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碌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656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1

内容

序一
  喜闻《碌曲县志》即将付梓,感慨颇多。它的出版问世,是在历届中共碌曲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碌曲县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广泛征集、鉴别、分析和选用志书资料,基本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地方性和资料性的完整统一。志书略古详今,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既突出了历史特征,又突显了地方和民族特色,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特点。这是一部融古通今的资料书,是用之于当代、传之于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碌曲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非常生动的教材。
  县志作为资政之书,不光要记述一地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要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碌曲县志》着重记述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给碌曲县带来的勃勃生机和巨大变化,以大量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碌曲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成就。但也不隐讳走过的弯路、出现过的失误,坚持成绩与失误并存,正确与错误共书,客观地再现了碌曲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所走过的历程,给后继者留下了可贵的借鉴。
  《碌曲县志》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选取资料、衡量是非的标准,以较为清晰的脉络记述了生产力曲折艰难的发展轨迹,这是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有益尝试。它的出版发行,在全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将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碌曲县曾是我多年任职工作过的地方,因此,我对碌曲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在任之时,非常关心并经常过问《碌曲县志》的编纂情况,也抽时间翻阅过部分初稿内容。离任不久,欣逢《碌曲县志》的出版,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我殷切希望在碌曲生活、工作而又有阅读能力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同志,都能读一读《碌曲县志》,加深对碌曲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碌曲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也希望碌曲各族干部群众在中共碌曲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努力,扎实工作,为建设一个社会更加安定、民族团结和谐、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向小康迈进的新碌曲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值此《碌曲县志》出版之际,我怀着诚挚之情,谨向碌曲广大干部群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对参与编纂和关心支持县志的全体同志,深表谢意!
  县志编委会的同志邀我作序,盛情难却,略抒由衷之情,以为序。
  中共碌曲县委书记安志英
  2005年7月1日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碌曲县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碌曲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现状,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不谋划一,下限至于1995年底,个别卷章人物及图片资料延至定稿。本志以卷、章、节、目设篇布局,分类设卷,卷下设章节,节下设目,记述史实,并以图表作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解放前",其后称“解放后”。1955年6月碌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前称“建政前'',其后称“建政后解放前用历史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数字表述,除成语、顺序号及习惯语用汉字外,凡表示数量的通用阿拉伯数字。志中数字根据以县统计局资料为主,不足之处使用部门数字。人物志坚持“生不立传”原则,以本籍为主,记及对本县有重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对已故名人、流落红军、革命烈士和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以传略记述。对历次全国各类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正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公职人员,州政协常委以上职务的民族宗教界人士,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予以筒介。对受到地厅级部门表彰的各类先进人物、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列表介绍。本志资料大部分来自档案馆案卷和本县各部门档案、文献、报纸,部分资料由调查采访取得。入志资料一般不注明出处。

阅读

相关人物

安志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