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负图男,藏族,生于1914年,甘肃省庆阳人。1944年参加革命。1952年7月任中共欧拉工委书记、欧拉行政工作组组长。1953年3月率领工作组,进入欧拉(今玛曲县)筹备玛曲县建政工作。1954年任玛曲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玛曲县成立以后,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兼任政协玛曲县第一届委员会主席。1959年1月碌曲、玛曲两县合并后,任中共洮江县委书记,兼政协洸江县委员会主席。1962年1月两县分设后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后调甘南州、兰州劳改局工作。现已退休。
依拉久美男,藏族,碌曲县双岔乡依拉村人,1923年生,中专(藏文)文化,1935年入旺藏寺,1940年到1951年在拉卜楞寺哲学院学习,1952年任旺藏寺院活佛。1958年7月因活佛身份被捕入狱,1961年3月释放,1962年寺院开放后仍为活佛,1962年任县政协委员,后历任县政协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州政协委员,全国七届人大代表等职。自1958年起,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把他作为专政对象,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几乎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平反了他的冤假错案,经济上进行了补偿。1981年修建旺藏寺院时,很多群众与僧侣提岀要把寺院重新建在现在的乡政府机关驻地的寺院旧址上,他以自己的活佛身分协助党委、乡政府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使群众同意将寺院修在别处。在修建寺院时出现了向群众摊派,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物的现象,他及时向乡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又亲自到双岔乡的三个寺院作说服工作,教育大家要坚决按照中央19号文件办事,体谅国家和群众的困难,自力更生。寺院建成后,有些家长把学龄儿童送到寺院当和尚,加上实行农牧业生产责任制后,一些缺劳力的家庭让孩子弃学劳动,一度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大幅下降,有的村甚至出现了上不成课的现象。他立即召集全乡三个寺院的寺管会成员,并邀请各村负责人一起开会,启发大家要想治穷致富,没有科学文化是不行的。他先后在15个自然村,近300户牧民家庭,挨门逐户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还在本乡的三个寺院,讲宗教与教育的正确关系,讲宗教不能干预教育的有关政策,使37名年龄不到18岁的小僧人退寺入学。针对部分学生家庭困难,无钱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况,他先后拿出315元钱购买铅笔,作业本,书包等学习用品分发给一些困难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二地村有338人,村里有一台磨面、榨油两用机,但没有懂技术的人操作和维修,被弃之一旁。这件事使他感到帮助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于是他办起了扫盲班,动员15〜35岁年龄段的青年参加扫盲学习。年已古稀的依拉久美,每天还下山上山,从5里路外步行到二地村给扫盲班上课,不论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都始终坚持。他先后为扫盲班捐款5500元,使104名青年脱了盲。双岔乡是地方病流行的高发区,缺医少药,加上群众受旧习惯影响,有病不求医,找僧人念经。依拉久美利用自己掌握的藏医医术坚持为群众治病,并利用治病机会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80年代初,他义务为群众看病达万余人次。依拉久美还经常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1985年春节,村里发生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三户村民的财产,他给这三家送去30多斤大肉和几百斤粮食。村里有个78岁的五保老人叫那木交草,双目失明后生活十分困难,他把她接到自己家里扶养。1986年5月,他拿出1000元捐献给老山前线的参战人员。1991年,他向省上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了双岔小学教学楼。为发展民族教育,他还给甘南州藏族教育基金会捐资1000元。
加洋尼玛男,藏族,1925年生,四川省人,藏医副主任医师职称。曾于碌曲县工作,1982年至1989年任碌曲县藏医院院长。他是碌曲县藏医院的创建者之一。在碌曲县藏医院工作期间,除了做好行政事务性工作,每天接诊30多人,精湛的藏医医疗技术,使附近省县的一些患者慕名而来,他常年坐诊,十分繁忙,节假日也不能休息,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常上门为患者诊治,深得群众赞许。
王耀山男,藏族,1925年4月生,临潭县术布乡人。1950年参加工作,任临潭县术布乡乡长。1952年3月参加双岔工作组,与杜歧等来到碌曲开辟工作,为碌曲县的政权建设历尽艰辛。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双岔区委书记,后历任县检察院检察长、监委书记等职。1986年退休。
田举柏男,汉族,1959年3月至1962年8月任碌曲县副县长。1962年8月至1967年3月任碌曲县县长。田举柏重视发展基础产业,讲求实效,落实生产责任制,使碌曲县的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他重视榜样的作用,经常深入贡巴调查研究,指导生产,促进了贡巴大队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壮大。田举柏平易近人,能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田举柏遭到红卫兵造反派的批斗,身心受到摧残。1978年以后田举柏历任甘南州供销社党委书记、中共临潭县委书记等职。
达延礼男,汉族,1929年生,甘肃省皋兰县人。1952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1987年任政协碌曲县第八届委员会主席。1989年退休。
陈克勤男,汉族,1931年生,甘肃省康乐县人,中专文化,1949年参加工作,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1月至1980年6月任碌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7月至1990年2月任碌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4年离休。
