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治安保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1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治安保卫
分类号: D035.34
页数: 4
页码: 213-216
摘要: 1950年10月,卓尼区公安局设立治安股,1955一1976年改设治保股、治保组。1977年恢复为治安股,1980年又增设内保股,1985年将内保股并入治安股。组织机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其性质和任务始终未变。
关键词: 卓尼县 治安工作 治安保卫

内容

一、治保组织
  1950年10月,区公安局设立治安股,1955一1976年改设治保股、治保组。1977年恢复为治安股,1980年又增设内保股,1985年将内保股并入治安股。组织机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其性质和任务始终未变。
  50年代初,在没有建立治保组织的农牧村,由民兵履行和实施治安管理,维护当地社会秩序。1951年,在城关附近的农牧村开始建立治安小组、治保小组。1953年建立治保委员会。1958年在部分人民公社建立政法部,不久又撤销。此外,自1978年以来,先后设立的7个基层派岀所,是多功能,保一方社会治安的治保实体和公安派出机构。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1970年,在“一打三反”中,打击了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分子。1972年至1976年,重点破获和打击了一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妄图颠覆人民政府的反革命分子。1978年3月,开展了打击反革命破坏,打击刑事犯罪的“双打”运动,依照甘肃省第十七次公安会议精神,先后抽调公安于警26人,组成9个工作组,深入到情况复杂发案率高的地区,至年底,查清破获政治案件3起,各类刑事案件5起,贪污案件1起,盗窃案件43起,诈骗案件1起,投机倒把案3起,强奸案1起,破坏通信设施案1起,贩毒案1起。破获历年各类刑事案件195起(其中:盗窃133起、投机倒把40起,贪污16起,赌博2起,诈骗3起,贩卖人口1起)。1978年至1983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6起。1983年8月,依照“三年为期,三个战役”,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指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截止1987年2月,全县历经三年零六个月,打了三个战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几次集中打击,战果显著,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1起,査获各类犯罪团伙15个,成员64人。捕办197人,处以各种徒刑的占95%。此后,县公安机关继续保持“严打”势头,不间断地开展破获大案、要案、挖团伙、端窝子、打击流窜、扒窃、毁林犯罪,査禁社会丑恶现象等综合治理活动。1989年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较大声势和规模的“扫黄”除“六害”活动。同年12月25日至27日,全县集中行动,共投入公安干警300多人次,清查重点场所156个,查获“六害”罪犯28人。
  三、治保活动
  自1978年以来的10年间,调解不属于治安立案的各种纠纷1100余起。1986年至1989年,先后抽调干警150多人次,对车巴沟尼巴乡江车村与尼巴村,刀告村与东扎村,拉力沟村与加当村,木耳与苗儿,完冒乡康木车村与阿子滩乡的龙布那村以及恰盖的恰龙滩村与申藏乡的斜藏沟村等处的地界、草山纠纷,进行了疏导、调解,平息了械斗事件,缓解了矛盾,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长期以来,在县级机关和城关地区,建立坚持治安巡逻制度,组织干警巡逻执勤,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至1989年共组织巡逻队707个,出动干警1441人次。自50年代起,县公安机关为县内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建立了:(1)户口管理,(2)机密文件、证件和印章保管,(3)门卫制度,(4)危险物品和枪支管理,(5)消防管理,(6)交通管理,(7)财物保管,(8)集体宿舍和较集中的家属宿舍的安全管理等治安保卫制度,并逐年进行了调整、充实、健全和完善。1985年,依照省政府(1985)130号文件精神,逐步在县内62个单位中建立健全了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了治安管理。此外,对要害部门建立了重点保卫档案。1981年,经审定重点保卫单位17个.其中:经保10个,文保7个。要害部门15个,其中:经保9个,文保6个。1984年审定要害部门13个,重点保卫单位21个。1986年审定要害部门16个。
