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卓尼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52002023000001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气候
分类号: P462
页数: 6
页码: 45-50
摘要: 卓尼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气候特征是:光能不足日照短,热量贫乏温差小,降水充沛不均匀,地高林多湿度大。年日照总量2186小时,年平均温度(柳林地区)4.6C。最高月7月,平均14.8℃ ,最低月1月,平均一7.6℃ , —年温差22.4℃ ,极端最高气温29.4°C (1976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23.4℃(1978年1月5日),温度由西南向东北呈递暖趋势。
关键词: 卓尼县 气候

内容

卓尼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气候特征是:光能不足日照短,热量贫乏温差小,降水充沛不均匀,地高林多湿度大。年日照总量2186小时,年平均温度(柳林地区)4.6C。最高月7月,平均14.8℃ ,最低月1月,平均一7.6℃ , —年温差22.4℃ ,极端最高气温29.4°C (1976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23.4℃(1978年1月5日),温度由西南向东北呈递暖趋势。
  由于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云量和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580毫米,最多降水年是1964年,降水767.8毫米;最少降水年1961年,降水462.3毫米。最大降水日是1980年8月2日,一次降水量44.3毫米。本地植被覆盖面大,蒸发量小,地下水丰富,气候湿润。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1.56米/秒。土壤的封冻和解冻,因坡向和海拔高度的差异而区别,一般低山阳坡11月下旬封冻,次年四月下旬解冻,高山阴坡十月下旬封冻,次年五月下旬解冻。早霜期为九月初,晚霜期为五月中旬,无霜期90至119天。第一节温度
  一、温度年变化
  年平均区温柳林地区(海拔2540米)为4.6℃,申藏、阿子滩地区(海拔2810米)为3.2°C。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根据1961年至1980年间的资料分析,柳林镇年平均气温最高的1979年是5.1℃,最低的19.76年是3.8℃。申藏、阿子滩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的1973年是3.8℃。申藏、阿子滩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的1973年是3.6℃,最低的1976年是2.5℃。年季变化的最大差值1.0℃至1.3°C。
  卓尼县年月平均气温表单位℃
  二、温度月旬变化
  境内各地的气温均以7月为最高,1月为最低。柳林地区最高月平均气温14.8℃,最低月平均气温为一7.6℃ ,平均年较差22.4℃ ;申藏、阿子滩地区最高月平均气温13.2℃, 最低月平均气温一8.4℃,平均年较差21.6°C。
  柳林地区一年中的3~10月,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4月至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6月至9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申藏、阿子滩地区一年中4月至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5°C以上。有3个月(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
  旬平均气温柳林地区一年中以8月上旬为最高,达15.3℃ ,1月上旬最低,为一8.2℃。3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有24个旬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67%。4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19个旬的平均气温在5°C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53%。5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12个旬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33%。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仅有两个旬平均气温在15℃以上;申藏、阿子滩年平均气温7月下旬最高为13.8℃,1月上、中旬最低,为一8.8℃。3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有23个旬平均气温在0℃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64%。4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有17个旬平均气温在5℃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47%。6月中旬至9月上旬,有9个旬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占全年总旬数的35%。
  三、气温日较差
  柳林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8℃,申藏、阿子滩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3.8℃。
  卓尼县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单位℃
  四、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境内月平均最高气温以7月为最高,达21.℃。6、8月略低,分别是19.7℃和20.8℃。月平均最低气温是1月份,为一15.6℃,12月和2月略低,分别为一12.9℃和-11.9°C。
  卓尼县月平均最高和月平均最低气温表单位℃柳林地区从1974至1978年的五年观测资料看,最高气温是1976年7月23日,高达22.94°C ,最低气温是1978年1月5日,为一23.4°C。
  第二节降水
  县境内年降水量不均匀,一般多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而另6个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6%。降水量的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洮河以南, 由于植被覆盖良好,年降水量均大于600毫米。车巴、卡车、大峪等几条河的上游地区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洮河北岸森林植被较好的北山地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其中扎尕梁一带沼泽地的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无森林植被或覆盖较差的地区,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申藏、阿子滩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是县境的相对少雨区。据1961年至1980年的资料记载:柳林地区年最多降水量为767.8毫米(1964年),年最少降水量为462.3毫米(1961年)。申藏、阿子滩地区年最多降水量为668.6毫米(1964年),最少降水量为383.2毫米(1961年)。
  卓尼县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
  县境受蒙古冷高压的影响和西北干冷空气的控制,冬季半年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半年,尤其是盛夏7、8月间,受西太平洋热带高气压西伸及印度洋气温西南气流的输送,使空气较湿润,降水集中而充沛。每年8月下旬降水最大,12月中旬、1月上旬降水量最小。
  1977年6月15日至28日,是县境内最长的连续降水日,历时14天,总降水量达420.9毫米。
  1976年6月15日至24日 ,降水10天,降水量64.0毫米。1978年3月24日至4月2日,连续降水7天。降水量33毫米。
  申藏、阿子滩地区在1971年11月9日至1972年2月3日长达87天无降水日的现象,是县境内最长的无降水持续日数。
  卓尼县年平均降小雨125次,中雨15次,大雨2次。1980年8月2日,最大降水量为44.3毫米。
  柳林地区各月最大日降水量单位:毫米
  卓尼县春季第一场透雨平均降雨日期是4月19日。最早在4月2日,最迟在5月29日。80%保证率日期为5月8日。植被覆盖良好的地区降雨略早。
  卓尼县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保证率
  卓尼县自1961年至1980年间,共出现52次连阴雨降水天气,平均每年2.6次。1979年最多出现过7次,1972年、1977年这两年未出现连阴雨天气。1975年是卓尼历史上风调雨顺的年份,春季无春旱,秋季无低温岀现,又无连阴雨天气。
  第三节曰照
  县境全年日照时数2186.5小时,比在同一纬度上的青海曲麻莱日照少477.8小时。
  据纬度计算,县境日照时数应为4308小时,由于受降水、云量、沙尘、山大沟深等因素的影响,日照百分比减少了49%,岀现了光能不足的显著特征。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04.3小时,平均每天6.6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65.7小时。平均每天5.9小时。
  县境4月至8月份,总日照时数为968.9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44%,平均每天6.3小时。卓尼县全年各月日照时数和百分比
  卓尼总辐射为119.3千卡/厘米。申藏、阿子滩地区的年总辐射为123.21千卡/厘米,比河川区的柳林地区多3.2%。月总辐射最大值岀现在5、6、7月,柳林地区为13.2千卡/厘米,申藏、阿子滩地区为13.42千卡/厘米。月总辐射最小值岀现在12月份,柳林地区为6.29千卡/厘米,申藏、阿子滩地区为6.29千卡/厘米。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