佴占海男,藏族,甘肃省卓尼县人,1932年生,1949年参加工作,1966年11月任玛曲县县长,同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80年7月至1983年10月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已退休。
席热堡男,藏族,1932年10月生,小学文化。甘肃省碌曲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4月任碌曲县革命委员副主任。1980年6月至1990年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0年2月至1993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2月退休。
唐让男,藏族,1933年出生,碌曲县尕海乡尕秀村人。1937年(4岁)被认定为青海省循化县维日寺活佛灵童,1944年到1953年在拉卜楞寺学经,1953年到1955年在夏河县美武扎洛同桑寺当赤哇。1956年被拉卜楞寺院派往碌曲县拉仁关旧寺任赤哇。1958年因支持武装叛乱判刑9年,1959年从宽释放。1962年重新入寺,1963年到1966年初分别在省、州政校学习。“文革”前任县政协委员。1969年划分阶级成分时定为封建主并戴上封建分子帽子监督劳动。1979年1月,中共碌曲县委决定封建主成分不动,摘掉封建主份子帽子,列为统战对象。后曾任县政协常委、州佛协常务理事。
李自仁男,汉族,1933年生,甘肃省宁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0年5月至1951年4月在宁县土改团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8月在庆阳军分区司令部任参谋。1955年5月任环县人武部副政委。1967年9月至1970年2月历任碌曲县人武部副部长、副政委。1970年3月任碌曲县人武部政委。1971年1月兼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1975年11月调任甘南军分区副政委,1981年调离甘南,1988年退休,享受正师职待遇。李自仁担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他作风民主,注重培养民族干部,经常深入畜群帐圈调查了解情况。他为培养贡巴大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贡巴大队成为甘肃省牧业大寨的一面旗帜起了重要作用。
才让卓玛女,藏族,1933年生,碌曲县郎木寺乡贡巴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冬担任贡巴公社文巴生产队队长,文巴生产队是当时最落后的生产队,才让卓玛团结牧民群众,发展集体生产,到1961年就彻底改变了文巴队的落后面貌。1961年11月,才让卓玛担任了贡巴公社(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她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62年,贡巴大队的牧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1961年到1964年三年时间,贡巴大队牲畜总数由13799头(只)增长到22055头(只)。从1959年到1963年5年时间,先后出售给国家和农区人民公社耕马133匹,耕牛和菜牛860头,羊4278头,羊毛59518斤,牛羊皮6896张,酥油43204斤。1964年7月18日,中共碌曲县委、县人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学习贡巴公社先进事迹决定的联合通知h1965年10月1日,才让卓玛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6周年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之后又赴大寨参观学习。才让卓玛带领贡巴大队,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坚持科学养畜,合理使用草场,坚持牧业生产责任制,使贡巴大队成为甘肃省牧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到1971年,经过10年发展,各类牲畜总数相当于1960年的3.1倍,净增长54.2%,平均每户有牲畜161头(只),交售羊毛牛绒152000余斤,交售鲜奶413000余斤。1974年10月,中共甘肃省委向全省牧区发出了“学大寨,赶贡巴"的号召。才让卓玛先后多次受到省州委和政府的表彰,曾担任碌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不脱产),被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国民男,汉族,北京市人,1936年生。1970年10月当选为碌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1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1977年1月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1977年11月至1979年5月兼任碌曲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0年7月调离碌曲。
周连贵男,汉族,1937年出生于天津市,1959年毕业于兰州护士学校,曾任碌曲县医院总护士长,主管护师,已退休。他搞医疗护理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他对年轻护士坚持传、帮、带。自1963年担任护士长以来,从待业青年中培养护理人员6名,培训护士11名。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从少数民族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的实际出发,亲自示范并定期考核带培出一批合格的护理人员。在甘南州护理工作检查考核中,他领导的护理班取得优异成绩。周连贵在工作中严以律已,对病人精心护理,热情周到。仅1982年一年中,他护理各类病人400人次,做各种临床护理操作14252人次,从未发生过感染及其他医疗事故。由于周连费成绩出色,1982年被推选为中华护理协会甘肃理事会成员。同年,出席甘肃省科技先进工作者会议,被评为先进个人。1985年,被评选为甘南州优秀护士。1986年荣获“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牌及荣誉证书。
孙冠卿男,汉族,1937年10月生,陕西省宝鸡市人。196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1979年任碌曲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1982年获畜牧兽医师技术职称。1983年被选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中央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的表彰。
