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草原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0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草原环境保护
分类号: S812.5
页数: 1
页码: 267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草原的所有权属土司衙门所属的土官、头人,给各旗下和措哇按照各部族牲畜的多少划分给放牧地,规定牧民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山价。长期以来,因鼠害等原因,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草原环境保护,在草原建设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关键词: 草原环境保护 草原管理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草原的所有权属土司衙门所属的土官、头人,给各旗下和措哇按照各部族牲畜的多少划分给放牧地,规定牧民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的山价。长期以来,因鼠害等原因,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草原环境保护,在草原建设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50年代,实行以部落或村庄为单位划分固定的草场使用范围。70年代初,为了控制草原鼠害,在完冒的拉化沟、恰盖的土桥等地应用磷化锌青棵毒饵消灭1万多亩内的鸣声鼠。在城关、申藏、阿子滩、恰盖等地引进推广栽培紫花苜蓿、黄花草木栖、聚合草等牧草。与此同时,随着牲畜头数的逐年增长,草畜矛盾日趋明显。积极推广了碌曲县贡巴羊群小搬圈和麻艾乡的用黑刺围栏草场以及夏河县甘加乡封滩育草建立饲草料基地等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0年代起进行农转牧和畜牧业生产责任制,实行弃耕种草、三荒地种草以及耕地种草、围栏种草等措施。境内完冒、阿子滩等地围栏种草面积累计25000多亩,对恢复草原生态植被,保护草场,缓解草畜矛盾,减轻草场压力有显著成效。
  从1984年起,进行大面积草原灭鼠,采取“连片消灭,综合治理,坚持不懈,注重成效”的原则和利用生物方法,在完冒、阿子滩、申藏、恰盖等地累计人工捕捉中华酚鼠45万多只,控制和保护草原面积达38万多亩,据测定可提高产草量14〜22%。并结合实行综合治理包括补播优良牧草籽,平整、除莠等累计补播牧草籽5万公斤,完成面积10万余亩,有效的提高和保护了草原生产力。
  1986年,由于自然灾害,牲畜死亡率严重和牲畜超载等客观实际,对加大岀栏制定了硬性的任务,使老、弱、残牲畜以及繁殖牲畜得到及时淘汰,缓解了草畜矛盾,对草场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