  自1951年至1961年的十年间,对基层治保组织和治保人员,在区(乡)政府、公社管委会的组织领导和县公安局助理员、特派员的指导下,由公社公安员具体负责实施,进行整顿和三至五天的短期训练。1965年整顿治保委员会106个,训练治保人员784人,其中:由公安局直接整顿的治保会有25个,训练治保人员182人。1970一1989年,整顿治保小组430多个。此外,分别在1972年和1974年8月,先后召开了全县治保工作会议两次。1975年10月4日至8日,召开了全县治安保卫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77人。又分别于1966年12月5日至17日,1973年6月19日至23日,1974年6月17日至21日,1974年10月15日至10日,参加跨县、跨地区的治安保卫联防会议共6次。
  四、铲烟禁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鸦片种植面积大,分布广,主要产地为上迭、下迭、插岗、铁坝、博峪等,成为当时甘南甚至甘肃地区的产源之一。据当时调査资料表明:有的地区家家种植,有的种植鸦片的户数占当地总户数的80%,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至30%左右。
  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严禁鸦片通令》,同年3月2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禁烟禁毒布告》。依照一系列命令、布告、通令等精神,卓尼积极开展了铲烟禁毒运动。1950年至1953年间,中共卓尼工委先后向农牧区派岀了工作组,1952年7月,召开了全区第四次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了铲烟禁毒措施。公安机关全力以赴配合工作组及剿匪部队,结合“剿匪”和“抗美援朝”,深入群众,广泛宣传了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铲烟禁毒政策。1954年上半年,依照西北局和甘肃省关于“坚决禁种,逐步禁绝”的方针,中共卓尼工委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会后共抽调机关干部37人 (其中党员10人,团员9人,科级干部8人,一般干部29人),部队战士44人(其中公安处9人,公安十一团战士34人,民兵司令部1人)。经过学习训练,组成9个工作组,深入各区乡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抽调区乡干部198人,旗长、总管59人,经训练,充实到各工作组,组成联合工作队,于同年6月初,分赴18个区乡和32个旗,并由民族上层人士杨景华、杨国华等与当地旗长、总管、头人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地进行禁种铲烟工作。
  在铲除种植的同时进行了禁吸、禁贩。1953年据不完全统计,县境沈南、洮北、柳林三个区共有吸毒烟民2068人,经公安机关罪各级政府采取宣传政策,正面教育,大多数烟民戒了烟。公安机关又于1958年举办了冬县范围的戒毒集训班,125名吸毒者接受了集训,强制戒烟。1963年,对县内吸毒者24人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勒令写岀书面保证并交群众监督。1964年,对38名吸毒者遣送戒烟。1966年公安机关会同县民政部门筹办了戒烟所,收容170名烟民集中戒烟。1975年收容42人,戒烟期为3至5个月不等,主要采取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强制戒除烟瘾。1976年至1989年的14年中,每年组织一定的力量,对全县吸毒、贩毒人员进行详细地摸底和排队,造册登记,分别于1981、1982、1986、1987、1989年先后举办戒烟学习班13期,对272名吸毒人员施以强制性戒毒,没收鸦片料面毒品242包。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安机关根据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把制作、贩卖、吸食毒品的犯罪分子作为打击的重点。1954一1955年,打击贩毒分子9人。1956年至1966年查获贩毒分子49人。
  五、禁赌博
  赌博习气在卓尼也颇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打击了各类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置其于广大人艮的监督之下。自1950年起至1960年的10年间,卓尼境内很少发现赌博现象。
  自60年代起,由于极少数人的诱惑煽动,赌博恶习沉渣泛起。1962年,全县共发生和查获赌博案件8起45人。1963年,蔓延到乡村,势头较为严重,拉扎乡杜家川公社,赌博人数竟占全社总人口的11.5%,占总劳力的33%;其中赌头赌棍13人,占总人口的7.5%,每个赌点参赌的多达20余人。
  自1980年起,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境内赌博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净化社会空气,县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广泛宣传和正面教育,对长期横行乡里的“赌棍”、“窝主”,经说服教育无效、屡教不改者,依法采取了罚款、拘留、捕办、判刑等强有力的措施。节假日期间,县公安机关抽调干警组织专门巡逻队进行巡逻清査。1981年春节期间,抽调24名干警组成巡逻队,在县城附近查获了三起较大的赌博团伙,当场抓获赌徒58人,并没收了赌具和赌资。1962一1989年共査处赌博案件36起,打击案犯252人(其中判刑5人),没收非法所得5000余元。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