彭振江男,汉族,1958年6月至1961年12月任碌曲县人民委员会县长。
奇桑盖男,藏族,1938年生于碌曲县郎木寺乡波海村,1944年被认定为奇桑盖活佛灵童。1958年因支叛被捕,1959年从宽释放,1960年因与土匪联系被管押,不久解除管押在郎木寺政校班学习,1961重新入寺、1963年、1966年分别在省、州政校学习。1969年划分阶级成分时,被定为封建主成份并戴上封建主分子“帽子”监督劳动。1979年1月5日,中共碌曲县委决定原封建主成分不动,摘掉封建主分子帽子,列为统战对象。后被聘为甘南州政协委员。1981年以后,先后任甘南州政协常委,州佛协常务理事,县政协常委、副主席、县人大常委委员,副主任等职。1987年,县委对奇桑盖“文革”中被查抄的财物和被拆毁的私房落实了政策,发还了折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奇桑盖作为碌曲县宗教界进步民主人士,利用自己较高的佛位和在藏族群众的威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党和政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调解民事草山纠纷,动员学生入学,捐资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本地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其绕男,藏族,1938年10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中专文化。1956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任县政协副主席。1987年任县纪委书记。1990年任县人大副主任。1993年任人大主任,2001年退休。
杨效铨男,汉族,生于1938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1966年8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1967年9月被分配在碌曲县工作。1989年12月,经甘肃省卫生技术人员高评会评审通过,杨效铨具备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杨效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疑难技术问题。他长期在乡镇基层卫生院工作,深得牧民群众好评。
洛南杰•龙仁桑盖男,藏族,1938年7月出生在四川若尔盖县热河东坝乡尕尔果村一普通牧民家庭。被法师认定为郎木寺第四世赛赤转世灵童。1942年农历6月1日被迎请,郎木寺院举行了盛大的坐床典礼。参加典礼的有国民党临潭县政府派出的代表卓尼、青海、若尔盖、迭部、马尔康等部落群众以及西道堂3万余人,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还赠送了“金匾”。1942年至1948年研修藏传佛教经典与教礼。50年代初,龙仁桑盖将群众布施的近万白洋全部施赠给双岔旺藏寺院修建大经堂。1957年5月至1958年6月,在拉萨哲蚌寺院郭芒扎仓深造,并晋见达赖。1960年1月被选为政协碌曲县常委、副主席,1965年4月任甘南州政协常委,1979年至1980年任甘肃省佛协常委理事,甘南州政协常委,1980年4月至今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省佛协常委理事、副会长、甘南州政协常委、副主席、州佛协副会长。
王国蕃男,汉族,甘肃省通渭县人,1938年8月生,1961年8月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生物专业,本科学历,高级教师职称,中共党员,1997年6月退休。
熊士鹏男、汉族,生于1938年9月,陕西省高陵县人,1964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10月参加工作,在碌曲县人民医院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1989年12月甘肃省卫生技术人员高评会评审通过,熊士鹏具备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熊士鹏扎根藏区为农牧民群众防病、治病、抢救危重病人,并举办农村医生培训班20余期,深得群众好评。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鸿发男,汉族,生于1939年9月,湖北省新洲县人,1962年9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10月参加工作。在碌曲县人民医院工作。经1989年12月省卫生技术人员高评会评审通过,李鸿发具备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李鸿发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地处理危重疑难病症。撰写《硫酸镁在慢性心衰和难治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等三篇论文,分别发表于《新医学》及《甘南医药》杂志。
何建福男,汉族,兰州市人,1942年6月生,中专文化。1959年7月参加工作,在玛艾乡加格小学任教长达14年之久,何建福扎根基层,热爱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因工作出色而被评为优秀教师。1969年10月1日,他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自1973年7月起,何建福先后担任碌曲县文教卫生局副局长、县藏族中学副校长、文化馆馆长、县党校校长等职务。1999年3月任碌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7月退休。
道尔吉男,藏族,1944年生,甘肃省夏河县人,1952年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员,1980年6月至1983年11月任碌曲县县长。
蒙炯明男,汉族,1944年生,甘肃省岷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3年10月至1986年11月任迭部县副县长。1986年11月至1988年9月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1989年任中共甘南州委常委组织部长,1991年4月任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蒙炯明任碌曲县委书记期间,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1987年7月,蒙炯明与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贡卜扎西深入则岔考察,他们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一条沟一道梁悉心查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1987年8月,则岔石林的旅游资源开始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对外宣传。蒙炯明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50岁的大夫自愿从白银到碌曲工作,1987年初,他从县医院调到离县城50公里远的双岔卫生院,年迈而又多病的李大夫不能适应藏区的基层生活,多次向有关部门请求调回县医院,蒙炯明到基层检查工作时得知这一情况,出于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他责承卫生部门尽快将其调回县医院。
