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天然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天然林资源
分类号: S718.55
页数: 5
页码: 311-315
摘要: 卓尼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阔,植物种类繁多,大部分山地阴坡都有森林植被覆盖。自古以来洮河南北两岸均为苍郁的森林所覆盖,东北部的恰盖、康多、杓哇等地亦有部分原始森林。境内森林的整体分布中,洮河北岸的林线相对高于南岸。森林覆盖面尤以洮河南岸的车巴沟、拉力沟、卓尼沟、博峪沟、大峪沟、卡车沟等处更为广阔。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 森林资源

内容

卓尼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阔,植物种类繁多,大部分山地阴坡都有森林植被覆盖。
  —、森林分布
  自古以来洮河南北两岸均为苍郁的森林所覆盖,东北部的恰盖、康多、杓哇等地亦有部分原始森林。境内森林的整体分布中,洮河北岸的林线相对高于南岸。森林覆盖面尤以洮河南岸的车巴沟、拉力沟、卓尼沟、博峪沟、大峪沟、卡车沟等处更为广阔。
  县境地质构造属西秦岭古生代褶皱带,地层褶皱剧烈,皱曲现象普遍,主要为古生代到三迭系的地质构造,地层岩石属海相沉积变质岩,岩石中矿物质成份复杂,形成的土壤宜于云杉生长。境内大峪沟以石灰岩为主,森林生长整齐,多有红杉林分布。拉力沟以千枚岩、页岩为主,组织密致,含矿物质丰富,故森林生长极好,材质久负盛名。俗称“车巴沟的犒牛、拉力沟的木头”为上乘,盛誉经久不衰。
  境内林区的植物地理学分布属青藏高原植被区的高山针叶林,森林植被演替复杂,其主要特征是针叶树多呈纯林,阔叶树呈混交状或片状纯林,树种单纯,植被层次明显。由于受高寒半湿润的山地森林草原性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及地形、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植被分布上呈显明的垂直变化及阴阳坡的差别,阳坡只分布少量柏类、阔叶树类及旱生灌丛,阴坡则全被森林所覆盖。境内主要有高山耐寒针叶林,以冷杉、云杉及松柏属为主要树种。冷杉有岷江冷杉、法氏冷杉,其中以岷江冷杉分布最广。云杉有细叶云杉、粗枝云杉、紫果云杉等,以粗枝云杉为主。此外还有油松、柏类、红杉等。阔叶林中有红桦、白桦、高山桦、山杨、辽东栋、极树等,其中以红桦、山杨分布最广,且多与云杉、冷杉混交。由于地形的不同,县境西南部林区,属开阔的低山宽谷型地形。如粒珠沟、车巴沟等地,形成了以云杉为优势的针叶林和小片柏类林。东南部的大峪沟一带为中心峡谷型,距草原较远,以冷杉为优势的林区。
  此外,境内森林的垂直分布也比较明显,海拔2200一2700米之间,以云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和杂茨次生林带,树种繁杂。云杉多与白桦、概树、山杨、辽东栋、械树等混交,另外,还有油松、辽东栋等分布。海拔2700一330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主要树种由云杉、冷杉组成,下线多为云杉、冷杉混交林。海拔3000米以上,逐渐被冷杉纯林所覆盖。在冷杉林中以岷江冷杉、洮河冷杉、法氏冷杉等最为常见。海拔3300一3800米为高山暗针叶林带,接近分布带之上线,气温低,生长期短,主要分布着耐寒性能较高的岷江冷杉、红杉、芳香柏、香柏、高山栋及少量紫果云杉。冷杉则生长低矮,而且多与高山柏类形成稀疏的矮林。海拔3600一4000米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生态环境恶劣,只有高山灌丛植被分布,主要的建群种有杜鹃、山柳、绣线菊、金腊梅、刺柏等。
  二、林分类型
  境内森林可分为下列类型:
  (一)云杉林
  是县境主要森林树种,面积2.1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0%,以其材质优良和抗寒耐旱、耐贫瘠的生态学特征而成为境内森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分布在县境的尼巴、刀告、扎古录、卡车、大族、木耳、恰盖、康多、新堡、纳浪、洮砚、柳林等地海拔2400一3400米之间的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地带,总覆盖度为30〜90%。根据测树因子表示:林木平均直径18一20厘米,最大达50一60厘米;平均树高16一20米,最高可达28米;平均每公顷立木株数为600一8000株;平均每公顷蓄积140一160立方米,最高可达460立方米;平均等级生长率为2.8%,每公顷生长量为4.4立方米;是境内主要森林群系,分布面广,优势显著,而且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基本森林类型。在采伐利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冷杉林
  为县境内主要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面积约5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0%,属多种树种之首。在县境林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多坝、木耳、卡车、康多、恰盖、大族、扎古录、尼巴、刀告等地,分布范围在海拔2700一3600米之间。其中2900一3400米之间分布相对集中,常以山坡中部和上部的阴坡和半阴坡居多。覆盖度为10〜20%,林分平均高13一22米,平均直径为18一24厘米,疏密度在0.4一1.0之间,每公顷蓄积量为180一200立方米,每公顷平均立木株数850株,每公顷生长量4.2立方米,生长率为2.11%。据有关科研单位测定,林间苔蘇层每公顷蓄积水量达28〜50吨。这一群系的分布区域占有较大面积。
  (三)红杉林
  红杉别名为波氏落叶松,俗称杉木。是县境高山地区稀有树种,其垂直分布往往在森林分布的上线,一般在海拔2900一360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大峪沟的阿角支沟,面积为2000公顷,总蓄积量218411立方米,覆盖度在50〜60%之间。平均树龄120年,最高可达170年;平均胸径为20厘米,最大可达46厘米;平均树高10一18米,最高可达25米;每公顷平均蓄积量90一100立方米,每公顷平均生长量2立方米。是境内高山区很有特色的一个群系类型,在生物科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为开展高山森林的分布、天然更新、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生态效益、演替过程、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柏木林
