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文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34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文站
分类号: P336
页数: 1
页码: 388
摘要: 多坝水文站建于1958年,位于境内多坝村南大峪河边东经103°40,,北纬34。61',海拔2550米处,其时有职工8人,由常忠廉任站长,隶属甘肃省水文总站,是专业性较强的水文机构,主要设施有测试仪、流速仪、水位尺、潜鱼等。至1989年工作人员减少到3人。30多年来,领导、工作人员等几经变更,但工作从未中断。它会同下巴沟水文站、李家村水文等站应用科学手段观测、测试、分析记载了县境大量有关降雨、蒸发、径流、泥砂等综合水文资料,为当地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电志 电站建设 水文站

内容

县境水文站以多坝站为主,存在的时间最长,所积累水文资料颇丰。
  多坝水文站建于1958年,位于境内多坝村南大峪河边东经103°40,,北纬34。61',海拔2550米处,其时有职工8人,由常忠廉任站长,隶属甘肃省水文总站,是专业性较强的水文机构,主要设施有测试仪、流速仪、水位尺、潜鱼等。至1989年工作人员减少到3人。30多年来,领导、工作人员等几经变更,但工作从未中断。它会同下巴沟水文站、李家村水文等站应用科学手段观测、测试、分析记载了县境大量有关降雨、蒸发、径流、泥砂等综合水文资料,为当地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降水据多年综合分析,境内降雨量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柳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72毫米,申藏、阿子滩地区为520毫米,卡车555.36毫米,新堡、洮砚地区平均575.6毫米,多坝、纳浪地区634.33毫米,麻路地区653.57毫米,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581.1毫米。其中1964-1971年平均降水量为656.6毫米,最大降水量785.6毫米,出现在1964年,最小降水量442毫米,出现在1956年,最大小时降水量36.6毫米,出现在1964年,最大日降水量43.8毫米,出现在1964年,最大暴雨量33.3毫米/小时,岀现在1964、1988年。
  蒸发量以新、洮地区及洮河河谷地区为最高。最大年蒸发量为I960年的1215.9毫米/年,最小日蒸发量0.07毫米/日,分别岀现在1960年5月5日、1961年10月2日、1962年12月4日、1965年8月15日、1967年5月19日。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