黄德方男,汉族,生于1944年2月,上海市人,1969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参加工作,在碌曲县人民医院工作。经1989年12月省卫生枝术人员高评会评审通过,黄德方具备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黄德方医学基础知识扎实,能熟练地处理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撰写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3例体会》论文一篇。
南考男,藏族,初中文化,碌曲县双岔乡人,1944年6月生,1981年12月任碌曲县副县长,1984年调甘南州政府工作,曾任甘南州财政局局长职务,1997年任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现退休。
童俊德男,汉族,1944年7月生,甘肃省武都县人,碌曲县医院大夫。1994年11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智华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45年生,大专文化,1998年9月获藏医副主任医师职称,现在碌曲县藏医院工作。
龚维岐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1946年生,1970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1970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碌曲县中学校长。1996年12月取得高级教师职称,1997年12月聘任。
尕考又名尕藏索南,藏族,1946年4月出生,甘肃省碌曲县人。1964年4月参加工作。1980年1月任碌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9年5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1994年任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1997年4月调离玛曲,历任甘南州民政局局长、民族宗教局局长。2002年4月任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副主席。
希日布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阿拉乡兽防站工作,1988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推广先进个人”称号。
斗格扎西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47年生,2002年11月获副主任医师职称,现在碌曲县医院工作。
拉玛男,藏族,1947年12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碌曲县玛艾中心小学教师。198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91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称号。
斗绕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47年8月生,1978年12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1989年始历任甘南州河曲马场副场长、场长。1994年5月任甘南州草山边界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12月至2001年3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2001年4月任政协碌曲县委员会主席。他是一位说实话,办实事,具有实干精神的领导干部。任村干部期间,于1970年协助政府建立了玛艾村学校,结束了玛艾村无学校的历史。1974年,他参与了解决玛艾乡与夏河县牙利吉长达45年的草山边界纠纷谈判,对达成协议起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之初,任尕海乡乡长,在全县率先推行了牲畜承包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他任西仓乡党委书记,于是年为西仓乡争取了由甘南州科委投资60万元历时8年的畜牧业商品经济开发研究课题,使西仓乡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好转。1985年至1989年,先后筹集争取资金92万元,修筑了麦日村、曹沟村、加格村的三座吊桥,解决了三村牧民过河难的问题。在甘南州草山边界办公室工作时,他关心家乡的地方志工作,回到县上常到县志办了解情况,得知县志工作经费十分困难,1997年从上级财政给县志办争取到1万元资金,相当于1993年至1997年财政供给县志经费的总和。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时,在分管畜牧业生产的同时,主动要求分管县志工作。为解决一些部门长期拖延县志分志的问题,他多次召集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会议督促工作。他关心修志人员生活,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县志终审稿印刷后,他反复阅读个别章节,纠正其中个别地方出现的史料失误。
鲁秀文男,汉族,1948年生,甘肃省临潭县人,碌曲县司法局干部,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希圭男,汉族,甘肃省平凉市人,1968年1月碌曲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时任碌曲县人民武装部政委的张希圭以军方代表身份被选为碌曲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1月调离。
