月,1470名干部和农牧村基层党员参加学习,基本达到“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促进农牧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003—2007年,开展以“四争四教”(开展形式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农村科技教育、争当新型农牧民、争当致富能人、争创文明家庭、争创文明新村)学习培训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维护稳定和加快发展为主的惠农政策宣传等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分为两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县直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77个。其中,县直党政机关40个,人民团体4个,企事业单位33个,共有36个党支部的484名党员干部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单位33个,基层党组织23个,党员308名,参学率为100%。
  2008年,以维护稳定和加快发展为主,加强惠农政策宣传。主要宣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藏区丁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全县各族群众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印发《甘南州维护稳定宣传材料》1000余册。“3・14”事件发生后,县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中央、省委、州委有关会议精神17次,专题研讨6次。组织县委宣讲报告团,深入7乡镇24个行政村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突出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惠民政策和藏区新旧历史对比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广播电视、召开会议、宣传车、张贴通告、播放光盘等形式对全县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和寺院僧侣进行宣传教育,在双岔、阿拉、西仓、拉仁关、玛艾、尕海等7乡镇召开群众大会180多场次,全面组织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向村、组干部和群众宣讲中央、省委关于维稳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县共张贴藏汉两文州政府《通告》和州公检法《公告》3000余份,印发州、县领导讲话11800多份、宣传小册1300余册,录制州委和县委主要领导讲话藏汉两语光盘420张,出动宣传车150余次,县广播电视台每天在重点时段滚动播出州、县领导讲话和州、县通告。
  2010年,县委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为各乡镇、各部门配备理论辅导员,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奠定基础。
   三、对外宣传
  1996—2010年,对外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及时宣传碌曲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1996年下发《关于加强新闻报道工作的决定》,全年发表新闻稿件186篇;1997年6月,召开全县通讯员表彰大会,实行重点通讯员联系制度,全年被《甘南报》采用刊登的稿件达到96篇;1998年5月底,举办碌曲县首届藏文通讯员培训学习班。1999年,为宣传好则岔旅游节,县委、县政府直接与《甘南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甘肃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联系,对碌曲县旅游资源和旅游节筹办情况作全面深刻的报道,与新华社甘肃分社电视片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牧民新居》电视专题片,这是碌曲县有史以来第一部外宣片,拍成后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2000年,以碌曲县第二届旅游节为平台,邀请省州新闻单位在碌曲采访、报道,利用他们来宣传碌曲,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碌曲,了解碌曲。在当年举办的甘肃敦煌黄河风情艺术节中,碌曲县派出百人锅庄队,两次赴省城兰州演岀,获得很高的赞誉。同时,举办1期40人参加的《甘南报》汉文通讯员培训班;2001年,参加由州委宣传部组织的甘肃甘南“2001香巴拉之旅”大型电视异地采访活动,邀请陕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拍摄《甘南郎木寺》《则岔风光》《草原我的家》等电视专题片,并在本次活动中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碌曲县新闻工作者在各类媒体
  改版升级的中国郎木寺网站(2008年4月摄)发表各类稿件200多篇;2003年,抽调20多名业余文艺工作者、牧民及学生,在省城兰州演出藏族民间艺术节目共7场,观众约1万人次,在各类新闻媒体发稿200多篇,创办中国郎木寺网站;2007年,为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手机统一设定宣传彩铃,对中国郎木寺网站进行重新改版升级,抽调人员,分别开设“人文碌曲”“生态碌曲”“和谐碌曲”为主题的栏目,分8项内容搜集整理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料。9月21日,在新华网和甘肃新闻的技术支持下开通。同时,郎木寺镇被确定为全州第二大涉藏外宣基地,并实施“郎木寺之旅”灯下亮工程;2008年,拍摄专题片《洮水东流》,向外展示了碌曲一手抓维稳、一手抓恢复生产的积极昂扬精神风貌,社会反响良好。是年共邀请和接待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记者63批次,同时接待欧美记者藏区采访团等境外媒体;2010年,依托碌曲县被确定为甘南州第二大涉藏外宣基地,全年在中央、省、州媒体发稿达1200余篇,制作专题片10部,共邀请和接待省内外主流媒体记者达30余批次,在郎木寺镇建立《甘肃日报》摄影基地和甘肃电视台采访点。
   四、新闻报道管理
  1996年以来,全县新闻报道由县委宣传部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要求,提出阶段性报道提纲,发布到全县新闻单位、省州新闻媒介驻碌曲记者站相关记者、通讯员。对全县经济工作、重大政治活动及各系统、部门工作的报道,均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由县委宣传部联系有关媒介或记者进行宣传报道。任何单位、个人,包括宣传部门指定的通讯员,未经县委主管部门同意都无权发表本单位工作成就先进业绩报道文章。本县广播电视台采用的稿件、新闻图像涉及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
  全国涉藏外宣团在郎木寺采访(2009年1月摄)的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审稿;涉及意识形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理论工作、社会宣传、党员教育、民主与法制、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党报党刊转载转录等,均由县委宣传部审稿;涉及人大、政协、武装部、包括公、检、法内容的,由其主要领导或办公室审定。在州级新闻媒介报道的重大政治稿件,由县委宣传部审定。在州级新闻媒介报道的本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工作成绩的稿件,由县委组织部或主管领导审批,已经县级以上党委或主管部门表彰肯定的领导干部先进事迹,由县委宣传部根据原始材料,在文字表述等方面把关。2003年5月23日,县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更加明确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党的新闻政策、县委宣传记录、新闻宣传稿件审批程序。2004年9月,中共碌曲县委宣传部印发《碌曲县新闻单位归口管理方案》,方案规定全县新闻单位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归口管理。县广播电视局及有线电视台和乡镇广播站、省州驻碌曲记者由县委宣传部指导管理,所采用稿件由县委宣传部记载装档。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碌曲县志(1996-2010)》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1996一2010》是首部《碌曲县志》的续志。本续志在编纂过程中,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续志为断代志,上限与首轮志书衔接,上讫1996年,下限截至2010年。本志全面记述碌出县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状况及发展轨迹,有极个别如工程建设周期、人物任职年限等特殊情况.,在记述时下限略有延伸。本续志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由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构成,以志为主体、分设概述、大事记、专记、人物,设章、节、日、子日、细目等若干层次。 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按时序纵述大事、要事、新事。历史纪年以年号后加括号注以公元纪年,1949年后一律用公元纪年。 人物志以《碌曲县志人物收录标准》遴选录入。立传人物遵循地方史志“生不立传”的原则,以本籍为主,兼收客籍;以正面人物为主,兼收反面人物。对在世人物则采用人物简介或以事系人的方式,在有关章节中记述。人物表收录获得州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和副县级以上行政职务、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等。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