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线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35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线路
分类号: TN916.2
页数: 4
页码: 397—400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卓尼县1937年到1990年的电话线发展变迁。截止1990年,改修多坝至纳浪21公里农话中继线路为油浸杆路,至年底,全县中继线路全部更新为水泥、油浸杆路。使用户杆路除车巴沟26.4杆公里外,其余均经改建。截止1990年底,全县农话杆路达到205.461杆公里(其中:用户杆路47.313杆公里),水泥杆路125.782杆公里;油浸杆路52.767杆公里;素木杆路26.912杆公里,线条总长为307.025线对公里。
关键词: 邮电志 电信 线路

内容

1937年,全县始有卓尼至博峪电话线路一条,长约6公里。
  1953年,始安装了10门交换机1部,有了市话线路和市话用户3个。
  1954年,有长途电话2条,并起用了“上空”电话,开通卓尼至旧城、新城、岷县的电话、电报业务。
  1956年,更新20门交换机1部,使卓尼至岷县、合作开始有了直达线路。同年,地方政府投资2500元,甘肃省邮电管理局投资68760元,共投资71260元,架设单双线农话线路315.55杆公里,立杆4518根。同时安装了农话交换机3部,其中20门1部,10门2部,并成立了农话交换处3个。全县除插岗区外,其余8个区17个乡通了电话。卓尼县1956年农话线路统计表单位:公里
  至1958年,县境电信通信业务已初具规模,通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电话线路除洮南至上迭因叛乱分子破坏而无法修复外,至年底线路达到了514912杆公里,线条582539对公里。
  1959年1月,临、卓两县合并,卓尼为临潭邮电局所属支局。
  1962年临、卓分县后,上、下迭线路随之划归迭部县邮局管理。全县时有长话线路2条,即:卓尼至合作1条,卓尼至岷县1条。市话杆路2.18杆公里,线条10.4对公里,农话杆路275杆公里,线条215对公里,其中单线52对公里。
  1965年,市话杆路增加到5578杆公里,增加电杆80根。中继农话杆路112.12杆公里,线条113.30对公里,用户杆路52.5杆公里,线条25.75对公里。
  1966年,市话杆路为6.386杆公里,电杆117根,架空明线13.215对公里;农话杆路为245.59杆公里,其中:中继线112.12杆公里,256.6线对公里,其中:中继线111对公里。
  1968年,大修多坝至野狐桥和大峪沟农话线路60杆公里。
  1969年,架设卓尼至柏林农话中继线路60公里,并将柏林一洮砚的单线改为双线。
  1970年10月,整修卓尼一一洮北农话中继杆路36杆公里,91线对公里;车巴沟用户线路26.4杆公里,46.9线对公里,同时架设了江车、郭着沟、盘桥、当尕等大队的电话线路。至年底,架通了康多、恰盖、柏林、新堡、洮砚、卡车、大族、木耳、纳浪、上卓、草岔沟等大队电话线路,全县97个大队有96个通了电话。
  1971年,大修柏林至新堡用户线路16杆公里。
  1973年,大修卓尼至洮北、洮北至恰盖中继线路58杆公里,125.5线对公里,市话杆路4.978杆公里,明线8.22对公里,并开通卓尼至洮北.(B845)单路载波一套。
  1974年,农话杆路达到352.124杆公里,市话电缆1.259皮长公里。长途电路4条,其中卓尼至合作实线电路2条,载波1条。卓尼至岷县1条。
  1977年,初次起用水泥杆取代素木杆,更新柏林至洮砚线路,并将16.004杆公里,32.009线对公里的小线更换为3.0铁线。
  1979年,市话杆路增至9.3杆公里,19.19对公里。
  1980年,投资3.2万元,大修市话杆路,增设出局电缆200对,改善了市话门路紧张状况。
  1983年,改建卓尼至洮北农话中继杆路,用水泥杆、油浸杆代替素木杆32.162公里,并将部分杆面型式改为4A式。大修卓尼至洮砚农话中继线路,全部更换为水泥杆路。自筹资金改建卓尼至多坝农话杆路为水泥杆路,线条改为3.0F线路,至年底,全县水泥杆路已达92杆公里,占全部中继杆路的50%。此外,上卓梁至新城10公里线路挂在临潭杆路上与临潭线路并网,为国家节约了3万多元。
  1986年,相继改建了洮北至恰盖、江可河至录竹以及申藏乡农话中继杆路,更换为水泥杆路40杆公里。
  1988年,改建洮北至完冒线路16.4杆公里为油浸杆路,是境内唯一的油浸杆路。
  1990年,改修多坝至纳浪21公里农话中继线路为油浸杆路,至年底,全县中继线路全部更新为水泥、油浸杆路。使用户杆路除车巴沟26.4杆公里外,其余均经改建。截止1990年底,全县农话杆路达到205.461杆公里(其中:用户杆路47.313杆公里),水泥杆路125.782杆公里;油浸杆路52.767杆公里;素木杆路26.912杆公里,线条总长为307.025线对公里。
  卓尼县中继杆、线路统计表
  说明:统计止1990年底农话用户杆线统计表
  说明:统计止1990年底
  农话杆、线路跨县情况统计表
  说明:统计止1990年底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