  为县境主要水源涵养林,以天然更新维持其自然繁衍,以此保持群落的相对稳定。面积约4850公顷,总蓄积为46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车巴沟、卡车沟,尤以车巴沟分布最广,占总蓄积量的81.6%。此外,大峪沟和康多沟也有少量分布。其垂直分布在海拔2700一3300米之间的阳坡、半阴坡下部山麓。平均树高8〜10米,胸径16〜20厘米,平均树龄100一120年,平均每公顷蓄积100立方米,林分净生长率1.03%。每公顷生长量1.03立方米。自1968年以来,被大量采伐,加之森林火灾,林分破坏严重。
  (五)油松林
  是县境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分布在境内新堡、卡车、拉力沟等地的低山半阳坡和半阴坡地带。总覆盖度为50〜60%,平均直径16一20厘米,树高13一15米,平均树龄60一80年,平均每公顷蓄积80立方米,每公顷生长量2.2立方米。其具有材质优良,抗旱耐寒性能强,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势,是境内低山区更新造林的优质树种资源。
  (六)松栋林
  是县境林区浅山地区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在新堡等地有少量分布,多处在海拔2200一3400米之间的阳坡、半阳坡地带。平均树高10一12米,胸径16一18厘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60立方米,生长量3.0立方米,具有较高的经营价值。
  (七)山杨林
  是杨属中的主要森林树种,境内分布较广,面积约2000公顷,总蓄积约2万多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新堡、洮砚、恰盖、康多、木耳、卡车、扎古录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2300一2800米之间的半阳坡或阴坡。总覆盖度40〜60%,每公顷蓄积80立方米,净生长率为4.66%,平均生长量4.8立方米,平均树高6~8米,胸径平均12厘米,平均树龄30年。
  (八)桦木林
  也是县境水源涵养及用材林之一,面积约7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居第三位,是主要阔叶林。分布在康多、恰盖、木耳、纳浪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2400一3400米之间。总覆盖度为60〜70%,平均树高11一13米,胸径18一20厘米,最大可达50厘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120立方米,平均每公顷生长量为2.9立方米。桦木具有天然更新强,前期生长快,能迅速恢复森林和病害较少等优势。材质细腻坚硬,是建筑、造纸、制作家具的最佳用材。同时树皮是提炼焦油和染料的优质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九)杨桦林
  大多属天然次生林,分布较广,境内海拔2600米以下低山河谷区的阴坡、半阴坡和阳坡均有分布。树高8〜10米,最高可达14米,平均胸径12一14厘米,最大可达26厘米,平均树龄35年,每公顷平均立木株数为800一1000株,蓄积量70立方米,每公顷生长量3.1立方米。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对调整林分组成,改善林地环境,提高林地生产力,有着较高的防护效应和经营利用价值。
  (十)灌木林
  分高山灌丛和低山灌木林两种类型。高山灌丛大部分为天然群落,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阻挡上部风化石侵入下部林区,避免发生难以挽救的泥石流冲刷崩塌等效能。低山灌木林在境内中低山河谷及前山阴坡、半阴坡及部分阳坡多有分布,总覆盖度为40〜80%,树高1〜3米。其中榛子、黄檗等都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价值。浅山地带灌木林的土质较好,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基地和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多种经营的自然资源。
  三、树种资源
  县境共有主要树种19科,31属,100种,其中天然乔木27种:
  卓尼县树种资源四、森林蓄积量
  全县林业用地293869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9%;林地面积2798716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5.5%;森林覆盖率为34.8%。其中天然林1063893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3%;防护林190496亩,占6.5%;疏林地面积470942亩,占16.1%;茨木林地1049557亩,占35.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3023亩,占0.8%;宜林地139951亩,占4.4%;苗圃760亩,占0.03%。
  总蓄积量为15734180立方米,其中幼林蓄积202443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1.3%;中龄林4948852立方米,占31.4%;成龄林8157428立方米,占51.8%;疏林1902700立方米,占12.1%;防护林288082立方米,占1.8%;茨木林(散生林)227164立方米,占1.4%;枯立木33881立方米,占0.2%;未成林造林地蓄积7505立方米,占0.05%;天然林平均生长率为2.1%,年平均净生长33.51万立方米。总蓄积量中包括:县属704338立方米,国有林蓄积15025824立方米。
  县境天然林覆盖率、蓄积量人均占有量等,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是卓尼一大优势,对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维持和改变生态环境,保障工农业生产,发展民族经济,支援国家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卓尼县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对照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

相关专题

云杉林
相关专题
冷杉林
相关专题
红杉林
相关专题
柏木林
相关专题
油松林
相关专题
松栋林
相关专题
山杨林
相关专题
桦木林
相关专题
杨桦林
相关专题
灌木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