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属电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3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乡属电站
分类号: TV73
页数: 2
页码: 387—388
摘要: 1970年,水电建设贯彻以大型为主,中小型为辅的方针,先后建成冰固等乡属小型电站8个,为农牧区照明、进行农副产品加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电志 电站建设 乡属电站

内容

1970年,水电建设贯彻以大型为主,中小型为辅的方针,先后建成冰固等乡属小型电站8个,为农牧区照明、进行农副产品加工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冰固电站位于木耳乡冰固村以东200米处,于1975年建成,装有轴流式发电机组2台50千瓦,投入使用两年,由于管理不善,机器损坏,线路被盗,于1988年报废。
  刀告电站位于刀告乡北4.5公里处的麻乍村。于1972年建成发电,装有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台,50千瓦,于1980年报废。
  尼巴电站于1974年建成,装有混流式发电机组2台,150千瓦,不久因将水轮机部件冻裂而报废。
  恰盖电站位于麻路村附近,于1972年利用羊沙河水建成容量为40千瓦,刘家峡大电输通后于1990年停止发电。康多电站位于康多三岔口,于1973年建成,装机容量为84千瓦,于1988年申请报废后,又投资扶贫资金61万元,在加灵村重建电站,为混流式水轮发电,装机200千瓦,解决了全乡用电。
  洮砚电站位于羊沙口,于1973年建成,装机120千瓦,因超负荷运行,于1984年国家又投资15.7万元,进行扩建,增装100千瓦机组1台。
  柏林电站位于藏巴哇乡境内的下台子村,于1975年建成,装机75千瓦,因管理不善,机器损坏,于1990年报废。
  藏巴哇电站位于境内新堡村,于1975年建成,为旋桨式发电,装机18千瓦,1977年又在原址建成混流式水轮发电站,装机75千瓦。先建之18千瓦旋桨式发电机组于1988年报废。
  柳林电站位于藏巴哇乡柳林村,为旋桨式发电,装机18千瓦。
  大峪牧场电站位于大峪牧场,装机24千瓦,后报废。
  农电线路至1990年年底,全县除百林乡外,其余16个乡(镇)中有69个村委会的8762户全部通电,共架设3.5千伏农电线路44.2公里,架设10千伏线路466.5公里。高压线路3~10千伏368公里,低压117公里,升压变压器1960千瓦/10台,配电变压器6060千瓦/144台。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作品

冰固电站
相关作品
刀告电站
相关作品
尼巴电站
相关作品
恰盖电站
相关作品
康多电站
相关作品
洮砚电站
相关作品
柏林电站
相关作品
藏巴哇电站
相关作品
柳林电站
相关作品
大峪牧场电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