于国良男,藏族,碌曲县西仓乡人,1948年12月生。1968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同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调县藏族中学,1985年任副校长,1987年起任校长职务长达10年之久。他凭着对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一片热诚,先后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4座教学楼和一幢太阳能采暖餐厅,建成了电化教学系统。为增加学校收入,先后办起了校办牧场、养猪场、疏菜基地和商店,每年为学校收入2万多元。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他还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89年,碌曲县藏族中学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国务院授于碌曲县藏族中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1992年、1994年、1995年,于国良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 (园丁)奖”、“甘肃省劳动模范奖”、“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五一”节出席了 “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8年8月,于国良提任甘南藏族综合专业学校校长,获中专高级讲师职称,经过7年努力,使藏综专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大幅度提升。
党清正男,汉族,甘肃省临潭县人,1949年生,198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大学文化,2002年12月获高级畜牧师职称,现在碌曲县畜牧站工作。
华尔贡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49年生,1988年毕业于西北民院,大专文化,2001年获外科副主任医师职称,现在玛曲医院工作。
安公男,藏族,大专文化,1950年10月生,碌曲县双岔乡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3年11月任碌曲县县长,1986年11月调甘南州政府机关工作,历任甘南州中级法院副院长、水务水电局副局长、卫生局局长,2003年3月任甘南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玛绕男,藏族,碌曲县西仓乡人,1950年7月生,中专文化,1970年参加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任共青团碌曲县委书记。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1975年被选为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任阿拉公社党委书记,1981年任碌曲县邮电局局长,由于他的多方努力,1994年碌曲县电信大楼峻工,移动通信与千门程控电话开通, 不久又使郎木寺、尕海光缆传输开通,他为碌曲县的通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旦正加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51年生,毕业于阿坝民校,1995年11月获藏医副主任医师职称,现在甘南州藏研所工作。
代茂男,藏族,碌曲县尕海乡人,1951年生,大专文化,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碌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玛曲县委副书记、碌曲县政协副主席,1993年任碌曲县县长,1997年任碌曲县委书记,2000年任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州政法委书记。
完尕男,藏族,1951年生,甘肃碌曲县人。1972年入伍,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警玛曲县中队班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政治指导员,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警察报》、《甘肃日报》、《甘肃公安》、武警总部《政工通讯》、成都军区《基层之友》以及《甘南报》、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登播。先后3次被武警甘肃省总队树立为“优秀共产党员”。被选为省第六、七届党代会代表。1997年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1988年、1992年、1994年先后三次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12月被武警总部树立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1985年历任武警甘南支队副参谋、副参谋长、副团参谋长、正团支队长等职,1998年10月退役。
龚尕男,藏族,1951年5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1972年3月参加工作,1993年1月任碌曲县副县长,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任碌曲县县长。
夏吉录男,藏族,1951年7月生。碌曲县检察院干部。1985年3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卓玛男,藏族,1952年生,甘肃省碌曲县人。1971年6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至1986年6月在四川省若尔盖县藏医院学习。1986年7月任碌曲县藏医院院长。先后荣获甘南州“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11月获藏医副主任医师职称。1986年任碌曲县藏医院院长后,五年时间领导科技人员先后配制加工藏医药190多种。到2005年已有82种制剂被省药监部门正式注册登记。卓玛在临床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在藏医治疗“精神病”、“心脏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他先后从不同渠道争取资金400多万元,使碌曲县藏医院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拉绕男,藏族,1952年生,甘肃省碌曲县人。