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3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河道治理
分类号: TV882.8
页数: 2
页码: 381—382
摘要: 洮河是县境的主要河流,整体地势切割深,起伏大,区间大小河沟纵横交错。洮河主要支流有车巴河等26条。长期以来,由于天然植被的自然退化和人为破坏,水土流失日趋急剧,河水不断下切和横向冲刷,洮河沿岸和北部地区,洪水频繁,农田遭到严重破坏,水灾已构成县境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水灾给卓尼各族人民的农牧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屡次造成严重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带领各族人民,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视农田水利建设为造福子孙、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因地制宜地展开了河道治理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发展农牧业生产,繁荣民族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电志 水利建设 河道治理

内容

洮河是县境的主要河流,整体地势切割深,起伏大,区间大小河沟纵横交错。洮河主要支流有车巴河等26条。长期以来,由于天然植被的自然退化和人为破坏,水土流失日趋急剧,河水不断下切和横向冲刷,洮河沿岸和北部地区,洪水频繁,农田遭到严重破坏,水灾已构成县境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水灾给卓尼各族人民的农牧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屡次造成严重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带领各族人民,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视农田水利建设为造福子孙、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因地制宜地展开了河道治理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发展农牧业生产,繁荣民族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河河堤由洮河林业局承建,于1971年建成,全长0.85公里,厚3米,高5米,铅丝石笼铺底,水泥浆砌块石。
  唐尕川河堤于1982年建成,全长0.75公里,水泥浆砌块石,厚3米,高5米。
  〓儿河堤于1983年建成,全长1.2公里,干砌和浆砌块石。
  古雅川河堤1984年建成,全长1.3公里,石料干砌、浆砌。
  秋古河堤于1986年建成,全长0.5公里,断面采用梯形构造,石料水泥浆砌,具有保护秋古自然村和县乡0.6公里公路的防御功能。
  纳儿河堤位于县城西端7.5公里处,1984年修筑铅丝网铺底的防冲护坡斜面墙体876立方米,浆砌块石1640立方米,铅丝网砌挑水堤8处,长860米。1987年河道改线0.5公里,修筑铅丝网堤200米。1989年修筑铅丝网堤2200米。
  分布于各乡境内的河堤还有:
  卡车乡录巴寺河堤,全长740米,保护农田1571亩;巴木河堤,全长500米,保护农田231亩;上巴木车河堤,全长70米,保护农田86亩,村庄1个;四卜车河堤,全长70米,保护农田257亩,村庄1个。
  扎古录乡车巴新村河堤,全长1000米,保护农田800亩;麻路堤,全长190米,保护机关、学校等单位10个。
  柳林镇多洛河堤全长660米,保护农田120亩,村庄1个;锁藏河堤全长1600米,保护耕地150亩,村庄1个。
  尼巴乡尼巴河堤,全长120米,保护公路1000多米及村庄等。
  洮砚乡卡古河堤,保护农田754亩;纳儿河堤,全长650米,保护农田40亩,村庄1个;挖日沟河堤,全长142米,保护农田140亩,村庄1个。
  藏巴哇乡包舍口河堤,全长420米,保护村庄1个。
  阿子滩乡玉古河堤,全长500米,保护农田300亩,村庄1个;牙科河堤,保护农田150亩,村庄1个。
  至1989年,全县共建成河堤20多处,全长24226公里,总投资99.3万元,保护农田6246多亩,公路56公里,村庄20多个。
  此外,上卓沟至县城河堤,总投资347万元,于1988年9月经甘肃省水利厅工程地质队勘测设计,同年11月150,经甘肃省建委、水利厅、省政府办公厅、省防汛指挥部、省交通厅、省计委等部门的论证、批准后,于1989年初动工,计划工期3年。设计在上卓沟上游为防止沟岸坍塌造成泥石流,以石料浆砌为主体的重力溢流坝10座,下游为了防止沟道河床的下受侵蚀,筑成多处不同形体的防冲潜坝;开通中下游3.5公里排洪渠道,渠道平均宽约8米,筑建河堤全长3840米。与此同时,对上卓沟各支沟以及冰角沟进行了综合治理,采用生物保护措施,投资10.1万元,植树造林1万多株,种草37亩,治理面积达8.99平方公里,有效地控制了洪水及泥石流的冲击。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作品

上河河堤
相关作品
唐尕川河堤
相关作品
〓儿河堤
相关作品
古雅川河堤
相关作品
秋古河堤
相关作品
纳儿河堤
相关作品
录巴寺河堤
相关作品
车巴新村河堤
相关作品
多洛河堤
相关作品
尼巴河堤
相关作品
卡古河堤
相关作品
包舍口河堤
相关作品
玉古河堤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