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疫病防治
分类号: S851.2
页数: 5
页码: 278-282
摘要: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畜禽疫病防治,随着地方各级政权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至1970年,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机构网络已经形成。疫病防治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因病设防,科学免疫”的方针,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对主要疫病的免疫、检疫、隔离、消毒、驱治、灭虫、病畜尸体处理等管理制度,使全县疫病防治逐步走'向了科学免疫、突岀重点、因病设防、讲求实效的轨道。对危害较大的畜禽传染病,列为重点进行防治。
关键词: 畜禽疫病 疫病防治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畜禽疫病防治,随着地方各级政权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至1970年,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机构网络已经形成。疫病防治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因病设防,科学免疫”的方针,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不断完善疫情报告,对主要疫病的免疫、、检疫、隔离、消毒、驱治、灭虫、病畜尸体处理等管理制度,使全县疫病防治逐步走'向了科学免疫、突岀重点、因病设防、讲求实效的轨道。对危害较大的畜禽传染病,列为重点进行防治。
  一、消灭牛瘟、牛肺疫
  牛瘟在境内流行历史较长,发病率高,危害大。1942年,境内尼巴、江车、石巴3村发病流行牛瘟,死亡牛4百多头。1952年发病67头,死亡63头。1955年被控制消灭,至今未发病。
  牛肺疫境内1956年流行发病,死亡牛20头;1957年发病约300头,死亡20头,因加强防疫工作于1963年被消灭。
  二、控制传染病
  经过免疫、防治,控制了境内畜禽主要传染病21种,分别为:口蹄疫、鼻疽、炭疽、破伤风、猪瘟、猪丹毒、猪喘气、猪萎缩性鼻炎、鸡新城疫、牛气肿疽病、牛巴氏杆菌、牛副伤寒、牛恶性卡它热、羊痘、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猝疽、绵羊巴氏杆菌、马腺疫、马布巴氏杆菌、羊链球菌等。
  在寄生虫病防治中,对全县畜禽流行的寄生虫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普査,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全县主要畜禽寄生虫病有72种(属),其中猪11种,鸡2种,牛和羊共50种,马7种,兔2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绵羊消化道线虫、肝片吸虫、肺线虫、绦虫、绵羊泰勒氏焦虫和疥癣(简称六虫)等6大类。将“六虫病”列为全县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采取按季节春、秋两季注重驱虫,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几年应用推广以内硫苯咪瞠驱治绵羊内寄生虫,倍硫磷皮下注射驱治牛皮蝇,敌敌畏烟雾熏杀羊鼻蝇等先进技术,成效显著。
  此外,通过调査、化验、分析,发现畜禽潜在疫病有5种,分别是:犊牛刚果嗜皮杆菌、鸡法氏囊炎、猪弓形体病、鸡支原体病、鸡衣原体病等,为全县畜禽疫病防治,提前清除隐患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卓尼县1962〜1990年畜牧业生产产值表
  卓尼县1949〜1990年牲畜头数(年末数)
  卓尼县各乡镇主要年份牲畜年末存栏统计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