198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云丹龙珠男,藏族,碌曲县阿拉乡人,1952年11月生,1968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取得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3年破格获高级讲师职称,1983年到1989年先后任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碌曲县委副书记,1989年9月任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兼甘南州藏族综专学校书记、校长,1998年8月任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2003年9月任甘南州文化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1994年9月荣获甘肃省“园丁奖”,1998年4月荣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2001年6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云丹龙珠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领导工作,曾主持参与编写了藏、青、川、甘、滇五省区藏族中师藏语文教材,著有中专《藏汉翻译》教材上册,主编了藏文学生习作汇编《报春花》。1998年以后,先后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国民族教育》等杂志发表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10余篇,发表藏学研究论文多篇,收集整理出版了《藏族谚语集》,编辑出版了《藏文扫盲课本》、翻译了电影文学剧本《朗达玛奥东赞》,同时还推介、翻译发表过数十篇藏族民间故事和藏族学者的一些名作。
扎西热布旦男,藏族,1952年2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大专文化。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2月至1998年1月任碌曲县副县长。1998年2月始任碌曲县人大常委会第十四、十五届主任。2000年被甘南州人大常委会评为全州优秀人大代表。2005年6月撰写的一篇有关人大工作的论文,荣获省人大常委会人大制度研究学会年度优秀论文奖。扎西热布旦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一些干部、职工、群众遇有难事就去找他。1995年,郎木寺一职工因所在单位撤销被安排在县上某单位,半年过去了这个单位仍不接收她,无奈之下,她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不曾认识的扎县长,问题果然很快得到解决。扎西热布旦关心县志工作,他不但为县志工作分忧解愁,还亲自收集资料,帮助修改志稿。
万德功男,藏族,1953年12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郎木寺乡政府工作。1989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秀乡镇长”称号。
东尕男,藏族,1954年生,碌曲县郎木寺乡贡巴村人。中共党员。现任甘南州碌曲县政协委员、碌曲县工商联副会长、贡巴学校名誉校长。80年代中期,担任贡巴村党支部书记的东尕,带领全村牧民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人均纯收入在全州率先超过千元的目标。1987年10月,他冲破牧民不善经商的传统观念,自筹资金在兰郎公路旁办起饭店、旅社和停车场,形成了停车、食宿一条龙的服务。同时,还与他人合伙开始畜产品的收购和长途贩运,他成立了碌曲县第一家私营企业振源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他先后投入20多万元,将自家承包的274公顷草场分3块围栏,并修建了3座2000平方米的棚圈,他还从外地引进欧拉羊和黄牛,进行畜种改良,给草场施肥,开展草原灭鼠等,开创了贡巴草原 “以商养畜,以畜促商,科学领头”的新路子。他已成为拥有60多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家。1994年4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王安禄男,回族,甘肃碌曲县人,1954年生,197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大专文化,1997获得高级畜牧师职称,现在碌曲县人大常委会工作。
刘志勇男,汉族,1954年12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专文化,1974年7月参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2月至1995年1月,先后任甘南州委组织部组织员,青干科科长,干部科科长,1995年2月至2000年12月任甘南州直机关工委副书记,2000年12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2004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兼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正县级)。1977年、1992年,先后被州政府、州委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他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县24个村修建了“三位一体”活动室,解决了基层组织无活动场所的困难。他深人基层了解情况,调整了一些软弱涣散的班子领导,提高了部分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就任尕海则岔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后,他注重湿地保护,对尕海湖进行了投资17万元长达4000米的围栏,同时修建了东海湖筑坝引水工程,为尕海湖修筑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拦水坝,修建了一条长达4公里的引水渠,将忠曲河水引到尕海湖中,使湖域面积由4.7平方公里扩展到15.9平方公里。刘志勇平易近人,关心职工生活,善于化解矛盾,一退休老干部因个人问题上诉达10年之久,2003年,他找到刘书记,刘志勇首先从尊重他的人格做起,晓之以理,使他深受感动。这位老干部说:“我以后再也不给组织添麻烦了。”
