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9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统计
分类号: F222.7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甘南地区碌曲县的经济统计工作。
关键词: 经济统计 统计工作

内容

第一节机构
  碌曲县统计局
  1953年碌曲县建政以后,开始设有统计科,1958年改称统计室,1963年成立了碌曲县统计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统计工作被迫中断,1969年统计工作归口为碌曲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综合组,1983年恢复碌曲县统计局,与此同时,成立了碌曲县农调队。
  第二节统计工作
  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
  建政初期碌曲县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专业指标设置比较简单,主要统计指标有:农牧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油料产量等,60年代该专业统计指标增加了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指标,畜产品分配指标,到70年代,增加了农牧业机械化,粮食分配等情况指标。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统计指标设置也有所变化,统计指标在70年代的基础上取消了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指标,新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经济收入和分配,农业净产值,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产值、收入、利税,乡镇政权建设等指标,1990年一1995年,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专业实行每年一套表制度,因此,统计指标设置上,又增加了农业物质消耗,农村社会总产值、净产值、农业商品产值、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农村基层组织和乡村建设,农村科技园地变动及生产情况,乡卡等有关指标,农村一套表实行微机处理,报表种类有季报,半年报,年报三种。截止1995年前、全县牲畜存栏为402388头(匹、只),其中牛129891头、马9411匹,绵羊249218、山羊7130只,猪6738头,出栏率达到21.61%,为86085头(匹、只),商品率达到16.50%,为66268头(匹、只)。1995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9998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710亩,总产量为386.4万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268亩,总产量为46万斤,饲草料播种面积10020亩,总产量231.2万斤。
  二、工业统计
  从1958年开始,工业统计指标设置主要有工业企业个数,产品产量等。60年代的统计指标设置与1958年的相同,报表种类有月报、年报。70年代开始,统计指标在60年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及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指标。80年代,统计指标的设置,在70年代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工业净产值,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入90年代,特别是自1993年7月1日施行了新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后,工业统计的指标设置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增加的指标有资本金,所有者权益类,负债类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性指标。分析性指标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产品销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资金利税率应收帐额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社会贡献率等指标,工业报表增加了产销存季报原材料购消存月报,季报,年报。全县工业总产值1958年为13.04万元,到1995年增长到814万元,1995年比1958年增长了62倍。
  三、商业统计
  商业统计,自1959年开始,当时的统计指标主要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其用途又分为:消费品,生产资料,按行业又分为商业零售额,饮食服务零售额,工业零售额,其他行业零售额等。报表种类有月报,年报。70年代的统计指标设置与1959年相同,报表种类也相同。至80年代,商业统计指标的设置在以前年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零售机构人员,商业机构人员,饮食服务机构人员,商业企业财务成本,畜产品收购等指标,报表种类与70年代的相同。到1990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商业统计指标的设置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1993年7月1日实行了新会计制度后,商业统计指标新增加了资本金、负债、工资、福利、商品购进、销售库存等指标。195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0.48万元,其中消费品457.16万元,生产资料为63.32万元,到了1995年,全县社会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020万元,比1959年增长了3.9倍。
  四、社会统计
  社会统计开始于1962年,当时的社会统计专业指标设置主要有全民职工、固定职工、全民职工工资总额、固定职工工资总额等四项指标。70年代的统计指标与60年代相比,增加了干部、工人、少数民族职工、女职工劳保福利等指标。80年代,随着工资制度的改革,统计指标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指标设置更细,工资分为计时工资、基础工资、浮动工资、奖金、津贴等,统计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3年实行工资套改后,社会统计的指标,统计范围等发生了变化,职工分为长期职工、临时职工、其他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分为职工工资、其他从业人员劳动者报酬,另外,在年报中新增加了金额单位财务状况表、服务企业财务状况表、劳动力资源平衡表等新的统计调查表,调查的内容更详细,具体,全面报表分为季报和年报两种。
  五、物资统计
  物资统计最初统计范围为县辖区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所购进和消耗的库存材料类和能源类的实物量及价值量。到90年代后,物资统计的范围有所缩小,只包括县辖区内的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邮电企业、建筑业企业所购进和消耗的能源类及材料类的实物量和价值量,物资统计归口为工业统计专业,再没有单设物资统计专业。
  六、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始于1957年,当年的统计指标比较少,主要有房屋竣工面积,完成投资额。60年代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均属基本建设完成情况统计,70年代的统计项目与60年代的相同;但在报表设置上指标更细,基本建设完成情况,按构成分为建筑安装和设备器具购置,按用途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等。报表种类有月报和年报。80年代的统计指标设置与70年代的相同,报表种类也相同,进入90年代,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指标设置更趋完善合理,新增加了独立核算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表,报表种类为月报和季报。1957年至1995年,全县建筑工程竣工面积为155068平方米,完成投资达4419.88万元。
  七、交通运输统计
  交通运输统计专业起步较晚,开始于1975年,当时的统计项目,包括总收入、总支出。支出又细分为材料、养路费、燃料、货运量、周转量。80年代,交通运输专业统计的指标设置更加详细全面。此外,还增加了行驶公里、耗油量、百公里耗油量等有关指标,90年代该专业的个别统计指标有所变化,新增加的统计指标有资本金、负债类等财务指标,其报表种类有季报和年报两种。1975年至今,全县货运量为59485吨,总收入高达3040034元。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

相关机构

碌曲县统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