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草场分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2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草场分区
分类号: S812.5
页数: 2
页码: 266-267
摘要: 卓尼县草场根据草场分区的原则和要求,并吸收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民族地方习惯,大体可分为3个草场区。中山峡谷森林草甸山羊、牦牛放牧区;中部草原化草甸改良牛、羊饲养区;高寒亚高山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耗牛、藏羊放牧区。
关键词: 草场分区 草场管理

内容

全县草场根据草场分区的原则和要求,并吸收传统的经营方式和民族地方习惯,大体可分为3个草场区。
  一、中山峡谷森林草甸山羊、耗牛放牧区
  主要分布在境内洮河以南沿岸及中部、东北部的半农半牧区的纳浪、木耳乡的秋古、多坝、岀纳、七车、博峪、木耳、也儿;大族乡的拉力沟;卡车乡的大力、达子多、录巴寺;扎古录乡的麻路、强岔、塔扎;刀告乡的盘桥、龙多;恰盖乡的脑索、力加;杓哇、康多的光尕、大庄、白土咀、多玛、岔巴;柏林乡的巴都、柏林等地。海拔2000〜3500米之间,草场坡度大,且被森林覆盖分割为大小不等的零星块面,交通不便,没有牧道,草场利用率较低。总面积1760360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5.31%,可载畜240093个羊单位。二、中部草原化草甸改良牛、羊饲养区
  主营分布在境内申藏乡(除郭大、斜藏)、阿子滩乡、柳林镇、大族乡、卡车乡、木耳乡、扎古录乡的洮河北岸,完冒乡的康木车等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海拔在2500一3300米之间,面积264556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5.31%,可载畜30448个羊单位,这类地区载畜量接近饱和。
  三、高寒亚高山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耗牛、藏羊放牧区
  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西北部海拔3200一4900米之间的尼巴乡、刀告乡、完冒乡的更沙、俄化、沙冒后、沙冒多;申藏乡的斜藏、郭大;恰盖乡的角缠、温布滩;康多乡的卡维;木耳乡的吾古、大峪牧场;卡车乡的格古;柏林乡的石大滩;藏巴哇乡的上扎及柏林牧场等地。面积2960057亩,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59.38%,可载畜479663个羊单位。由于受地域和畜群结构、草场分布等因素的制约,草场利用程度不够平衡。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