才华男,藏族,碌曲县则岔村人,1954年7月出生。1982年6月任副村长。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担任则岔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才华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提出“从牧场走向市场,把畜产品变成商品”的思路,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和牧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商品生产意识,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1990年全村畜牧业总收入49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比大包干前分别增加3.7倍和4倍。他还重视集体经济的积累和兴办公益事业,引导牧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并建立了合作医疗站、兽医站、电影放映点、文化室,大大方便和改善了群众的生产与生活。1992年10月才华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拉毛加男,藏族,1955年7月生,甘肃省碌曲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78年参加工作。1986年任碌曲县税务局局长,1989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1992年6月任玛曲县副县长兼玛曲县格尔珂黄金有限公司董事长。1994年7月任甘南州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1987年被国务院财税物价大检查办公室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先后多次被省政府、省税务局、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授予“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党风廉政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优秀公务员。在有关杂志、报刊发表经济、税收方面的论文20余篇,其中8篇获优秀论文奖。
才保甲男,藏族,1956年生,甘肃省夏河县人,大专文化。1979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1983年10月任共青团甘南州委副书记。1986年11月至1990年1月任碌曲县县长。才保甲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他多方面筹集和争取资金,主持了碌曲县医院大楼和玛艾洮河桥的修建。他领导干部职工更换了县城主街道的树种,在县城南岸山坡种植了大片松树,时过20年这些树已长大成林。才保甲长于散文并多见诸报刊。
金巴男,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56年生,1979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大专文化,1989年12月获高级兽医师职称,现在碌曲县兽防站工作。
安志英男,藏族,甘肃省迭部县人,1957年生,大学文化,1982年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至1996年12月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副局长。1997年4月至1999年任碌曲县县长,1999年12月至2005年8月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他注重调查研究,使碌曲县率先在全州完成了草场承包,同时在争取财源建设项目,加快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碌曲县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罗卜藏男,藏族。1957年生,甘肃省卓尼县人。1976年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文化。1986年8月至1993年2月,,先后担任合作师专教务处副处长,总务处副处长、处长,碌曲县挂职副县长(正县级)等职。1994年3月任合作师专副校长,2001年5月任校长(正厅级)。自1976年10月在碌曲县李恰如牧场担任民办教师始,罗卜藏先后在碌曲工作12年。1984年至1986年,他担任碌曲县藏族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使一所未列入国家教育布局计划的地方自办中学正式列入国家计划,期间引进国家投资35万元,修建了碌曲县第一幢教学大楼。第一届33名初中毕业生31人考上了中专学校,获得了甘南州初中升学第一名。为缓解办学经费困难,他多方筹措资金,购进了一辆东风汽车,办起了商店和牧场。罗卜藏在任职期间,使学校在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碌曲县藏族中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11月至1994年3月,他在碌曲任挂职副县长,主持解决了夏河县科才乡和碌曲县玛艾乡长达几十年的草山纠纷。1993年从省教育厅争取投资25万元,筹建碌曲县藏族小学,改建了玛艾中心学校和贡巴小学的校舍。罗卜藏调离碌曲后,始终关心着碌曲县的民族教育。1994年至1997年,他为碌曲县藏族小学引进外资80万元,使停工3年之久的藏小校舍建设起死回生。他筹建了合作师专藏语系碌曲藏中实习基地。他十分重视碌曲县民族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在高等学校招生中,他还为使较多的碌曲籍应届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费心费力。他关心群众生活,于2000年引进国家投资6万元,修建了碌曲县双岔乡洛措村护村河堤。
杨建昌男,汉族,1957年4月生,陕西省户县人,大专文化,1976年2月入伍,上校军衔,1976年3月至1985年10月在步兵第一三九师炮兵团任战士、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1985年11月至1993年3月,在一三九师炮兵团任营教导员,副团长等职。1996年3月至2003年12月任碌曲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才尕男,藏族,1957年10月生,甘肃省夏河县人,大专文化,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0月至1985年9月,先后在碌曲县尕海、郎木寺学校和县文教局工作。1985年10月至1990年8月在甘南州老干局工作,期间在甘肃省委党校学习两年。1990年9月至1997年11月在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工作,历任秘书科副科长。1997年12月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2002年12月任碌曲县政府县长。