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业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林业管理机构
分类号: F326.25
页数: 3
页码: 322-324
摘要: 民国31年(1942年),甘肃省水利林木公司森林部特聘著名林学家、真菌学家邓叔群主持筹备成立洮河林场,是年3月成立第一林区管理处。民国32年(1943年)5月17日,改组第一林区管理处为洮河林场,隶属甘肃省水利林木公司森林部。
关键词: 林业管理 管理机构

内容

第一节洮河林场
  民国31年(1942年),甘肃省水利林木公司森林部特聘著名林学家、真菌学家邓叔群主持筹备成立洮河林场,是年3月成立第一林区管理处。民国32年(1943年)5月17日,改组第一林区管理处为洮河林场,隶属甘肃省水利林木公司森林部。洮河林场办事处设在卓尼,邓叔群任洮河林场经理,王焱为副经理,下设生产、财务、总务股、林警队以及塔乍、粒珠、卡车、大峪作业所。与此同时,在塔乍、石矿、殷家山、郭扎沟、大力、占占沟、齐步寺、桑布沟、燕麦地沟等处,从番民部落旗下以及木商手中赎购森林44377亩,价值431950(硬币)。民国33年(1944年)4月8日,组建大峪、粒珠、卡车、木寨岭等4个林业分场,实行分区管理。5月,根据甘肃省卓圃(35)亥字第6号“呈称遵査”成立洮河南岸苗圃植物园,地址在茁儿滩,占地100余亩。7月13日,成立洮河林场附设驮畜繁殖场,场址设在粒珠沟,工作人员有主任1人,技术员1人,业务员1人,牧工等10余人组成,其时拥有资金100多万元。9月18日,又核定设立洮河林场、农场等机构。
  1950年5月,洮河林场迁往临潭(旧城),时年成立冶力关林场,兼管羊沙、新堡等林区。1952年,成立甘肃省农林厅洮河运输队,并在野狐桥、九巅峡、峡城、小川子等地设立工作站。1953年4月,滦河林场从临潭迁回卓尼。1956年冶力关林场并入洮河林场。1957年洮河林场与洮河运输队合并,设立洮河工作组,隶属甘肃省林业局森工处,在冶力关、多坝、麻路等地组建林业经营所,进行森林管护工作。至此,境内林业管理机构初具规模。
  第二节洮河林业局
  1958年12月,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第二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依照宪法规定,宣布森林收归国有。将洮河工作组与新堡、羊沙、麻路、大峪、新堡、下巴沟、冶力关等7个林业经营所合并,成立了洮河林业局,隶属甘肃省林业厅。下设车巴、下巴沟、卡车、大峪、新堡、羊沙、冶力关等7个基层林场,洮河运输队改为水运队,并设立岷县、沙楞两贮木厂(岷县贮木厂于1964年停办,水运队于1983年撤销。)、汽车队、森林勘测设计队、木材综合加工厂、职工医院、子弟学校、林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15个场级单位。洮河林业局机关内部分设组织部、宣传部、武装部、党委办公室、机关党总支、纪委、工会、团委以及监察科、调研室、科研室、营林处、生产技术科、资源科、计划财务科、劳动人事科、供应科、文教卫生科、建设科、多种经营科、经销公司、行政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计量管理办公室、护林防火办公室、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26个职能科室。此外,1988年与迭部林业局合资经营陇西林海公司,下属兰州北山等林场。全局共有干部职工2487人,其中:合同制工人495人,男1979人,女508人;管理服务人员520人,专业技术人员25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教师2人,工程师45人,副主任医师1人,会计师7人,经济师3人,统计师1人,主治医师4人,中级教师6人,高级小教2人,放映技师2人。
  第三节县农林局
  1950年10月,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下属第四科负责全县林业工作。1955年5月20日,改为畜牧科。1956年10月12日,设农林科。1957年1月1日改为农牧科。至1966年仍改为农牧科。
  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林业生产由生产指挥部统一负责管理。1973年9月10日,设卓尼县农牧局,1982年4月28日,改为县农林局,由局长、副局长、工作人员等13人组成,内部组织系统有林政股、林业公安股、财务后勤股、农业股、人秘股等。
  第四节县属林场、站
  一、也儿林场
  1978年经卓尼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现有职工20人,护林防火专用车一辆,双排座车一辆,摩托车3辆。在木耳沟口和郭卓沟等地设立检査站3处,主要负责管护木耳沟、苗儿、郭卓沟、盘桥大沟等林区的森林。
  二、新堡林场
  1982年6月26日依照甘肃省人民政府,甘政发(1982)字195号和白龙江林业管理局管营字(1982)字143号“关于将新堡林场移交卓尼县经营管理的通知”精神,于同年6月30日办理了移交。有职工41人,其中固定工21人,临时工20人。在县境洮砚大桥、柏林口等地设有护林检査站,在秦岭山设立防火瞭望台,在圈滩沟开辟面积为30余亩的针叶苗圃一处。主要经营管理县境东部洮砚、新堡、柏林等地的林区。
  三、林业工作站
  1984年7月21日成立,属科级事业单位,由站长、职工等15人组成。主要负责和从事全县森林采伐调查设计,植树造林调査设计等林业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
  四、木耳苗圃
  1984年8月9号,经卓尼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隶属县林业工作站,编制15人。不久又改为独立单位,现有职工20人,其中固定工5人,临时工15人。主要种植培育树种,以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为主,苗圃面积为60余亩。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