任县委副书记期间,分管组织、政法、群团工作,2000年碌曲县委被中共甘南州委评为落实《1998—2000年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先进县,个人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任县政府县长后,以抓项目为突破口,促进碌曲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200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亿元,连续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2亿元,县城道路广场及附属设施改造工程、忠曲金矿、拉尔玛金矿选矿厂建设工程,休牧禁牧退牧还草、尕海人饮解困、郎木寺小城镇改造、尕秀牧民定居点、易地搬迁牧民新村建设以及双岔洮河大桥、则岔景区基础设施等工程得以完成。2003年至2005年招商引资签约10亿元,与甘肃省陇源公司签约投资2.5亿元的多松多电站、投资1亿元的大庄电站于2005年秋开工建设。GDP和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增长速度。2003、2004年碌曲县在全州年终考核中被州委、州政府评为综合一等奖。特别是县城改造工程,是他任县长期间深得干部群众赞许的民心工程。改造前的碌曲县城,路不平,灯不明,商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脏乱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他到处奔波增争取资金,多方寻求合作,2003年由兰州市政工程公司垫付总投资1600万元的县城改造工程开工,经过两年建设,碌曲县城成为一座风景秀丽的草原新城。鉴于县志编纂长期滞后得不到完成,2004年下半年,他从保障经费和解决主编人员两个方面入手,使《碌曲县志》终于2005年年末通过终审并交付出版。他是自县志办公室成立以来20年间把县志编纂当作学术性社会文化系统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县志编纂任务的政府领导。
拉高男,藏族,1958年9月生,甘肃省夏河县人。碌曲县藏族中学教师。199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班主任”、“甘肃省园丁奖”称号。
陈秦雄男,汉族,1959年11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人,大专文化,1978年3月入伍。1978年3月至1985年10月在兰州军区守备第一师守备二团任战士、排长、军务参谋。1985年10月至1986年11月在兰州军区第九侦察大队侦察一连任副连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1次。1986年11月至1992年10月先后在步兵63师、第412团任连长、参谋等职。1987年8月荣立二等功1次。1992年10月至1994年5月在兰州军区后勤部任正营、副团职助理员。1995年5月至2005年任碌曲县人民武装部部长。2001年12月荣立三等功1次。2005年被授予全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贡宝措女,藏族,碌曲县则岔村人,1959年12月生,1972年参加工作,1980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音舞系,2004年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毕业。曾于碌曲县文工队、碌曲县广播电视局工作,现任甘南州广播电视局记者。1982年荣获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贡宝措是一位在安多藏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影视歌唱演员,她曾在电影《奥金玛》、《长河奔腾》、《大漠紫禁令》、《月圆凉州》,电视剧《南来的风》、《不了情》、《天鹅魂》、《高原骑兵》、《尼玛达杰》等剧中担任角色或主要角色。1992年到2004年分别由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中国唱片成都公司、西藏音像出版社、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由她搜集整理或作词作曲的藏族民歌、藏族民歌弹唱和歌曲《慈仁措姆》、《阿姐公主》、《人才嘎》四盘两人盒带和《百灵之声》、《牧姑娘》两盒个人专辑。
王玉成男,回族,甘肃省碌曲县人,1959年3月生,1981年8月毕业于甘南州民族学校,同年参加工作。1986年至1988年于青海教育学院(专科)学习,1990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被州委、州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9月州委、州政府授予“园丁奖”,2005年4月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11月取得高级教师职称,2005年1月聘任,现于碌曲县藏族中学工作。
徐强男,汉族,1960年12月生,甘肃省合作市人,大专文化,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碌曲县副县长。2002年至2003年10月任尕海一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2003年11月任舟曲县县长。
杜育杰男,汉族,1961年生,甘肃省卓尼县人,大专文化,1979年12月入伍。1979年12月至1984年9月,在甘南骑兵营三连、青海省军区教导大队、甘南骑兵营二连任战士、学员、排长。1984年1月至1999年2月,在临潭县人民武装部任参谋、科长等职。1999年3月任碌曲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2004年任碌曲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张世虎男,藏族,甘肃省迭部县人,1963年5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区域经济开发专业在职研究生。1993年1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秘书处信息督査科科长,1995年3月至1997年12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秘书处副处长,1998年1月至2003年任甘南州政府副秘书长,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任甘南州水务水电局局长,2005年8月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
李文忠男,藏族,1963年6月生,甘肃省卓尼县人。1992年9月省委、省政府授予 “甘肃省优秀教师”称号。
鲁振海男,土族,1966年10月生,甘肃省积石山县人,县统计局干部。1993年被国务院三产办,国家统计局授予“全国第三产业普査先进个人”称号。
卓玛吉女,藏族,甘肃省碌曲县人,大专文化。1998年7月参加工作,任教于碌曲县双岔乡青科小学。2004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秀教师”称号。第二节列表人物
表31-1碌曲县先进模范人物表表31—2碌曲县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